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寸的沟通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情商指数决定说话的亲和指数

通过前面几个内容的介绍,我们对“四维沟通术”的前面三个关键词——有话说,敢说话,说得清晰,都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我们来一起了解“四维沟通术”的最后一个关键词:优雅。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掌握了“四维沟通术”的前三项技能的话,恭喜你已经可以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很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了。并且你的表达也会很容易获得对方理智上的认同。但是如果想让对方完全接受你的观点的话,除此之外就还需要得到对方情感上的认同。这就需要你的表达不仅要流畅、清晰,还要有情绪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够让自己的表达更容易获得对方情感上的认同,就要看你说话的亲和力够不够了。

而决定每个人说话亲和力的一个决定性的要素就是情商指数,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作“所谓的高情商,就是会说话”。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然高情商的体现并不仅仅体现在会说话上,但是一个懂得好好说话,并能够把话说好的人,他一定是一位高情商的人。现在,我们先认识一下高情商中对于我们的说话亲和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理心”。

那么,究竟什么是同理心,为什么同理心对于我们好好说话的水平有着这么大的影响?我们来看看情商的几个组成部分。现代情商理论认为,情商的主要构成部分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模块:自我情绪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激励,同理心和人际关系处理。其中前三个模块的指向是向内的,指向情商的本体,也就是自我。后面的两个模块的指向是外向的,主要研究情商本体和其他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维护和处理。虽然这两个模块的指向都是本体和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的维系与处理,但是在这当中,同理心更侧重于“道”,更像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而后面人际关系处理则更加侧重处理的具体方法,更加偏向于“术”。所以,当我们在谈论“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同理心对于我们进行高水平沟通的影响。

我们再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对同理心进行更加深刻一些的认识。同理心,还有其他几个名字:换位思考、神入、共情。如果说神入和共情都会给你一种不太好理解的专业化感觉的话,那么我们借助换位思考来认识同理心就不会觉得陌生了。其实,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本质上指的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的一种沟通方式。也就是说在沟通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口之前,先要去了解对方,尽可能走进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把这些信息作为自己选择表达方式的重要依据。这几乎就决定了我们到底能不能说出具有超级亲和力的话来,也决定我们说话的水平,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的沟通水平。就像国际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和凯瑟琳·柯茜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同理心,我们将无法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和别人产生联结,也不会想要那么关心人。我们将会过着孤独的生活,我们的思想会情感分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一座孤岛,没有‘理解的桥梁’可以与人联结……这种判断别人没有说出口的想法与感觉的能力,是同理心的天赋才能之一。所有生物都需要同理心;没有同理心,我们将无法彼此理解,或对别人表达支持、鼓励、温暖、情感。如果没有理解别人想法和感觉的能力,我们将无法了解别人到底在想什么。所有陌生人将被当成敌人或被冷漠地对待,即使对家人和朋友也会漠不关心。”

“判断别人没有说出口的想法与感觉”这才是对同理心最本质的阐述,我们所谓的高情商其实说的就是拥有较强的同理心。而拥有较强的同理心,不仅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对别人没有说出口的想法和感受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还要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同理心,让沟通的对象感受到你对捕捉到的对方的想法和感觉的回应。这种能力比拥有同理心的能力更加重要,也更能体现出同理心在沟通上的价值。只有通过说话让别人感觉到你对他的那些尚未说出口的想法和感受的正向的、积极的回应,你们的沟通才能保持在一个统一的频率上,你们之间的情绪认同感才会很高。这也是你说话具有超强感染力的最直接的体现。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做到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亚瑟·乔拉米卡利和凯瑟琳·柯茜在他们的著作中给出的关于如何在沟通中表达同理心的七个基本步骤:

(1)问开放式的问题;

(2)放慢脚步;

(3)避免太快下判断;

(4)注意你的身体反应;

(5)了解过去;

(6)讲故事说出来;

(7)设定界限。

相信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通过对这七个基本步骤的不断实践和锻炼,让别人通过你的语言表达准确感受到你对他的还没说出口的感觉和想法的捕捉和积极回应,就绝不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我们先把同理心在沟通中的作用引入一个场景中来,清华大学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宁向东教授曾说:

“我们有很多的领导,特别有诚意地去指导自己的下属,但是他们都失败了。这并不是说他们说的东西不对,而是他们说的东西,从最开始就没有让别人听进去。之所以没能让别人听进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同理心’意识。他们在指导下属的时候没有融入他们的情境,没有建立起有效沟通和有效指导的平台。”

他在对同理心的认识中提到了“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和运用“同理心”非常重要,我们有必要在此做一下分享。宁向东教授认为,同情是一种主观上对他人的感情,是自己的情绪的一种。就好比,看到一个生病的人,自己感觉到很悲伤,也会因为自己这种悲伤的情绪愿意给对方一点帮助。但是这种感觉只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在生病时的感受。所以这只是同情而不是“感同身受”,也不是真正的“同理心”的体现。

那么,真正的同理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宁向东教授用发高烧来举例说明,他说只有发过高烧的人才会有那种浑身疼痛的体验。也只有你经历过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以后再遇到发高烧的人,你才有可能融入别人的情绪感受的情境中。而不仅仅是看到他的体温是39摄氏度或者是40摄氏度。除了这些具体的数据之外,你还能想到他的身体会痛。你想着他的痛,可能自己的身体也似乎会感觉到隐隐的疼痛,这就是“感同身受”。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所产生的情感就不仅仅是同情,而是真正的同理心。

这样的例子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妨稍微扩展一下。比如一群经历过生产阵痛的女士在面对一个正在被分娩的痛苦所折磨的准妈妈时,她们都会在感觉上唤醒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她们就能做到“感同身受”。她们的情绪就是同理心。而一群男士面对这样的场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就只能是一种同情。再比如说,一个正在吃糖葫芦的人告诉你说:“这糖葫芦真酸。”经常吃糖葫芦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话,马上就会感受到那种酸,并且会有大量的唾液分泌。而一个没有吃过糖葫芦的人,他是很难做到“感同身受”的。在这些具体的沟通场景中所说的话,它的情绪感染力和所能得到的对方情感上的认同感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一个没有吃过糖葫芦的人,在别人告诉他“糖葫芦很酸”的时候,他多半只能回应:“是吗?那么,到底有多酸呢?”

面对这样的回应,对方也多半只能回答:

“反正就是很酸了,算了,你可能都没有吃过糖葫芦,跟你说不明白的。”

这样一来,聊天就很容易被聊“死”了。你如果不想让局面陷入无比的尴尬当中的话,就不得不花费心思寻找新的话题。但是一个经常吃糖葫芦的人,甚至都不用等对方开口,光看对方的表情就能准确捕捉到对方感受。看到对方双眼不自觉地紧闭,面部表情微微扭曲,就马上能够做出回应:

“这糖葫芦一定超级酸吧?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口咬下去,真是从舌尖酸到了牙根,甚至会忍不住浑身一抖。”

面对你这样的回应,对方的回答可能就会变成:

“太对了,我吃的这串就是这种超级酸的。不过,我还是蛮享受这种感觉的。”

接下来,你们就有可能聊到什么样的红果会更酸,蘸糖葫芦怎么做才更好吃。你们的聊天就会变得很愉快,你所说的话就能获得对方在情感上更大的认同。随着聊天的深入,你们会变得越来越亲近。在沟通中,同理心对说话情感认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为什么我们会说“高情商就是会说话”的原因所在。当然,关于同理心这一情商技能在沟通中的具体运用,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方法,现在,我们只是在“四维沟通术”的语境中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关于“四维沟通术”几个关键词——有话说、敢说话、说清晰和说出感情,都是为了方便我们对于“四维沟通术”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是我们以后实施一些具体方法的纲领和原则。只要我们在自我的认知中,对“四维沟通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我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沟通痛点中所分享的方法才能被有效运用,并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