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重构:视频内容模式案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经典模式回溯

(一)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文译名:《百万富翁》《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形态分类:电视游戏益智节目;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模式

出品方:英国独立电视台(ITV)

模式版本:澳大利亚版、美国版、法国版、新加坡版、中国台湾版、日本版、马来西亚版、中国香港版、中国内地版等

关键词:演播厅答题;休闲益智;室内游戏;竞赛机制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百万富翁》)是英国独立电视台于1998年9月推出的一档惊险刺激的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在节目首集推出后,其高达59%的收视率吸引了包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等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争相购买该模式版权,是一档极具代表性、业内认可度极高的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该节目模式具有节目内容接受度高、收视率高、节目形式复制难度低、节目制作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等特点,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全球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学习的母本。美国广播公司(ABC)甚至直言此节目模式是其历史上赢利最高的电视节目。[1]

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率先推出了《百万富翁》中国内地版本《开心辞典》。弱化了奖金池的本土化改良丝毫没有影响到《百万富翁》模式效应的发挥,2001年《开心辞典》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社教节目经济节目一等奖。此后,台湾电视公司和香港亚洲电视台也推出了台版和港版的《百万富翁》。2007年,贵州卫视将《百万富翁》节目模式和慈善公益有机结合起来,制作播出了《百万智多星》,该节目是中国内地唯一授权制作的公益版本。

《百万富翁》的模式框架简单清晰,一名参赛选手和一名主持人面对面坐在舞台中央,参赛选手需要回答面前屏幕上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在每期节目中,导演组每轮设计15个问题,15个问题的难度逐轮提高,奖金数额也随问题难度的提高而逐渐攀升。从第6题开始,出现奖金翻倍的赛制设置,最终成功答对15道题目的选手能够带走奖金池中高达128万美元的奖金,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模式的成功源于节目内容本身能够满足人们的期待欲、窥视欲和求知欲[2],真实的游戏感受和高额奖金的刺激与电视技术手段相结合吸引着每一位曾经幻想过成为“百万富翁”的观众的视线。在演播厅录制中,摄录人员竭力捕捉参赛选手的每一个表情动作,试图使观众和参赛选手之间形成情绪共鸣。在节目文本上,该模式并不拘泥于嘉宾的细节人设,而是着重打造游戏规则和题目设置,通过增加题目难度制造戏剧化的情节冲突达到改变节奏、娱乐观众的目的。世界各地的在地化版本几乎都沿用了《百万富翁》的基本模式规则和舞美搭建,但在具体奖金设定、本国元素融合上均有自己的改良方案(《百万富翁》各版本奖金池格式变化如表2-1所示)。其中,中国内地公益版本《百万智多星》是少有的将《百万富翁》模式与本国公益事业相结合的慈善版本。

表2-1 《百万富翁》各版本奖金池格式变化[3]

(二)The Weakest Link

中文译名:《智者为王》《最弱一环》《一笔OUT销》

形态分类:电视游戏益智节目;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模式

出品方: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BBC Two)

模式版本:美国版、德国版、法国版、俄罗斯版、日本版、西班牙版、中国内地版、比利时版、以色列版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版本

关键词:演播厅答题;休闲益智;室内游戏;幽默诙谐

The Weakest Link(《智者为王》)是英国广播公司第二台(BBC Two)于2000年首播的一档与《百万富翁》相抗衡的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在播出后的一年时间内,《智者为王》节目模式就被售卖到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4],成为继《百万富翁》后又一档高收视率的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该节目模式突破传统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参赛者“单打独斗”的剧本设置,以“团队战+淘汰制”作为变换节目节奏和增强节目戏剧性的开关。其演播厅现场构建出的“适者生存”的拟态环境会在不经意间增加参赛者和观众的紧张情绪,在这种环境下参赛者们的选择、举动是真实人性的展现,是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由“知识竞赛”转向“竞争生存”的重要标志。

在《智者为王》的模式架构中,每期会有9名参赛者来到现场,在规定时间内轮流回答问题,答对奖金累计,答错则全部奖金一笔勾销。因此,此模式的中国香港版本将这档节目命名为《一笔OUT销》。在每一轮答题结束后,参赛者们通过互投选出本轮表现最弱的一名参赛者将其淘汰,淘汰者与奖金失缘。当出现互投平票的状况时,由本轮表现最优者决定弱者们的去留。经过多轮对决后,剩下的两名参赛者进行PK,最后回答主持人问题较多者获胜。最终胜出者可以拿到全部累计奖金,败者与之前淘汰的选手一样拿不到任何奖金(《智者为王》奖金池“金钱树”的数额分布如表2-2所示)。这是一档不仅考验参赛选手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还考验参赛选手判断能力和把控能力的游戏益智节目。除了情节的跌宕起伏、抓人眼球外,主持人的口头禅“You are the weakest link,goodbye”(你是最弱一环,再见)与时刻保持的嘲讽语态成为节目的主要标志,是大多数获得制作权国家率先复刻的内容。

《智者为王》节目模式的成功来源于英国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勇于推陈出新的决心。在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西方称其为问答节目)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益智”作为节目内容制作的内核,以高额奖金作为诱惑人们观看法宝的节目固有形式一直未有突破。《智者为王》的制作人员走出游戏节目制作的舒适圈,打造出的“知识性+团队+生存”的新游戏益智节目模式,使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真正进入“游戏益智”的内容制作上来,推动着演播厅游戏益智节目的内容制作愈加成熟。

表2-2 《智者为王》奖金池“金钱树”的数额分布[5]

(三)Big Brother

中文译名:《老大哥》《大兄弟》《名人老大哥》

形态分类:真人秀

出品方:荷兰Veronica电视台

模式版本:美国版、巴西版、加拿大版、德国版等

关键词:真人秀;社会实验;实时监控;奖励机制

Big Brother(《老大哥》)是由荷兰电视制作公司Endemol制作,荷兰Veronica电视台于1999年9月16日首播的全球第一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堪称真人秀的鼻祖。[6]《老大哥》的节目名称来源于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该节目以“系统监视”的全新节目制作模式在播出时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陆续被美国、加拿大、巴西、德国等数十个国家引进播出。在《老大哥》播出后,《幸存者》《诱惑岛》《阁楼故事》等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相继登陆世界各大电视平台,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模式蔚然成风。

在《老大哥》模式的基本框架中,游戏机制的高额奖金不仅是诱使故事发生的动因,也是该节目集结十余名男女来到这个“定制的封闭房子”,甘愿接受全方位监视的原因。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认为人们会在真实监视与想象监视的双重约束下进行严苛的自我规训,能够大大增强监视效能。[7]在《老大哥》模式中,房子里有25台摄像机和 32个麦克风,持续24小时的带机录制对选手们形成了全方位的真实监控,选手们面对监控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行为,这就会催生出观众想要看到的故事剧情。为让观众接触到更为真实的故事境况,《老大哥》制作方推出了“Big Brother After Dark”环节,这些未经处理的真实监控视频再一次冲击了观众的内心。同时,《老大哥》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利用Super Pass和Live Feeds这两款软件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房子内选手们24小时的实况。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有自己版本的《老大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制作方将这种节目模式引进国内并将其本土化。英国媒介研究学者安妮特·希尔在一次访谈中称,“娱乐”并非人们观看《老大哥》的唯一目的,他们还批判地看待普通人的态度和行为,批判地看待《老大哥》制作方的观念与运作。[8]这种打破常规节目拍摄方法和制作手段的电视节目模式为国际节目模式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成为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

(四)Master Chef

中文译名:《顶级厨师》

形态分类:电视美食真人秀节目模式

出品方:英国广播公司(BBC)

模式版本:美国版、中国内地版、澳大利亚版、罗马尼亚名人版、法国版等

关键词:室内美食;菜品烹饪;厨艺争霸;厨师真人秀;竞赛机制

Master Chef(《顶级厨师》)是Franc Ronddam在2005年基于Endemol Shine Group为BBC制作的原版节目改革制作的一档美食烹饪真人秀节目。由于美食文化的世界共通性,于1990年播出的《顶级厨师》经2005年改版再播至今仍经久不衰,该节目模式已经被全球6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地区复制[9],是美食类电视节目知名品牌之一。目前,该节目模式已经衍生出原版本系列、专业厨师版本系列、名人版本系列和儿童版本系列等四个不同版本,均热销到世界各地。在《顶级厨师》的多个版本中,极具戏剧冲突的美国版和节奏缓慢、情绪平和的澳大利亚版是其中影响力最大、传播度最高的两个版本。2012年,东方卫视将《顶级厨师》引进国内,制作该模式的中国内地版本,命名为《顶级厨师》,填补了国内美食真人秀节目的空白。

在《顶级厨师》的原始系列中,每季都会有三位厨师来到节目中进行九场比赛争夺Master Chef(顶级厨师)的头衔,该系列以条件限定、任务完成和竞赛机制为基本模式框架,紧张感是该节目主要的剧情特征。这一原始系列于2001年进行了改革,播出平台也由BBC One移至BBC Two,在这一版本中,参赛者需要在90分钟内烹饪两道菜品,赛制和内容创新的缺乏使得该版本在第一季播出后便被舍弃。2005年,Franc Ronddam和John Sliver对该节目进行彻底改革,并将新版本命名为Master Chef Goes Large[10],这一版本就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盛行的版本。由于此版本模式特征清晰,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很快就使《顶级厨师》成为BBC Two比较成功的早期节目之一。

从《顶级厨师》节目模式的全球流动来看,各国家和地区大多遵循了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模式框架和赛制复刻度较高。在剧本方面,各国家和地区纷纷融入了本国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借以彰显本国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版本Master Chef of USA以“打造平民英雄式的厨艺新星”为主题,在剧本创作中融入了“美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每一位参赛选手都以“成为下一个美国顶级厨师”为个人梦想,还有许多选手将自己的获胜看作实现“美国梦”的一环[11],实现了输出本国文化的目的。在拍摄和制作方面,不同国家对《顶级厨师》模式也进行了差异化创作,以本国观众观看习惯为指引,或快或慢地把握节目节奏和节目情绪,进一步推动了《顶级厨师》节目模式在世界各国的传播。

(五)Got Talent

中文译名:《达人秀》

形态分类:电视选秀节目

出品方:英国独立电视台(ITV)

模式版本:美国版、瑞士版、巴西版、中国内地版、哈萨克斯坦版、阿拉伯世界版、阿尔巴尼亚版、澳大利亚版、比利时版、阿根廷版等

关键词:电视选秀;才艺比拼;演播厅真人秀;竞赛机制

Got Talent(《达人秀》)是由Syco Entertainment和Fremantle Media公司制作,英国独立电视台于2007年播出的一档电视选秀节目,该节目模式以小人物变大明星为显性特征,旨在挖掘国内更多的业余表演人才。《达人秀》的制作方基于人们梦想一夜成名的大众心理,巧妙利用电视媒介的放大功能,是该节目模式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目前,《达人秀》节目模式已经被陆续引进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作成59个版本(比利时有两个版本)并成功播出,创造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2]充满仪式感的赛制设计、极具视觉冲击效果的舞美配合参赛选手极致的才艺表现使《达人秀》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跨文化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达人秀》的诸多版本中,2010年东方卫视制作播出的《中国达人秀》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播期间连续多季打破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纪录。在《达人秀》的模式框架中,每一个从事着平凡职业的人都可以来到这个舞台展现自己的才艺,实现自己的梦想(见表2-3)。每位参赛选手表演时,评委区的三位评委有权按下蜂鸣器亮灯中止表演,当三盏灯都亮起时代表这位选手被淘汰,他需要立刻停止表演。在演出后,参赛选手都要认真回答主持人或评委关于“你为什么来到这里”的问题。“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是《中国达人秀》赛场上一夜成名的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发言,这是2010年《中国达人秀》中最精彩的发言之一。

著名学者胡智锋教授认为:

“达人秀”符合“转型期”的中国,能够满足人们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渴望有尊严的生活,《中国达人秀》让老百姓获得了更大的心灵舞台,能够释放自信,抒发情感,减缓焦虑,抚慰心灵。[13]


2019年是《达人秀》节目模式在中国回归的一年,江苏卫视率先推出主打“国内首档环球创意竞演秀”的《百变达人》,紧随其后推出了主打“全球顶尖才艺秀”的《巅峰之夜》,都试图再次以平民化定位唤起观众对于《达人秀》模式的喜爱。但是,重新回归的《达人秀》节目模式是否能够再次成为国际节目模式市场的风向标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表2-3 《达人秀》部分在地化版本创作略表

(六)The Voice

中文译名:《好声音》

形态分类:电视音乐节目;演播厅音乐节目模式

出品方:荷兰RTL4电视台

模式版本:中国内地版、韩国版、泰国版、法国版、美国版、德国版、芬兰版等

关键词:演播厅音乐;音乐选秀;竞赛机制;明星真人秀

The Voice(《好声音》)是由荷兰金牌制作人John DeMol制作,于2010年在荷兰RTL4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演播厅音乐节目。该节目在首集播出时就吸引了占荷兰总人口18.2%的人数的观看,迅速引起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关注。一时间,“盲听+按钮+转椅子”的节目形式成为被追捧和模仿的对象。截至2012年,The Voice of Holland已经在荷兰播出三季,一直占据收视率榜首。[14]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制作播出的美国版The Voice of USA首播时就打败《美国偶像》拿下收视第一的成绩,创下继《美国偶像》之后美国电视节目史上的又一收视神话。目前,这档不在乎选手面貌、形体,只注重评判“是否为好声音”的音乐节目已经被全球40多个国家引进复制。《好声音》利用节目固定版权全球销售的方式创建了一个世界性流行的“媒介文本”,是一个全新的“媒介神话”[15],全世界都在感受《好声音》的魅力。

在《好声音》的全球模式推广中,固定的节目形式被引进到每一个国家,无论是3男1女的导师设置,极具仪式感的旋转椅子,还是以好声音为首要评判标准的竞技规则都为这个节目增加了可视化的标签(如表2-4所示)。其中,盲听的规则设计是对传统演播厅音乐选秀节目的最大革新,开启了全球范围内对“音乐人”的重新定义。

从各国对《好声音》模式的在地化制作来看,都基本遵循了原有的制作套路。在人物选择上,导演组狠下功夫,从全国各个角落搜寻具有一定特质且符合本国观看需求的人。在舞美搭建和视觉上采用统一设计,拍摄制作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向The Voice of Holland靠拢。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卫视制作播出《好声音》的中国内地版《中国好声音》采用了“投资分成”的新型电视节目商业模式,开启了国内音乐节目制播分离的现象级时代。[16]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电视节目的封闭式恶性循环,增加市场活性,推动中国电视节目市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表2-4 《好声音》基本框架赛制

(七)《我是歌手》

英文译名:I am a singer

中文译名:《我是歌手》

形态分类:电视音乐节目;演播厅音乐节目模式

出品方:韩国MBC电视台

模式版本:中国内地版、柬埔寨版、越南版等

关键词:演播厅音乐;竞技比拼;明星真人秀

《我是歌手》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11年推出的一档现象级的演播厅音乐竞技节目。演播厅音乐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宠儿,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都试图制作出具有可复制性的经典模式。以歌手实力为主要看点的《我是歌手》的出现打破了当时选秀类节目同质化问题严重的现象,成为演播厅音乐节目中的“黑马”。2012年,湖南卫视洪涛团队发现了这档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海外节目,对包括节目形式、嘉宾选择以及舞美设置等在内的所有模式环节进行了引进,2013年1月,湖南卫视播出了其中国内地版《我是歌手》(后改名为《歌手》,以下统称《歌手》)。

《我是歌手》的制作方力争打造一场“顶级歌手”的巅峰竞演,在赛制规则上采取了末位淘汰制,当期7位知名实力歌手同台竞演后,会在现场不同年龄段听众的投票下角逐出当期第一名,并淘汰第七名,在下一期录制中会有1位实力歌手补位。在《我是歌手》的人物选择上,具有歌手实力的“黑马”和尘封多年的“璞玉”是各国模式中复刻最多的两大人设,其他歌手都是资历极深且极具实力的音乐家。例如在湖南卫视《歌手》中,黄绮珊的“璞玉”人设和徐佳莹的“黑马”人设最为鲜明。

本模式的中国内地版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就《歌手》前两季而言,湖南卫视制作团队完全复刻了韩国《我是歌手》原模式的精髓,实现了真正的“引进来”。随着播出季数的累积,可供选择的歌手数量正在减少,审美疲劳催促《歌手》制作团队转型升级:首先是赛制的变革,改版后的《歌手》在韩国《我是歌手》“末位淘汰制+补位”的基础上增加了“踢馆赛”的环节设置,大大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其次是歌手筛选范围的扩大,如果说《我是歌手》聚集了国内的实力歌手,那么《歌手》则聚集了世界范围内的顶尖实力唱将,吸引了来自韩国、哈萨克斯坦、英国以及菲律宾等国家歌手的加盟。

电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本质上是以内容为纽带的,电视媒体向受众传播内容的途径和载体是根据受众的需求来选择的。[17]《歌手》制作团队洞察市场变化和受众需求,顺势顺时而变,使《歌手》成为代表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电视符号。

(八)Survivor

中文译名:《幸存者》

形态分类:户外真人秀节目模式

出品方:美国CBS电视台

模式版本:先后被澳大利亚、瑞典、意大利、中国、日本等国家引进播出

关键词:户外真人秀;野外生存;人物社交;竞赛机制

Survivor(《幸存者》)是美国CBS电视台在参照瑞典Strix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的一档真人秀节目《鲁滨逊探险》(Expedition:Robinson)的基础上于2000年3月推出的一档户外生存竞技真人秀节目。据AC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幸存者》播出后获得了惊人的收视率,开播第二周收视率占据全美黄金时段榜首,也占据当年《时代周刊》年度最佳电视节目榜首。[18]它打破了美国电视节目“演季”的播出方式,开创了电视节目“季播”的先河,2001年,《幸存者》荣获美国电视艾美奖。作为户外真人秀节目开山之作的《幸存者》成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电视节目市场内容的更迭,成为业界和学界争先研讨的典型节目模式。

在《幸存者》节目制作人员构建的“真实”与“虚拟”的双重镜像框架中,16名从全美各地区挑选的参赛者将被限定在由导演组选定的某一野外环境中竞争生存,观众的好奇心被极大地满足。这16名参赛者在接下来的39天里只能依靠节目组提供的有限工具生存,还将面临“部族会议”“救赎岛”“隐藏的豁免神像”等几大节目固定环节的考验。导演组力求完全展露人性善恶和对主体人物性格的突出刻画是该节目有别于同时段其他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该节目十几年来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野外环境带来的天然障碍和强制性的游戏规则使得参赛者的性格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幸存者”是名副其实的“生存能力者”。

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其著作《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一书中认为,决定媒介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及扮演方式的就是“竞赛”“征服”“加冕”这三类主要叙述形式,或称“脚本”。[19]在《幸存者》模式架构中,“竞赛”成了故事的发生机制,“征服”体现了节目内容的戏剧性,“加冕”则成为节目的最终出口。《幸存者》的制作人员利用野外生存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冲突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大型的媒介事件,这一媒介事件将世界各地观众的视线都聚焦在《幸存者》的故事发生上,而摄录人员和后期制作人员打造的真实记录感也令观众沉浸于其中。

(九)《爸爸去哪儿》

英文译名:Where Are We Going,Dad?

中文译名:《爸爸去哪儿》

形态分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模式

出品方:韩国MBC电视台

模式版本:中国内地版、俄罗斯版、越南版、日本版等

关键词:户外真人秀;星爸萌娃;亲子类综艺

《爸爸去哪儿》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13年1月推出的一档亲子类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是在以《美国偶像》《X因素》等为代表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自2012年呈现收视下滑趋势,进入节目制作瓶颈期后出现的第一档高收视率真人秀节目模式。[20]在韩国MBC电视台播出《爸爸去哪儿》后不久,收视率便突破10%,并保持持续攀升状态。[21]极具电视节目市场嗅觉的湖南卫视在发现该节目模式的优势后就以极快速度拿下了其在中国内地的制作权,对其进行本土化制作并于2013年10月推出了中国内地版《爸爸去哪儿》,成为2013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综艺节目(见表2-5)。[22]

在《爸爸去哪儿》的基本模式框架中,星爸萌娃不仅是导演组用来吸引观众的噱头,也是故事剧情的主要呈现对象,制作方想要向观众展现当下各色的教育方式。而中国内地版《爸爸去哪儿》在原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国情和受众观看习惯为导向,延续原版内容亲切化的节目特征,创新地将节目定位于“恢复父子、父女关系”上,将节目的重心放在教育观念重塑上,使节目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兼具教育性。制作方想要在呈现时下亲子关系现状的同时向观众传递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念,值得国内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学习。

从《爸爸去哪儿》的在地化实操来看,中国内地版在嘉宾选择、情绪表达和拍摄制作等方面均遵循了MBC电视台原版的制作手法。在剧本方面,中国内地版与原模式不同,导演组率先将我国的亲子关系现状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引发共鸣的目的。在拍摄制作方面,导演组设置了40多个机位进行录制,力图捕捉最真实、最有趣的素材,后期人员辅之以温情的呈现表达,以求符合国人观看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前两季的拍摄过程中,韩国《爸爸去哪儿》制作团队均有人员参与,令节目的“模板化”高效生产成为可能,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电视节目在地化创作的惯常做法。

表2-5 韩国原版《爸爸去哪儿》[23]及其中国内地版《爸爸去哪儿》[24]收视率统计表

(十)Ugly Betty

中文译名:《丑女贝蒂》

形态分类:电视剧;模式剧

出品方:ABC(美国版)

模式版本:哥伦比亚版、德国版、印度版、泰国版、中国内地版、西班牙版、俄罗斯版等

关键词:模式剧;丑女;蜕变;励志

大家熟知的电视剧《丑女贝蒂》是一部典型的拉美电视剧(Telenovela),由于拉美地区的殖民历史和文化混杂,其电视产品带有相对广泛的文化适应性。该剧的模式原产国为墨西哥,随后经由哥伦比亚版Yo soy,Betty,la fea和美国版Ugly Betty的传播从而达到其影响力的顶峰。在这部电视剧的诸多版本中,哥伦比亚版和美国版受到了好评。2008年,湖南卫视与北京响巢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墨西哥Televisa传媒集团的《丑女贝蒂》的独家改编权,使日后著名的《丑女无敌》(4季共186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引进版权的模式剧。[25]

《丑女贝蒂》模式的全球流动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广泛的海外播出时期。在此期间由哥伦比亚RCN播出的版本由于一路飙升的收视率,带动了相关地区的“贝蒂热”。[26]随后,该剧在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巴西等35个美洲国家播出,创造了50%的收视率奇迹。随后,该剧在全球138个国家播出,造就了跨越文化和国界的高收视。第二个时期是该剧作为模式剧进行广泛在地化制作的时期。在此期间,全球35个国家分别拍出了结合模式框架和地域文化的不同的“丑女”形象。其中,美国ABC翻拍的版本斩获2017年度11项“艾美奖”提名。

《丑女贝蒂》的基本模式框架为性格率真、长相不漂亮的“牙套女孩”贝蒂的成长蜕变之路,全剧瞄准了生活、感情、职场等不同的叙事场域,表达贝蒂与环境融合与分离的关系。为了增强“丑女”的特质,在某些场域中,甚至采用“美女如云”的普遍环境来侧面烘托贝蒂的形象,贝蒂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排挤和不公正待遇,但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丑女”到精英的蜕变。

本模式从在地化实操角度来看,基本遵循了肥皂剧式的工业化流程,这种工业化也普遍延续在当前的模式剧的相互流动之中。剧本方面,本模式给出了基本人设、故事大框和场域设置,各地在地化版本中基本遵循了模式的原则(例如对“牙套丑女”形象的全球统一),除此之外依据不同文化背景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见表2-6)。拍摄制作方面,由于工业化流程的模板化,各地普遍采用了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丑女贝蒂》的中国内地版《丑女无敌》在拍摄制作的全过程中,香港学者张潇潇和Anthony Y.H. Fung对此剧在湖南长沙的拍摄创作进行了详尽的民族志观察[27],高效的工业化流程和根据“中国特色”改编的剧本是本剧的特色,同时模式剧带来的创作效率使电视剧拍摄团队的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表2-6 《丑女贝蒂》哥伦比亚版、中国内地版和美国版对原模式架构的部分调整对比[28]

[1]南方网. 在中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EB/OL].(2002-04-22).http://ent.163. com/edit/020422/020422_119109.html.

[2]陈正荣. 真实的诱惑:解析美国最走红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幸存者》[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1):57-59.

[3]奖金池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4]钱旭初,茹希佳. 从《智者为王》看益智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J]. 盐城工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30-32.

[5]奖金池数额来源:维基百科。

[6]丘雅. 从《老大哥》看跨国电视真人秀的打造[J]. 南方电视学刊,2011(04): 116-119.

[7][法]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M]. 刘北成,杨远婴,译. 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8]安妮特·希尔,侯晓艳.《老大哥》的观看经验分析[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5(00):164-173+243+253-254.

[9]李珺,徐志强. 从《顶级厨师》到《星厨驾到》——美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 化改造之路[J]. 中国电视,2014(11):79-82.

[10]该名称于2008 年改回Master Chef。

[11]李珺,徐志强. 从《顶级厨师》到《星厨驾到》——美食真人秀节目的本土 化改造之路[J]. 中国电视,2014(11):79-82.

[12]Guinness World Records. 西蒙·考威尔的“达人秀”节目被认证为是世界上最成 功的电视节目[EB/OL].(2014-04-09).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n/news/ 2014/4/got-talent-56629/.

[13]许晓青,孙丽萍. 荧屏如何向“三俗”说不?中国达人秀逆势走红的启示[EB/ OL].(2010-09-09).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content_20863429. htm.

[14]宋瑞.《The voice》与“梦通道”——透析“好声音”的成功原因[J]. 今传 媒,2013,21(07):85-87.

[15]夏颖. 媒介神话的建构与解构——《THE VOICE》全球化传播的文本意识形 态分析[C]//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 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12:273- 288.

[16]陈紫薇. 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探析我国制播分离发展新出路[J]. 西部广播 电视,2015(12):16-17.

[17]李岭涛,李冬梅. 理性辨析“唱衰电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36(05):1-4.

[18]尹鸿,冉儒学,陆虹. 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 北京: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2006.

[19][美]丹尼尔·戴扬,依莱休·卡茨.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 麻争旗,译.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0]谢涤葵,刘旷. 用真人秀模式打造现象级电视节目——以《爸爸去哪儿》为例[J]. 电视研究,2014(06):40-42

[21]数据来源:韩国收视率调查机构Nielsen 调查数据显示。

[22]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

[23]数据来源:韩国收视率调查机构Nielsen 调查数据显示。

[24]中国内地版《爸爸去哪儿》收视率由CSM 索福瑞调查,调查范围是四岁以上 收看电视的观众。

[25]高一萍. 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D]. 湖北:武汉大学,2015.

[26]张建中. 从《丑女贝蒂》看拉美电视剧的全球营销与生产[J]. 中国电视, 2011(08):89-92.

[27]张潇潇,冯应谦. 全球模式与地方性知识:电视生产社群的民族志阐释[J]. 国际新闻界,2016,38(07):138-149.

[28]本表统计资料来源于:高一萍. 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D]. 湖北: 武汉大学,2015. 表格译自ZHANG X X,Anthony Y.H. Fung. TV Formating of the Chinese Ugly Betty:An Eth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the Production Community. Television and New Media.2014,15(6):511. 其中,I= 初始窘迫处境,EDE= 均衡—失衡—均衡,W= 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