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重构:视频内容模式案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全媒体和新技术视野下的视频内容模式融变

全媒体(Omni-Media)的概念起源于21世纪初的传统媒体,后从报业转向电视领域,与“超媒体”“跨媒体”等词汇共同构成了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传播环境。[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媒体概念的核心主体仍是传统媒体。从电视的角度来看,PC端和移动端常以“第二屏”(Second Screen)的形态出现以延伸电视内容。[2]全媒体当前的发展阶段为“融媒体”(Melted Media)时代[3],受惠于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分发模式发展和科技创新,作为“第二屏”的其他媒体在内容生产中主体化倾向越发明显,从而带动传统的电视节目模式向全媒体视频内容模式生产转变。

(一)视频内容形态迭代与创新

视频内容形态的变化在融媒体时代体现为适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传统节目形态之亚类型的迅速创新与迭代。这种变化首先基于当下社会生活的变化,诸如受众生活空间的缩放、年龄与阶层分异、社会压力传递和区域城市性格区别。再者,形态创新是以电视节目为主的视频内容生产业务界的内在动力和要求。融媒体时代下媒体技术变化迅速,要求新的社会要素和科技元素迅速赋能视频内容模式并以极快的速度变现,其文本表现即为内容形态的迭代与创新。

慢综艺节目模式是对常规综艺节目快节奏脚本的一种稀释。可见的视频内容中,综艺真人秀的慢综艺特质较为突出。2019年7月,荷兰NP03频道推出慢综艺《在路上》,这是一档为唐氏综合征患者策划的跨国旅行节目,治愈、培养和康复是节目的关键词。由于节目参与者的特殊身份,这档节目的剪辑节奏明显趋缓,迎合了当代观众“快时代慢心理”的需要。《孝利家民宿》《三时三餐》《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节目是慢综艺的典型代表。除慢综艺外,电视业界也在探索纪实节目的模式化问题,美国A&E的直播纪实节目《巡逻直播》(Live PD)、东方卫视的纪实真人秀《急诊室故事》等节目找到了综艺真人秀向纪录片过渡的一个中间类型。与此同时,真人秀和电视剧两种形态也找到了契合点,开创了全新的模式形态——真人剧。英国模式公司All3Media在2010年推出的模式真人剧《埃塞克斯是唯一的生活方式》(The Only Way is Essex)将真实的人物和电视情景剧结合在一起,推出伊始即受到关注,不久后其中国版本《三里屯的朋友圈》即在湖南卫视播出。

(二)模式跨屏:网络节目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模式研究兴起以来,“节目模式”一直与电视紧密相关,其概念的发展不仅仅来源于节目本体的创新,还来源于跨国交易、版权和在地化创作等经济要素。在此期间,一直在摸索中前进的网络视频产业逐渐意识到UGC模式的种种弊病,为了突破内容碎片化、质量不高和版权纠纷的问题,YouTube、优酷和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逐渐转向PGC实践。一直作为视频内容中介贩售商的Netflix等网站也逐渐加入自制视频的队伍,2014—2015年,受惠于“资本”共出、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4]的PGC模式为网络视频的爆发式发展找到了全新的突破点。PGC模式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专业网络视频的自主性,专业视频内容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属”,而突飞猛进的中国网络视频产业更是跻身世界网络视频生产的强者之林。反观国际电视模式交易市场,自2013年开始,受到全球经济疲软和在线视频的冲击,国际电视模式交易并未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5],视频内容产业“网升台降”现象明显。

2019年,优酷《这!就是灌篮》被FOX收购版权,其在节目内核上符合模板化创作的规律,同时其版权也进入国际流通领域,成为中国输出的第一个网络节目模式。FOX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制作该模式的在地化版本,将首批落地中国台湾和东南亚部分国家。与此同时,几档优质的国产原创电视节目模式也进入流通环节。2018—2019年以来,《以团之名》《真相吧!花花万物》《三日为期》等一批网络节目都已实现不同程度的海外输出,但真正以“模式”为核心进入市场交易环节的网络综艺却以《这!就是灌篮》为起始。跨越电视屏幕边界后,网络节目模式与电视节目模式共同进入模式流通市场的景观已经初露端倪。

与电视节目模式不同,网络节目模式的受众策略和创意策划具有十足的网络特点。面向细分化人群,并在节目中深度匹配受众人群的特质,甚至在策划阶段就融入大数据分析等模块,MCN链条的成熟更是让内容传播如虎添翼,深入融合圈子文化、社交媒体和粉丝互动,互联网带来的“互动”特质自始至终贯穿网络节目模式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与电视节目模式编创和传播最大的不同之处。融合综艺特质和体育竞技的《这!就是灌篮》自创作伊始即深植在互联网环境之中,垂直化、圈层化传播倾向明显。同时,从这档节目所在的“这!就是”系列中足以窥见优酷的视频内容战略,《这!就是街舞》《这!就是原创》《这!就是铁甲》等节目向不同圈层延伸的同时抱团发展,而《这!就是灌篮》模式的成功输出更是给系列化、组团化发展的节目战略赋予了新的发展契机。

(三)科技赋能视频内容模式

智能移动端的普及引发了传统电视平台和PC端受众的转移,4G时代开启以来,移动设备的能量真正爆发出来,短时间内固定场域的收看习惯被迅速打破,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并合理反馈至视频内容模式中成为业界思考的问题。这关系着视频内容如何创新以及如何让全新的模式更好地全球流通。2019年以来,中国引领的5G技术风潮将这种变化推向了另一个高峰,高带宽、低时延的传输舒适度将会让与此相关的技术水准继续跃升。以VR、AR、MR为代表的沉浸技术打破原有的产业化壁垒,以深度学习为标志的AI技术进入落地时期,以IoT为重要引擎的万物智联时代加速到来。科技赋能成为视频内容模式的新思路,内容生产业界迅速构建“内容+”的模式,成为融媒体时代视频内容模式的新景观。在这些新科技赋能的节目中,又以交互式节目模式、直播节目模式、“AI+”节目模式和沉浸式节目模式为主要代表,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节目本体的融合与变化。

交互式节目模式的基础是“跨屏”思维,是在节目内容中通过PC端、电话或简讯、移动端App等形式,构成节目外与节目内相互沟通的节目模式,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有的节目甚至利用受众的远程参与决定节目的走势。互动节目的历史渊源虽然相对较长,早期的益智类节目中就出现了场内、场外沟通答题的案例,但是当前出现的受众深度参与的现状却是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的结果,早期简单的场内外电话沟通已不能与其同日而语。以色列模式公司Armoza Formats推出的演播厅综艺节目《人民的选择》(The People’s Choice)采用了移动端互动的方式,场外观众与场内观众同时完成节目环节,通过后台大数据完成节目的益智问答内核,该模式已经在土耳其、巴西和印度等国成功落地。韩国SBS的演播厅音乐节目《我手中的歌手》(Fantastic Duo)采用手机摄像头与现场互动,场内、场外合作完成演唱的方式架构起综艺比拼诉求。在互动节目深入发育的同时,“直播”这种手机端泛娱乐方式也被悄悄引进节目模式。Netflix推出互动微综艺《户外求生由你定》(You vs. Wild),节目中著名野外求生专家贝尔·格里尔斯的前进路线和求生选择完全由场外观众通过电话或移动端实时决定,因此节目制片方也标榜这档节目为“直播综艺”。以色列模式《联系》(Connected)采用了五组直播摄像视角展现五组人生活的“直播”方式,在本土获得收视好评,并成功输出模式。“AI+”节目模式当前主要体现在“节目+展示”与技术嵌入两个方向,中国内地的《机智过人》等节目将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节目中以视觉化形式展现出来,以网络综艺《中国新说唱》为代表的节目则在节目创作全流程中嵌入大数据、AI分析、受众画像等技术实现创作和传播。沉浸技术在节目模式的发展中也获得了很好的落地:2016年美国Syfy电视台推出的科幻剧《虚拟谋杀》初步探索了“电视剧+VR”的模式;以色列Keshet Channel 12于2019年初推出的《未来城市2025》,利用沉浸技术打造了完全虚拟的节目现场,创造了科幻式的电视节目模式;国内节目《盖世英雄》《姐姐好饿2》等节目也使用了VR、AR等技术辅助节目呈现。除此之外,全息技术、热成像等“黑科技”也不同程度“赋能”内容创作,新科技助推视频内容的趋势越发明显。

[1]石长顺,景义新. 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J]. 编辑之友,2013(05): 51-54+76.

[2]Anthony Y. H. Fung.Fandomization of Online Video or Television in China[J]. Media,Culture & Society,2009,41(7).

[3]李玮. 跨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与实践演进[J]. 新闻与写作,2017(06):38-40.

[4]陆地,靳戈. 中国网络视频史[M]. 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

[5]彭侃. 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商业大趋势(一)[EB/OL].(2014-04-28). http:// blog.sina.com.cn/s/blog_47384d2e0101k6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