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行合一: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思与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教学主张与教材解读

反思式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式教学是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实践,收集有关教学过程、教学对象和教学成果等诸方面数据用于分析研究,以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近年来,笔者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相关成果已经在不同教学刊物上发表,其中有十余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笔者反思自己的教研过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模式,即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与自己的教学进行联系,利用教学理论优化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自下而上”模式,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提炼课堂实践,使实践上升到理念层面,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一、反思语言教学理论,实现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理论学习能帮助我们认识英语教学的复杂过程。虽然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是“启示”或“启发”的关系而不是直接的“应用”的关系(孙骊 1993;束定芳,庄智象1996, Wilkins 1978, 转引自:何广铿,2002),但语言教学理论能帮助教师理解和采用某种教学方法,也能促使教师优化某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学习教学理论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应该在实践中运用和反思,以更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

教师学习反思教学理论,在教学理念的启发下优化教学实践,最后以论文或研讨课的形式与同行交流分享。该过程主要有四个环节:理论学习→反思运用→实践验证→归纳总结。其中理论输入是教学理论学习阶段;反思运用是思考教学理念对教学有何启示,并在实践中验证优化;归纳总结是通过论文或研讨课的形式,在更广范围内与同行交流推广。理论反思模式操作流程图如下:

图1

知识创新其中两种知识转换模式是:1.从显性到隐性;2.从隐性到显性(野中郁次郎,1998,转引自:周城雄,2003)。显性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表等加以表达的知识,这种知识能够正式地在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隐性知识是没有被表达的知识,它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如个人信念的知识(周城雄,2003)。图1中理论学习是获得显性知识的过程;反思运用和实践验证是从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收集、分析数据从客观、科学的角度出发,以文章和研讨等形式实现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交流和分享的显性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词汇学习策略相关理论中,笔者依据词汇记忆网络,从词汇的语义网络拓展到单元教学话题网络,并提出在教学中实施单元话题网络的教学理念。为了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笔者首先通过教学实践与科组和校外老师们研讨。此外,还通过阅读、查找相关文献,检索话题网络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最后,笔者在理论的启示下,优化该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有目的地收集学生成果和数据,文章《话题网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07年第3期。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记忆材料加工得越深,记忆效果越好。笔者认真反思目前词汇教学的通常做法:不少教师是统一教学完某课的新词汇拼读,然后再要求学生抄写这些新词汇,以巩固对词汇的记忆。这种抄写其实只是对目标词汇进行形式加工,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往往不关注词汇的意义。因此,除了少量的抄写,教师有必要采用词汇记忆策略,如根据词的意义进行分类的分类组织策略,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意义学习。有了以上的反思,笔者以实验方法探讨了分类组织策略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词义学习的效果以及不足之处。文章《分类组织策略对词义学习有效性的探讨》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7年第9期。

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学习了何安平教授的《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该门课程。教师通过检索英语为本族语者语料库,可获得最常用、最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何安平,2004)。回到工作岗位后,笔者反思如何把该门课程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尝试,笔者发现利用Google 搜索工具检索相关网页,也有可能检索到目标词汇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以及与其他语言项目的搭配模式。例如,教学形容词比较级时,modern的比较级形式未在教材出现,有的教师会毫不思索地认为modern的比较级形式是moderner。笔者分别以“moderner”和“more modern”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表明, moderner所在的语境并非英语语境。基于检索结果,笔者认为,more modern是地道的英语表达,所以笔者采用了“The house on the right is more modern than the house on the left.”让学生操练modern的比较级的用法。语料库语言学的教学理念让笔者创造性地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教学。相关论文《Google 搜索引擎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年第10期,该论文评为珠海市2008年度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5年,笔者学习了英语测试和评价的相关理论,了解如何从试题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客观分析和评估一次测试。笔者的文章《珠海市香洲区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六年级英语测试评价报告》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年第11期,该文章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9《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香洲区近两年倡导的“绿色评价改革”,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强调了测试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笔者结合“绿色评价改革”理念撰写的“香洲区学科核心能力测试英语试题分析”得到了学科专家的认可。

二、反思课堂教学现象,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反思式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还可以促进教师客观、科学地评估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笔者的课堂教学反思有以下四个环节:反思教学现象→寻求理论依据→优化教学实践→论文撰写和总结。其中反思教学现象是关注课堂发生的事情,提出待解决的教学问题;或是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某一种教学方法效果好,反思“为什么”;理论学习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以解答“为什么”;实践优化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交流总结是以论文或研讨课的方式与同行交流。以下是反思课堂教学现象流程图:

图2

以上操作过程中,反思教学现象和提出问题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的隐性知识;查阅文献是在显性知识启发下,优化教学设计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这样原有的隐性知识就得到了丰富和拓展;收集、分析数据为显性知识的表述(文章、研讨课例)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以上操作阐述了笔者如何把某一种教学经验或技巧表达出来,有效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转化。

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方法是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教学效果(Richards, J.C. &Lockhart, C.,武尊民导读, 2000)。如果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特点并适时地给予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将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笔者发现,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阅读感到焦虑,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懂得有效使用阅读策略。笔者申报的课题“分层阅读训练对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效果的实验研究”从三个层面(文字层面、理解层面和应用层面)设计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旨在训练学生使用相关的阅读策略。笔者积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该课题的有效性。比如,笔者曾对五年级一个班学生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期末测试阅读部分得分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学生的两次阅读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一年的阅读策略训练,阅读效果有明显提高。

为了从理论层面探讨该策略训练的可行性,笔者在桂诗春教授主编的《新编心理语言学》学习了课题实施的相关文献:语篇的动态处理。主动处理语篇包括一系列认知活动,如就文本材料提出问题,就能记住多读的更多的东西(桂诗春, 2000)。因此,笔者就如何对语篇进行动态处理进行了课堂实录,该课例获第六届珠海市香洲区小学英语教师TPR杯竞赛一等奖;相关论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学生的阅读策略训练——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获广东教育学会2009年度学术讨论会二等奖。课题其中一项成果《优化小学英语文本教学的策略》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1年第9期,同时被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选编发表在“香洲区十二五成果汇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反思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比如笔者通常结合单元重点词、句创设新语境,引导学生在新话题中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笔者发现学生积极、乐于在新的语境中学习、巩固新词句,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笔者阅读相关文献,收集与重组话题有关的理论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融合采取两种途径:一种叫增添,增添是对知识的补充或连接;另一种叫组织,即对知识进行整理和组合。增添和组织都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桂诗春, 2000)。有了理论的支持,笔者继续在教学中实践并收集相关教学设计和学生的作业反馈,并把该教法确定为“话题重组的单元教学策略”。论文《例谈话题重组的单元教学策略》一文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0年第7期。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教师设计的作业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不少教师设置的作业通常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操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曾对两所学校的15位英语教师一学期设计的家庭作业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作业设计中频繁出现的动词有 “抄写、背诵、听写、复习、记单词”等;而作业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动词,如“写出、描述、分类、说一说、写一写”等却是凤毛麟角。机械的“抄写、背诵”只是重复有关信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依据Bloom(1956,转引自何安平,2001)的思维发展理论,客观评估教师的作业设计。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分成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六个阶段,该六类思考活动又可以分为识别事实、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以作业设计为例,“抄写、背诵、默写”,只要求学生重复已有的学习材料,属于识别事实较浅层次的思维活动;“词汇分类、信息转述”需要学生理解、分析学习材料,属于理解层次的思维活动;若教师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语言,如“写一写假期最开心/不开心的一天”,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就能被激活。

笔者撰写的论文《从作业设计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刊发在《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3年第9期,该文依据思维能力发展理论构建了课后作业思维层次评估标准,并分析和讨论了自建的作业设计微型语料库,旨在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识,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三、结束语

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增强理论学习和反思意识,学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收集课堂教学数据,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小学英语课堂反思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英语教研模式由“专家引领型”逐渐过渡到“自主探究型”,由“要我思”转化为“我要思”,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