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 谆谆教导
——毛泽东与许世友的交谈
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许世友因战绩辉煌而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许世友当时是红四方面军第9军副军长兼第25师师长。
毛泽东紧紧地握着许的手,笑吟吟地说:“你就是许世友同志。我早就听说了,可一直未能见面,今天总算有了个机会嘞!”
许世友十分激动,连声说:“毛泽东同志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今天能带兵打胜仗,这都是党的培养。但俺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今后还敬请您多教导和帮助……”
毛泽东点燃了一支香烟,示意许世友和他坐在一条木凳上。接着亲切地说:“世友呀,参加革命,参加红军,把你锻炼出来了,如今你是一位名声四扬的勇将啦!我常常看到你打胜仗的捷报,可是,关于你的名字,有时被我们的同志写成‘仕友’,今天,我想问问你本人,究竟是‘仕友’,还是‘士友’呀?”
“报告”,许世友“刷”地站起身,立正回答毛泽东的提问。毛泽东让许坐下慢慢谈。许说:“我名字三个字是言午‘许’,士兵的‘士’,朋友的‘友’。”
“喔,士兵之友。好哇!”毛泽东语音中充满着赞美。
“我原来的名字是‘许仕友’,是带立人的‘仕’。”许补充道。
“喔,是‘学而优则仕’的‘仕’。”毛泽东风趣幽默地说。
“我原来是的,现在已经不是了。”许解释道,“我家家谱上轮到我这个辈分应该是‘仕’字辈,俺爹娘便给俺起名叫‘许仕友’。老人意思是让我日后能大小做个官,好光宗耀祖,不再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为俺穷人能过上太平日子争口气。”
“那你怎么不想当官了,将‘仕友’改成‘士友’呢?”毛泽东颇感兴趣地问。
“这话说来就长了。”许世友陷入深深的回忆中,给毛泽东讲了这段故事的经过。1905年2月28日,许出生在河南新县泗水店的许家村一穷苦的农家里。爹娘为他取名“仕友”,是希望儿子多结交官府里一些做“官”的朋友,以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投身革命后,许便将“仕”字改成了“士”字。
“您看我这个‘士’字改得中不中?”许自述完后问毛泽东。
“哎哟,都说你是和尚出身,看不出你的肚子里还喝了不少墨水呀!”毛泽东打趣道。
“我可不是什么和尚,当年不过是少林寺里的一个小杂役。我8岁时入少林寺,在寺里给师傅(老和尚)做杂役,每天提壶倒尿,洗衣扫地,做饭劈柴……”许不再拘谨,辩解道。
毛泽东听得很认真,抬头见许一副窘迫样,笑吟吟地说:“来,来来,士友,喝点开水,我们是革命队伍中的同志,也是朋友嘛!讲错了也没关系,你说是不是呢?”毛泽东接着又问,“士友呀,那你在少林寺学了几年武功?”
“我16岁‘打’出少林寺,不算在家学的,光在寺里跟师傅学武艺一共8年。”许说。毛泽东笑道:“哈哈,都赶上景阳冈那个打虎英雄武松了,怪不得连那个少数民族的寨主都打不过你呀!”
“怎么,您这件事都知道?”许惊讶地望着毛泽东,又讲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士友呀,你做得对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是穷苦百姓的子弟兵,不是军阀、土匪,也不是行侠仗义的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我们讲话办事都要想一想,注意政策和策略,为各族人民谋取幸福之路,人民就会真心拥护我们。你这个寨主的女婿没有当成,但老人家知道你的情况后,也不会怪罪于你的。是不是呀?士友同志。你现在不仅是我们的‘士兵之友’噢,而且还是我们少数民族之友呢!《水浒传》里人道是三碗酒不过景阳冈,你士友打擂台,显身手,施礼仪,斗酒量三碗过村寨呀!”
在一阵轻松愉快的交谈中,毛泽东接着对许说:“在万源城下,听说你那一把鬼头大刀,削铁如泥,威震敌胆嘞,你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啊!”
许把四川万源保卫战的情况又讲了一遍,然后从身上解下把鬼头大刀,双手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轻轻接过许递过来的大刀,抚摸着,说:“真是一把好刀,有功啊!”
许世友坦诚地说:“您要喜欢,俺这把刀就送给您护身吧!”
“不行,谢谢你士友。”毛泽东深情地望着许,轻轻地摇着头,“‘好刀还需真名士’嘛,这刀还是你士友留着用。”毛泽东深吸了一口烟,又微笑着对许说,“士友同志,我们今天谈得很好,现在,咱们需要商量一下,你的名字,不叫‘仕友’,也不叫‘士友’,好不好,再另外改个字,意义就更广了!”
许世友望着毛泽东,没有吱声。
毛泽东接着说:“我们这次是北上抗日,是打日本侵略者,我们红军战士不但要为中国革命去流血牺牲,还要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贡献力量!你看,现在把‘士’字改成世界的‘世’如何?这样,你不仅是我们的士兵之友,中国各民族之友,而且是世界劳动人民之友啦!”毛泽东说完,发出朗朗的笑声。
许世友一下子领悟了毛泽东高瞻远瞩的用意,世友,世友,世界之友!中国工农红军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一部分,革命战士要站在全中国,放眼全世界,他“刷”地向毛泽东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谢谢您!”
许世友,打从毛泽东与他这次会谈后,原来的许士友的名字,就改成了“许世友”。
毛泽东面对许世友这样一位勇武将军,交谈是从日常生活小事谈起,体贴下情,关怀下属,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平易近人。许世友深受感动,受到了更多的革命教育,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领袖,更加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面对革命领袖展现出的温雅而亲切的风范,那些对下属只知发号施令、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应感惭愧而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