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与写的魅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们一定纠正这些错误”

——毛泽东与师哲、李克农及受审查的专员等的交谈

1942—1943年,党中央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这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内普遍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全党上下开展了全面的学习、检查和总结,使党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有了显著变化,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但是,在整风后期,当运动转入审查干部阶段以后,曾经一度出现过偏差,主要表现在错误地估计形势、夸大敌情,将来自白区的同志列为“特嫌”进行审查。特别是当时具体负责审查干部工作的康生在延安搞的“抢救失足者”运动,搞逼、供、信,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毛泽东很快就发现了这种错误倾向,明确指示要纠正偏差。最初,毛泽东发现一些在中央办公厅从事机要工作的同志受到怀疑、审查,感觉有些不对头,他马上指示说: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特务。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毛泽东让有关的同志将一些人的口供材料送给他,认真仔细地翻阅。

一天,他派人将负责案件审理的李克农、师哲等找来,严肃地问道:“你们送来的口供,我还没有看完,你们那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供词?”

“还有三四十份。”

“你们觉得口供的真实性如何?”

“基本没错,个别地方可能有偏差。”

毛泽东不放心,提醒说:“江西肃反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沉痛的啊!”

毛泽东举例在江西搞逼、供、信那一套,又询问现在是否也是这样办的,师哲回答说,一些具体的做法还不太清楚。接着,毛泽东又说:“你们送来的6份口供材料,我只看了一份,第二份我就看不下去了,以后也不要再给我送来了。”

毛泽东见他们显出不明白的样子,又接着说:“为什么不想看?我看这些材料像是写文章,不像是口供,有些话不实在。你们怎么看?”

师哲解释说:“一句两句错话,恐怕难免,但这无关紧要。”

毛泽东不同意他的看法,说:“如果有一句是假话,会不会有十句假话?有十句假话,会不会有一段假话?有一段假话,会不会全篇都是假话?我写了一篇文章,不到一千字,贴到墙上,每天改几个字,一个月后就改得面目全非。这还是自己写的,自己和自己打仗。他们写的全对吗?写口供不是写小说,不能编假的。你们回去对写口供的人说,一个字如果是假的,就改正一个字;一句话是假的,改正一句话;全篇是假的,那就全部推翻。你们把他们的口供交给他们,叫他们自己去改,但要说明,一个字、一句话都不要假的。”

最后,毛泽东反复交代:“我们要弄清的是真反革命,不是假反革命,要的是真材料,不是假材料。”

师哲等人按照毛泽东的谈话精神,向写口供的人一了解,才知道其中果然有假,有的口供竟然全部是假的。

毛泽东知道这些真实情况后,立即加以纠正。1943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中,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审查干部的9条工作方针,即: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毛泽东还指示,对被审查的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对受迫害的同志进行了彻底平反。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方针是对康生那套错误做法的根本否定。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亲自出面,向被错整的同志赔礼道歉。

当时在延安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集中了许多受审查的专员、县长等,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交代问题。由于康生搞“逼、供、信”,有些同志迟迟过不了关,思想压力很大,也有的人被逼无奈,只得写了假口供。

一天,毛泽东来到行政学院,特意看望这些同志,向大家公开承认“抢救运动”中有错误。他说:“我向大家赔个不是。”接着还脱帽向大家鞠了一躬,又说,“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我们一定纠正这些错误,使我们革命队伍兴旺起来。”大家听了十分感动。

毛泽东看问题、分析问题,就是透彻、深刻。他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检查现实的工作,从口供材料上看出破绽,认为“写口供不是写小说,不能编假的”,“要的是真材料,不是假材料”,“一个字、一句话都不要假的”,落实到工作中去后,发现问题,立即加以纠正。

毛泽东远见卓识非等闲,观察深刻就是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