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发生过很多安全事件,如“9·11”恐怖袭击、伦敦公交系统连环爆炸案、巴厘岛恐怖袭击、孟买恐怖袭击等。在这种环境下,计算机被认为是解决此类安全问题的一个工具,例如,它被广泛用来收集和分析情报,以期建立严密的防控恐怖袭击的网络。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还暴露了其他一些安全隐患,对于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有影响。例如,“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事件,暗网中存在的非法隐私信息买卖,虚假新闻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对社会的分裂,极端思想的传播等。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计算机技术必然起到关键的作用。
这些计算机安全中的新型问题,大多是公共或私有信息的内容所带来的风险。这些风险中有些是商业风险,有些是个人或者组织的危机,有些则是社会的安全风险。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如通信安全、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设备关系紧密的安全问题,对此类风险的评估以及加强安全防护是一类新的信息安全问题,我们把它称为信息内容安全,或称为内容安全。本书就是对此类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相关技术的总结和介绍。
本书有三大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强调信息内容安全与计算机安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信息安全等是不同的领域。计算机安全技术通过密码学、存取控制等手段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但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信息内容安全是基于信息公开的前提和开放的环境下,由信息的内容所引发的一系列风险。所以,对此类安全问题需要有与其他的安全问题不同的解决思路。
第二个目标是探讨信息自身的特点和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格式多种多样。信息可以大体分为文本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图像信息、数字信息等多种类型,对于各类信息的处理方法根据其内容的差异也有很大的不同。要了解信息内容安全技术,首先需要熟悉各类信息的格式、特点、特征及其处理技术。
第三个目标是总结现阶段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信息内容安全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课题,暂时还没有非常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另外,由于信息内容安全和其他计算机安全研究领域的存在环境和存在目的不同,使其无法直接借用之前的计算机安全体系或者策略等成果。从现有的信息内容安全系统出发,了解这些系统的原理和作用,希望以点概面地介绍目前阶段信息内容安全领域的进展。
本书可分为四大部分:第1章和第2章构成了第一部分,介绍信息内容安全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第3~6章,介绍信息获取的基本技术,以及信息预处理的各项基础技术;第三部分为第7~10章,介绍信息的分析处理技术,包括机器学习算法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和社交网络分析方法;第四部分为第11章和第12章,针对当前较为典型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信息内容安全应用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体现了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方向。作为教材,建议授课学时为32小时。
本书由李建华担任主编,林祥、马颖华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伍军、吴鹏、孙锬锋、苏贵洋、张文军、王士林、李生红、潘理和刘功申。其中第1章由伍军编写;第2、3、12章由林祥编写;第4、5、6、11章由张文军、王士林、苏贵洋、刘功申、李生红编写,由马颖华统稿;第7章由苏贵洋、王士林共同编写;第8章由孙锬锋编写;第9章由马颖华编写;第10章由吴鹏、潘理编写。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为了使本书能够随着信息内容安全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改进,希望得到各位读者的支持和帮助,热切盼望收到您宝贵的意见。
本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对包括本教材在内的“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及基于应用的教学实践”的支持。感谢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对信息内容安全领域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些支持是我们在内容安全这个全新的领域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
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