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序 十年教学路
翁文娟
依稀记得走上讲台的第一节课,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走进了我的课堂。第一堂语文课,赵丽宏老师的《打开一扇门》,语言很优美但内容很抽象,我至今都很难把握这篇文章的教学。记得那时我按照教学参考书的概括,对其中《致文学》部分板书下了“广阔性”、“丰富性”、“超越性”、“移情性”、“永恒性”和“反作用性”文学这六个特点。全校教师会议上,张华教授就以我这个板书为例提出了看法,大意是这样单一而明确的概括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课,在全校大会上被当作典型如此具体的剖评,那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正是这个第一次,一种观念渗入我的思想,直到现在,那就是:不要用主观要求或标准去限定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说法去替代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语文在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唯一的。
在玉峰实验学校深厚教研气氛的熏陶下,我不放弃每一次的学习活动,不轻视每一回的开课机会,坚持每天听一节课、写一篇听课心得与授后反思。三年的耳濡目染和身体力行,我受益匪浅,逐渐明晰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向,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执教理念:对自己,在要求别人之前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对学生,要鼓励开拓思维,解除思想束缚,以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之后的四五年里,《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通讯》等一些核心期刊成了我教学的领路人,我接触到了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更广的教学理念,我开始模仿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特点将它们融入我平时的教学中,有取舍地整合形成自己的课堂特色,在否定中修正,在修正中提炼,周而复始,最后将实践提升为理论,以理论指导教学,再从教学中摩擦出新的火花。尽管摸索探求的过程很辛苦,但有了目标,我也走得乐在其中。
真正促进我快速成长并确立自己发展目标的是这两年时间。自从加强了与宋静娴教研员和刘恩樵等几位有着丰富经验和自我追求的老师的联系后,受他们影响,我阅读了许多语文名家名师的著作,对语文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在这段时期,我曾经以为的“明白”“成长”刹那间茫然了,然而又顿悟了许多:语文无处不在,它以各种形态自然地存在,它可以是你我朴素的谈话,可以是孩童斑斓的遐想,也可以是大自然灵动的变幻。语文其实就是生活。语文教师就是生活的导演,带领学生用智慧驾驭各种方法将语文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在我们眼前。而对于自身的发展而言,我也醒豁良多:无论站在讲台有多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精华,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把握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你才不至于与你的工作脱节,才能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越走越远,越走越有趣味。
当下,我鼓足勇气把自己平时撰写的一些论文及想法汇总整理成这本册子,别无他意,只是对个人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第一个十年做一个交代。或许这几篇文章对与我一样的一线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并无多大帮助,但我敢说它能从思想上激发你的职业需求意识,并提醒你,激励你,告诉你——任何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有心有追求,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