思维风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与人交流中碰撞出智慧

智慧与智慧交换,能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智慧,与他人交换想法,你会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这也是有效利用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

一位发明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家工厂的冲床因为操作不慎经常发生事故,以至于多名操作工手指残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许多方案,就是要让冲床在操作工的手接近冲头时自动停止。他们先后采用红外线超声波、电磁波构成的许多复杂的检测控制系统,但都因为成本高或性能不可靠而放弃了。

正当技术人员一筹莫展时,这位发明家想到了交流,便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工人们一块儿讨论。大家七嘴八舌,你一个点子,我一个想法,围绕避免事故这一中心,大家的建议就像放射性的线一样,射向四面八方,每一条线就是一种不同的方法。讨论了半天,最终确定了一个方案:让工人坐在椅子上操作,在椅子两边扶手上各装一个开关,只有它们同时接通时,冲床才能启动。

若操作工两只手都在按开关,怎么会发生事故呢?

这样一来,交换一下想法,在发散性的建议中得出最佳的方案,原本看似复杂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杨振宁说过,当代科学研究,不仅要充分挖掘个人智慧,而且还要积极倡导一种团队智慧,各学科、各门类的人才坐在一起,实行智慧的大融合、大交流、大碰撞,才能实现团队智慧成果的最优化。他的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美国的硅谷聚集了很多高科技企业、科技精英,大家“扎堆”的目的就是近距离地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在信息大融合中,实现信息共享、智慧共享。

许多人都知道库仑定律。据说库仑早年是巴黎的一位中学教师,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感兴趣,想找出它们的规律,但苦于无法测量这种微小的力。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为求安宁去乡下暂住,对农家的纺车又发生了兴趣,看着用棉花纺的细细的纱线,库仑觉得妙不可言。他随手抽断一根刚纺成的纱线,拿到眼前细看,注意到纱的接头总是向相反的方向卷曲,拧得越紧,反卷的圈数就越多。库仑便和纺纱的农妇交谈起来。

一位科学家和一位农妇的交谈随即引发了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与农妇的交谈使库仑的思维更加发散,针对纱线卷曲的问题,库仑进行了多方面的设想。最后,他终于意识到,根据纱线卷曲的程度可以度量扭力的大小,利用相同的原理,即可测量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久,库仑回到巴黎,做出了一支利用细丝扭转角度测量力矩的极为灵敏的秤,精确测量了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和电量的关系,发现了成为电学重要基础的库仑定律。

科学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两者的交流,只有行业和性质的差别。事实证明,不同行业的交流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促使思维可以向更多的方向发散,得到更多的创见,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一个人自锁书城,两豆塞耳,必然孤陋寡闻,难以超越。你有一个水果,我有一个水果,交换后仍旧是一人一个。但是人的想法却不是如此,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后每人就有两个想法,由此还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想法。这也是启发发散思维的好方法。

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作“头脑风暴”。由于会议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围绕一个中心点发散性地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新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评估,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

那么你就清楚了,头脑风暴会帮助你提出新的观点。不仅如此,而且你只需付出很少的努力。头脑风暴是个“尝试—检测”的过程。头脑风暴中应用什么技巧取决于你欲达到的目的。你可以应用它们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可以应用它们来发展你的个人生活。

如果遵循头脑风暴的规则,那么无论你的个人风格是什么样,头脑风暴都会奏效。显然,某些技巧和环境对一些人更适合,但是头脑风暴足够柔性化,能够适合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