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教室。
在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也关爱备至,管教严格,非常重视孩子的天赋开发和智力发展。但是,有的父母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懂得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常常是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在孩子的“食谱”里,有了五谷杂粮仍嫌不够,还要配上种种“营养液”,恨不得把天底下的好东西全部都装进那小小的胃袋之中。
也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要求孩子科科都优秀、门门得满分,兼有多种爱好和专长,如钢琴、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想让孩子百科无所不晓、百艺无所不精。岂不知拔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
还有些父母,信奉的是金钱万能,对孩子的奖惩都与物质利益挂钩。他们认为,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为后代留下金山银海。于是,车子、票子、房子一应俱全地为孩子储备好。
还有些父母,关心孩子的生活、健康等知识,却又不关心他们怎样为人处世,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灵培养,忘记了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样的“有些”,如果想写,还能写出很多。有的父母计划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下来,生怕委屈了孩子。正是我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爱,使得孩子慢慢地变得骄奢、懒惰、冷漠,不理解我们的一片爱心,更不知稼穑之艰难、工作之辛苦、养育之不易,反而认为做父母的就应该为他们服务,于是心安理得,照单全收。岂不知,如此一来,让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有的甚至滑向犯罪深渊。
曾经有一位母亲给我留言:我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快被我的孩子逼疯了。他今年才10岁,在家里总是很安静,但每到一个人多的地方,却总是停不下来,不是东摸摸,就是西动动。和别的孩子打架、打坏物品是常有的事。我和他爸爸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想着不约束孩子,可以培养他的创造力。但孩子的捣乱经常引起其他人的不满,老师和别的父母总是来告状。我们虽然喜欢他,但看到他总是捣乱、惹得周围人不高兴也很是焦急,心想如果因此影响了周围的人际关系岂不是因小失大。我感到束手无策,不断地询问,多方地打听,陷入了苦恼之中……我已经绞尽脑汁,彻底黔驴技穷了。我如何才能够在孩子继续恶劣行为的时候使自己不至于发疯呢?肯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
这是一位对孩子不良行为深恶痛绝的母亲的呼声。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在说——
“你一定要我给你说几遍才肯听?”
“给你说过,见到长辈要打招呼。”
“行了,快停下来!”
“你为什么就不能表现好一点?”
“我让你起床,为何还不起呢?你看看几点了?!快点!”
“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要有礼貌。你看你,一点教养都没有。”
“叫你吃饭呢,没听见吗?耳朵聋了?!”
“放学回到家就知道玩,这要睡觉了,你还没写完作业?!”
“让你每天上网1小时,你看看几个小时了,你还在网上!”
“给你说过,不要剩饭,可你每次都剩。”
如此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以上这些,是很多父母面临的问题。而我们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收到过许多心烦意乱的父母们提出的成百上千的问题。我的邮箱常常被父母们提出的问题挤满。期间,我发现所有问题都有3个共性。
首先,父母大多请教孩子相同的不良行为的问题。比如孩子们不听话、逆反、任性、顶嘴这类问题总是高居榜首;接踵而至的就是焦虑、霸道、打架、迷恋电子游戏、手机控等,诸如此类。我用了很长时间记录归档,陆续整理出近200多个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涵盖了生活、交往、心理、学习、品行等各个方面。我无法把这200多个不良行为全部列举出来,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我与许多父母们座谈,征求父母们的意见,发现孩子重点有36种不良行为,使得父母最为头痛和束手无策,也就是本书列举的这36种不良行为。
其次,我们到底该用什么样的管教方法,改掉孩子的不良行为呢?而在管教中,需要明白哪些是有用的教育方法,又有哪些错误的教育方法需要避免呢?
再次,父母想要知道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他们并不满足于当场改变、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想要一劳永逸地拔掉这个毒瘤——没有任何后遗症,不用暗示、恳求、哄骗、大嚷、威逼利诱等。
于是,在回答父母们的提问时,我发现自己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答案,周而复始地提供着相同的办法,直到有的父亲或母亲问道:“你就不能把这些写成一本书?”
是啊,我为何不把这些回答整理成一本书呢?于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就有了这本《正面管教:轻松纠正孩子常见的36种不良行为》。当然,图书市场上也有这类书,但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绝对与众不同。在这本书中,我会提供给父母经过证明是正确的小策略,帮助你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
这本书适合6至17岁孩子的父母阅读。在本书中,我将帮您制定一个策略,用6步解读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而加以纠正。只要这么做了,您会发现:您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将会大大改观,您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和谐,养育子女这项工作将会变得令人愉快,甚至还变成了一种享受。
作为父母,我们的投入和付出将会如愿以偿。难道那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全部意义所在吗?毕竟,作为父母我们都有一个伟大的目标: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言行举止得体大方,不但能健康成长,还能成材成功。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既已养成,要纠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定要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应该说,所有用来改变孩子行为的基本策略都已经被收罗在这本书中了。但是,当我和数以百计的父母共同努力后发现,另外一些补充和建议也非常实用。我强烈建议父母们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之前,进行如下6步工作:
第1步:锁定目标行为(每次不要超过两个)
在我解答父母们提出的问题时,多数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一大堆问题,但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频率、数量、强度等说不准,这样不仅使自己心中无数,也往往使我们的帮助很难有的放矢。父母要先搞清楚自己孩子的问题在哪里,想塑造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只要认真仔细观察、记录两周,问题就会逐渐明确起来。
第2步:记录评量这些行为
这个步骤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孩子哪些行为不恰当,它发生的频率有多大,强度如何等,能从量的方面对问题进行描述。家庭中往往可以用次数记录表来记录孩子的有关行为。一般情况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观察或记录相应的行为问题,经过约4周左右的时间,记录的结果便比较稳定了。
第3步:分析这些行为的原因何在
找出了原因,就比较容易对症下药。比如,孩子说脏话是因家里人说脏话而模仿的?还是从电视上模仿的?还是从小伙伴处学来的?这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4步:确定目标行为和终点行为
问题找到之后,就应确定你要塑造或纠正哪种行为了,并且对这一行为最终达到什么标准也应制定出来。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行为问题可能不止一个,但开始应该先从某一个行为入手,进行重塑或改变,这样便于巩固效果。
例如,孩子说脏话的行为。经观察,获知每天孩子在三餐时说脏话平均15次。究其原因,父亲平时有说脏话的现象,也有小伙伴的影响。据此,母亲决定,先纠正用餐时孩子的说脏话行为(目标行为),然后确定终点行为,即达到每天三餐说脏话两次以下。
第5步:制定纠正这些行为的计划实施方案
这是关键步骤之一。我们上述介绍的策略与方法可以灵活地利用。我们还是以说脏话为例,整个过程如下:
1.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孩子的行为问题。如讨论说脏话的种种坏处,说明做一个语言文明的人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制定规则。如决定孩子今后少讲或不再讲脏话,尤其是在用餐、公共场合。最好把规则打印后贴在家中比较醒目的位置。
3.制定合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父母的创造性,灵活地使用正强化、消退、惩罚(如隔离、停止吃饭)、分数、代币等方式、方法。在此例中可以规定:
A.每餐不说脏话得5分(因为平均每日三餐共说脏话15次,每顿饭平均5次(正强化);
B.用餐时每说一次脏话扣1分(惩罚);
C.第一周得15×7-3×7=84分以上。
从观察看,孩子每周三餐说脏话105次,终点目标是每周3餐低于14次,一天低于2次。第一周要求可以低一些,定为第二周21次,即每天3次,105-21=84,可定为85次,一次一分,所以,第一周得85分。
D.第二周以后每周得分15×7-2×7=91分以上。
E.那么,周日全家去动物园或者去吃麦当劳(孩子喜欢去动物园,喜欢吃麦当劳)。远期目标,用有效的强化物巩固。合同立定,父子、母子签名,并一经签名就马上生效,不再反悔。
当然,也可以采用隔离法,每说一次脏话就到饭桌旁站立5分钟。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隔离时要使用定时器,没有定时器可以用电子表、钟表代替,以便大家共同遵守隔离的时间。
第6步:坚持21天纠正这些行为,巩固改变结果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坚持21天的反复期。一个行为的改变,必须坚持21天。
如果21天还没有看到变化,就要重新审视行为改变的计划方案,调整改变预定的策略。
而且,一些顽固的行为往往要经过相当的反复才能消失或重建。
在这里,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行为改变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建立一本行为转变日记本,记下孩子最突出的不良行为,然后写下你的想法和行动计划,以及转变结果。当然,在孩子的转变中,别忘了记录下孩子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