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悍然入侵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全部沦陷。上海文学也由“孤岛”时期进入沦陷时期,直至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上海文学的生态环境、作家构成乃至读者的阅读接受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亲历战前上海盛景的杨寿清感叹:“上海在八一三之前是全国出版界的中心,即在今日,也仍居于华中出版界的中心;然而盛衰判然,诚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1)从上海回到南京的纪果庵则有如此感想:“上海以外的地方,未免太荒凉了,即南京亦无例外。”(2)毫无疑问,上海作为中国的现代文化与经济中心,有着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都市文明,尽管战争摧毁了它的绝对优势,但它仍是中国沦陷区的中心城市与日伪管控要地。
在整个抗战期间,上海一直是日本侵略者、汪伪政权、国民党和共产党等多重政治力量的逐鹿场所。强调自主与独立的文学也不得不经受政治的强力纠缠,相当一部分文人与文学刊物背后隐藏着色调不同的意识形态。即便如此,在不合时宜的低气压时代,“中国人用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要比日本人想从中得到的多得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