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个民族,总需要用英雄史诗来鼓舞后人,用民族自豪来砥砺前行。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随着岁月变迁,卫国战争的老兵越来越少,普京在疫情严峻的年代,竟组织“不朽军团”,让红军功勋的子孙举着爷爷的画像、喊着“乌拉”走过红场;让女兵站在云梯上,到老兵窗前唱当年的战歌,后面是当年血染的军旗……这一切真诚、朴实、动人的再现,让我泪目。
英雄不朽,民族之魂长存。信念为虹,天地永鉴。
2021年7月,时值党的百年华诞。当年,我们创作《开天辟地》时还没想到过,1921年时由十三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组成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到如今已是个拥有九千多万阵容的世界第一大党,让世界崇敬。
抬望眼,我们在“四史”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毛泽东选集》脱销,“零零后”在地铁上读《红岩》,上海戏剧学院排演的《前哨》一票难求,年轻人在观演中为“左联五烈士”的英勇壮烈而长时间鼓掌……
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和英雄谱。
在这样的时代坐标上,我们想出版一本汪氏现当代名人录,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把重点落实在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汪氏家族涌现的先驱、英烈、模范、翘楚身上。特别强调那些曾被历史蒙尘、人们谈志的杰出人士的事迹。
就上海而言,曾经的市长陈毅曾深情地说过:“上海的解放,是从龙华英烈的牺牲开始的,我们进城是最后一个行动,实现了他们的夙愿。”他指的英烈里就有为上海解放而倒在龙华的汪寿华吧。
由此,我们要把汪氏家族杰出人士的言行举止记录下来,作为汪氏和更多年轻人的永久记忆。这与宗亲们续谱、造路、建桥、捐赠乡村小学等文化活动一样,是关爱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意识的必由环节,而且更能增强民族自信、自尊和自豪。
在这册出版物的筹划过程中,上海汪氏联谊会的编委们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创造性,江浙皖赣地区的宗亲们竭诚扶持和互助,让我们深受感动。
汪氏家族人才辈出,自辛亥革命以来,更是前仆后继,可歌可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的风采;在改革开放的颂歌里,有我们的心声。本书名,几经推敲才定为《浪花礼赞》。
在重返世界之林的民族复兴的澎湃波涛中,千万朵浪花组成了壮丽辉煌的民族大潮,而《浪花礼赞》只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
《浪花礼赞》,源于我们永远的感恩,感恩汪氏千年的民族传统教育,自防风氏受挫入皖,农耕勤读,奋发创业。家风崇健,传承卓越,胸襟开阔,四海忠良。正因如此,在各个历史时期,汪氏才涌现如此众多才俊贤达,奉献华夏。
《浪花礼赞》,实是浪花的展示,卷中每位人物,无论少年洗礼,还是青年砥砺、中年丽日,或是老年出彩,均离不开时代大潮的裹挟引领,而核心乃五个字:“永远跟党走”。
《浪花礼赞》,我们诸多编写者和阅读者都有一个共同体会: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与智者同行,与善者为伍。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是自豪自信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当今最正念、正直、正能量的美好国家,这个国家又迈入了最健康、蓬勃、有序的好时代;这一切来之不易,最好的珍惜是用坚定的信念和民族的智慧贯穿今天和明天,犹如河海涌流,永不停息。
2021年,是14亿中国人尤为扬眉吐气的一年,在人类战胜疫情的艰难历程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现的智慧、气概和责任感,让世界诚服钦佩。借此东风,我们推出《浪花礼赞》,希冀以此折射汪氏家族同心同德,开风气之先,勤奋务实,谦和大气的家风的一缕星光。在浩瀚的星空中,令人得到些启发和鼓舞,便是我们的初心和欣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央领导们多次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正是从这个要求出发,创编了现当代汪氏英杰系列,以后每年一卷,把“四史”教育作为一个自觉持之以恒的使命来推进,并将与出版社、社区文化部门联手举办系列讲座。
温故而知新,学研无止境。
我们把出版和讲座看作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迫切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卷书的问世,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指正。
汪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