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我皇子的身份被杨广曝光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1章 东征?

由于秦琼、程咬金已经是大隋数一数二的火炮教头,他俩培训东北卫的士兵,倒也颇为顺利。

没过多久,东北卫的炮兵部队也建立起来了。

前前后后,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军中关于裴元庆被人袭击昏迷不醒的流言,也逐渐的散去。

裴元庆醒来之后,除了记不清那晚发生了什么事之外,倒也一切如常。

罗成、裴元庆这两位隋唐好汉,每隔几日就会较量一次,不过和那些非要分出胜负的较量不同,每一次两人都点到即止。

毕竟两人的父亲,一个是北平王,一个是东北卫的卫府大将军,无论谁受了伤,都会引发军心不稳。

至于李元霸,他也没有闲着。

在裴元庆不和罗成打的时候,他主动向裴元庆挑战。

由于修炼了《九阳神功》的关系,李元霸的实力早已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虽然仅仅只有五岁,却展示出了强大的实力。

裴元庆和罗成较量的时候,从未使出全力,可面对李元霸,他却不敢怠慢。

全力以赴,最终却和李元霸战得不分上下。

这一幕不仅裴元庆吃惊,一旁观战的宇文成都更吃惊!

宇文成都心想,他练了陈昶送来的高等武学《降龙十八掌》,原本都自诩天下无敌了,没想到小小的李元霸,居然令他感觉到了一丝威胁。

仅仅五岁的孩童就这么厉害,要是再长大一点,自己未必是他的对手。

所幸的是,宇文成都比李元霸年长,心智也更成熟,他清楚为将者应该以大局为重的道理,至于谁是天下第一,都没什么关系。

当务之急,是随着陈昶一同巡边,若是真的有外敌入侵,就和陈昶一同上战场。

宇文成都的不争,倒是令待在东北卫府的这些隋唐好汉们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虽然彼此较量着,却也并未伤了和气。

原本打算离开巡视别处的陈昶,带着陈家军在东北卫府多待了一个月,直到秦琼、程咬金对炮兵的培训见了成效,已经没什么可巡视的了,他才动了离开的念头。

裴仁基见状,再一次设宴款待。

陈昶也不客气,在宴席上大块朵颐,喝了个酩酊大醉,直直睡到第二天晌午才醒来。

醒来之后,他就命人准备启程。

裴仁基带着儿子裴元庆和东北卫的众将,以及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径直将陈昶和他的陈家军送到了豚郡的城门之外。

原本还想继续送,却被陈昶拒绝了。

“裴将军留步,再送下去,只怕就没完没了了!”

有了陈昶的这句话,裴仁基就算脸皮再厚,也没法再送了。

他也知道,在豚郡巴结昶皇子的机会已经没了,不过无所谓,天长日久,巴结的机会有的是。

再说他女儿一直在陈昶的身边当婢女,只要裴翠云稍微努力一点,自己这个国丈不就稳了吗?

道别了裴仁基,陈昶正准备带着陈家军离开,却不想这个时候,几匹驿马就奔了过来,驿马上还盖着黄布。

众人一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圣旨到!圣旨到!”

驿马上的传旨官趁着陈昶还没有走远,高呼道。

陈昶和陈家军的将士们面面相觑,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来圣旨了?

无奈之下,陈昶只能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和陈家军众人,以及东北卫的所有人跪下来接旨。

传旨官也不含糊,摊开了圣旨就念了起来:“封陈昶为征东元帅,从即日起,节制东北卫所有兵将,东征高句丽……”

“啥?”

陈昶忍不住惊呼起来。

“公子,慎言!”

一旁的裴翠云拉了拉陈昶的衣袖,虽然陈昶贵为皇子,可要是在圣旨面前失仪的话,也是会受到惩罚的。

“嗯。”

陈昶强忍住心中的疑惑,努力的将圣旨听完。

圣旨命他不再巡视东北卫,而是和当初西征吐谷浑的时候一样,掌管整个东北卫的兵将,除了东北卫之外,北平王罗艺也暂时归他指挥,大军整顿完毕,就出兵高句丽。

“陈将军,接旨吧!”

传旨官宣读了圣旨之后,就毕恭毕敬的将圣旨递到了陈昶手中。

陈昶依然一头雾水,现在不是才刚刚大业四年吗?

为什么皇帝这么快就让他东征高句丽?

在他知晓的历史中,隋炀帝御驾亲征高句丽,是大业八年的事情,而准备之日,则是在大业六年、七年。

为什么这件事提前了这么多年?

大业七年,是隋帝国的巅峰时期,国力、民力堪称历朝历代之最,可由于东征高句丽失败,导致国家由盛转衰,没过几年就亡国了。

与高丽一战,是隋帝国盛衰的分水岭,陈昶穿越过来之后,就是奔着数年之后的天下大乱准备的。

可与高丽之战提前,其不是代表隋朝由盛转衰的日子提前了?

“不对不对!”

一想到这里,陈昶就拼命的摇头。

他穿越过来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似乎有些区别。

不仅有李元霸、裴元庆这些好汉存在,就连隋朝与突厥的关系也发生了偏差。

这个时候,突厥随时可能引兵犯境,而高句丽却遣使与隋朝保持友好关系,为何皇帝会选择东征高句丽,而不是抵御更强大的敌人突厥?

“陈将军,你怎么了?”

裴仁基瞧出了陈昶的疑虑,忙上前询问。

他很清楚这是皇帝在与突厥正面交锋之前,故意挑了一个软柿子让陈昶捏,一是为了让陈昶在军中立威,二则是为了让陈昶练练手,为日后的大战提供帮助。

“没什么……”

陈昶叹了一口气。

既然皇帝让他出征,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虽然东北卫、北平王的兵马,都归他节制,可陈昶却很清楚东征高句丽并没有那么简单,比起西征吐谷浑的时候,情况要复杂得多。

如果不商量出一个适当的对策,他根本就不敢贸然出兵。

“召集所有将领,回卫府商议出兵高丽之事!”陈昶高声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