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再访“灵山寺”
(2007-04-15)
灵山——位于安徽广德县卢村乡桃山村(需要说明的是2001年前是“桃山乡”,乡镇的合并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很多的莫名其妙)天目山北麓,是佛教圣地,原来拥有千年古刹“灵山寺”,后毁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我的岳父家就在桃山乡,请原谅我还是用这个充满诗意的地名,因为这个缘,多次听岳父等提起“灵山寺”这个名字。2004年,我在妻弟的陪同下拜访了这座灵山,并写下了文章《桃山文化之旅——灵山寺》。今天,2007年4月13日,我再次造访了这座钟灵毓秀的灵山。
三年前的灵山寺,只有当年灵山寺的遗址和一座简陋的大雄宝殿,只有果引法师一人在寺院护法,72景再难觅全部,只有我一个游客的“圣地”很让我有一种向世人呼喊的冲动,那篇小文也寄托着我对灵山的情思。今天的灵山寺,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正在酝酿的,是一次历史性的变化。2005年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要重建灵山古寺。
重建的灵山古寺,计划占地20亩,面前已完成土地征用,重建的项目有: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祠山殿、钟鼓楼、藏经楼、修行禅堂、斋堂、寮房、放生池等,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条水泥公路正从灵山寺山头朝县城方向浇灌而下,三年后,游客们可以乘坐交通工具,出广德县城驱车30公里,便可领略千年古刹灵山寺的风韵。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带上了妻儿,并步行,从岳父家出发到达目的地是8公里左右,全部是上山路,选择这种出行方式是为了锻炼儿子的耐力和显示自己对于灵山寺的虔诚。一路上,儿子并没有太多的兴奋,这有点出乎我意料,儿子8年前随我到了城市,在农村只是渡过了他幼儿时期,自然没有太多印象。倒是妻子十分感慨,一路喋喋不休,谈着她对于这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记忆,我知道,她回到了自己少女时期,对于儿子的漠然,妻子很愤懑。我劝导说:你是在追忆着往年的记忆,我是在感受着自然的美,儿子是在对比着他的童话城堡。我抓拍了一些沿路风景,儿子总说,这有什么好拍的。我说,公园的美是修饰的美,这里的美是天然的美,公园的美是主动向你展示,这儿的美要靠你去发现,甚至发掘。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很快,烈日告诉我们,辛苦正向我们靠近,妻子看儿子有点懈怠,指着前面一座山说,那叫“和尚石”,还有一段故事呢……儿子听入了迷,我们也很快接近了灵山寺。
果然,灵山寺已经开始动工,一期大雄宝殿已基本完工,这儿依然是没有一个游人,当地人或许是太熟悉了,对这里并不感兴趣。我们寻走的路线是充满着荆棘的山路,原来的路常年没有人踏,已经是树木丛生,妻儿有点害怕,我说:前面能看到“解愠台”,登上“解愠台”能看到“棋盘山”和“仙龟驮经”。他们才来了兴趣,我在前面开路,妻子断后,窄窄的似见非见的曲折迂回的山路铺满了落叶,两边是密不透风的树林和竹林。妻子在山区长大,认识很多树种,一会儿考考我,一会儿问问儿子,我们想当然地回答着,她认真地纠正着,对于现代文明,她总是很陌生,我和儿子是她的老师,今天她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这倒好,省了导游费。然而,我们还是没有找到“解愠台”,树丛中,经常发现怪石,有的层层叠叠,有大如斗牛,有小似石凳,找不到“解愠台”,就看不见“棋盘山”和“仙龟驮经”,那美丽的传说岂不没了着落,正走着,我在树林的罅隙里发现了对面的“棋盘山”和“仙龟驮经”,忙招呼妻儿来看,又换了一个角度,更清晰、更开阔。主要景致领略后,我们在树丛中野餐一顿。问儿子累不累?他说,这有什么?我想,还得让你小子受受累。
这时山下淙淙的流水声让我顿生兴致,何不一起从山涧里走一趟,我们循着水声而下,一番“披荆斩棘”后来到溪流边,拨开小树、藤条,我们已经站在溪流里了。这是一条从两座山中间流经下来的溪流,水是那样的清亮,从石上淌过,寻着溪流朝上望去,它消失于群山之中,又在远处飞瀑而下,朝下看去,咕咕的流水欢快地消失在苍翠之中。我从溪流两边所挂的杂物判断,雨天这里是怎样的奔腾,现在,我们站在溪流中间的石块上,商量着从溪流里赤脚而下。突然,“哎哟”一声,儿子摔倒在溪流里了,下半身全湿透了,随身的书报也浸在水里,妻子赶紧过去“指示”,我依然朝前,前面是一块约5平方米的平石块,我一跃,一只脚刚刚踏上石块,感觉脚下一滑,一个笨重的身躯重重地摔在石板上,手中的数码相机也磕了一下,浑身的疼痛让我咬紧了牙,心中祷告:千万别动了骨头……
我在灵山寺的脚下重新站了起来,全家在一路的欢笑声里踏上了回岳父家的路,又是8公里山路。
晚上,我问儿子:“现在累不?”
“累!”他又慵懒地问了我一句,“爸爸,我们到灵山寺到底看到了什么?还没有修好,尽是走路了。”
一旁的见识深广的外公平静地说了一句:“你爸爸、妈妈让你用自己的双脚结了佛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