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失控的屠刀

第九象,黄巢起义的预言

象九 壬申 乾下离上 大有

谶曰:

非白非黑,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血染河山日色红。

一树李花都惨淡,可怜巢覆亦成空。

金圣叹批:“此象主黄巢作乱。唐祚至昭宗,朱温弑之以自立,改国号梁温,为黄巢旧党,故曰覆巢亦成空。”

Image

一、走投无路的绵羊

《推背图》共计有六十幅图谶,前前后后三次用死人、白骨预言战争的惨烈,尸积如山,白骨森森。中华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世界最先进文明,在过去了几千年历史里一直领先世界,然而上天似乎没给这块土地带来多少安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打仗多,和平少,乱世多,盛治少,或者文明建立在刀锋之上。上天再一次未能佑唐,大规模起义混乱开始了,这是唐末著名的黄巢起义,直让已腐朽不堪的唐王朝,迅速灭亡。

无论谶还是颂,无不暗示了黄巢。“非白非黑,草头人出”,古代五种,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即是黑白加三原色,在医学上与脏器相表里,泛指自然界中的各种颜色。说到颜色,顺便提一句人尽皆知的唐三彩,此乃大唐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文明时代留给后世的颜色。唐三彩是一种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陶器,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为中华陶器之瑰宝。回过头来看谶语,不白也不是黑,又有草字头,五种颜色中只有“黄”了。

“借得一枝,满天飞血”,黄巢起义并非最初就他老哥一个,他是经过了观望之后,投入王仙芝的义军。王仙芝在战时左右犹豫,终被唐政府玩死了。黄巢成为起义头领,转战南北,与唐政府顽抗到底。一路走来杀戮太深,史载“黄巢杀人八百万”,最令人发指的是他的军队用人肉做军粮。

黄巢的军队鼎盛时候拥有数十万,这支军队人吃马嚼,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粮草。他们属于游击队,没有固定的后勤补给,所以打到哪里吃到哪里,以战养战。《旧唐书·黄巢传》载:“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臼是一种农业器具,用来给谷物去壳用的。大致意思说黄巢军队把人抓来,也不知道洗不洗,活生生地放入石臼中,像舂米一样,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制作成军粮分给士兵食用。这样的巨大杀人机器,流水作业,日夜不停,无论男女老幼一律杀之。尤其在被唐政府军围困在陈州时,杀人机器发挥了作用,陈州百姓系数吃光,而后又流毒其他数十州郡。正是万人头上起英雄,血染河山日色红,这个英雄需要加个引号,黄巢究竟是不是英雄,有待评说。

唐末的黄巢起义,让本已暮霭沉沉的帝国,摧枯拉朽地走向灭亡。一树李花都惨淡,当时的唐僖宗逃亡四川。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一个不留,杀得干干净净。最后,黄巢起义在唐政府军、雇佣军、义军内讧等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可怜巢覆亦成空。

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李唐王朝,使得本已分崩离析的军阀割据局面,趋向混乱,间接地造就了五代十国的诞生。这场历时六年,遍及唐朝半壁江山,影响深远的祸乱要从一场天灾说起。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关东大旱。

唐代的关东与今天的关东黑吉辽不是一个地方,泛指函谷关以东中原的广大地区,如今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地区。

古代中国里自然灾害算政治的组成部分之一,每当有天灾政府往往高度紧张。天灾会导致灾民生活困难,灾民一多,成为流民,那就危险了。腐败不堪的政府对此的态度通常怀着野鸡心理,想管管不了。冬日里猎人在追捕野鸡时,野鸡飞跑消耗大量体力,体力不支则一头扎在雪堆里,顾头不顾腚,最后被擒,唐末政府的态度于此相去不远。随着统治阶级日益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再加上年头不好,各种起义民变频繁迭出。仅860-873的十三年里,全国起义不断,三人一伙两人一块的小范围鼓捣,让唐政府的神经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对此不闻不问。

大的动静终于出现了!

翰林学士卢携将旱情汇报给了唐僖宗:从今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一直到沿海地区,横向八百公里、纵向一千公里的广大地区。干旱波及河南省、山东全境,河北、江苏部分地区。如果不是百年一遇的特大天灾,绝不可能波及甚广,这足以要了唐王朝的命。灾区人民夏粮仅收获一半,秋粮颗粒无收,冬天没吃的了,老百姓蓄收槐树叶子为过冬食物。而地方政府仍旧征收赋税,动辄鞭打,更加各种杂役,朝廷如不抚恤,百姓实无生计。卢携奏请朝廷减免农业税,地方政府停止征收,各地出义仓储粮赈济百姓,以度荒年。给老百姓一条生路,让他们种完夏粮。

卢携高瞻远瞩,看得很远,他的潜台词不知道唐僖宗是否听明白了,如此下去必然爆发大规模民变。

唐僖宗觉得也是,对卢携大加赞扬,然后没事了,未予采纳实行。

不是不想抚恤,关键是赈济抚恤得拿银子。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朝廷真没钱。

唐末军阀林立,各自为王,唐政府名义上是老大,实际上就是跪着要饭的。碰到讲究的藩镇,年年给你点吃的,碰到不讲理的干脆不鸟你。唐政府势力范围内遇灾歉收,各地藩镇孝敬的那点儿微博的供品,还不够给公务员开工资的,试问哪有钱去赈灾?面对这种情况唐僖宗全当没看见,于是乎王仙芝跳了出来。

二、革命中的摇摆人

王仙芝,都畿道濮州范县(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一私盐贩子。

盐铁历来是政府的禁榷商品,不允许民间私贩。王仙芝拜师学艺,奔走四处,一面要顶着朝廷严打的风险,一面为生活所迫。渐渐的组成了一个较为团结的网络,盐帮之类的。政府军见到他们往死里整,他们清楚被抓到没好果子吃,干脆直接与政府衙役火拼,所以贩私盐没点儿功夫底子是不行的。

这几年生意不好做,流年不利,天灾频仍,政府也不管,老百姓兜里没钱买盐吃,他这生意赔个底朝上。王仙芝走南闯北多年,在道上极负盛名,只要他起个头,一呼百应。又赶上大旱灾民遍地,天时地利人和,各种造反条件具备。

大伙一合计,反了吧!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四月,王仙芝联合道上兄弟们如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等三千余饥民在长坦(今河南省新乡市长坦县)正是起义。王仙芝自号“天补平均大将军”,率领起义军攻打唐政府据点,连克曹州、濮州等地。他最先提出了“均贫富”的观点,含糊其辞,没有宋代王小波喊得响亮彻底。

王仙芝在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位重量级人物,加入了他的起义军,他就是黄巢。

黄巢也是私盐贩子,他要比王仙芝有点儿文化,至少人家参加过科举考试。黄巢祖上好几辈儿是干这个勾当的,属于根正苗红,其成色远比王仙芝纯正,这也是他后来能够成为义军领袖的原因之一。

传说黄巢少有诗才,一次他爷爷给他出了个“菊花”的题目,黄巢随口应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个小孩子能写出这等有气势的诗着实少见,让他爷爷很是惊讶,不知是福是祸。

黄巢长大后,参见了唐王朝面向全社会举行的科举考试。唐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内定,缺乏各种技术环节,让科举考试形同虚设,钻空子的太多。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科举出现了誊录、弥封等技术升级,遂让科举向至公如权衡的方向发展,为广大贫寒子弟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出路。黄巢虽然家境不错,但朝中无人,科举可想而知了。他本来水平也不高,属于粗通笔墨那伙的。

没考中,黄巢赋诗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是黄巢的存世诗,名曰《不第后赋菊》,从文学角度讲还可以,平铺描白,深意不足,但气势逼人。

黄巢没考中,回到加重重抄旧业,继续干他的老本行。年景不顺利,老百姓兜里没钱,他的生意不好做,季度报表全是赤字。得嘞,王大哥反了,咱们也收拾收拾揭竿而起。

王仙芝的部队攻克曹州,当地第一盐帮大佬黄巢带着侄子黄揆、黄恩邺,哥们儿朱温等人加入了王仙芝的义军队伍。大家歃血为盟,说了一通天书,鸡尾酒一喝,共赴大业。

王仙芝有了黄兄弟如虎添翼,义军势如破竹,乾符三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

这个王镣不是普通人物,他有根儿,大哥王铎在中央当宰相。这位政府官员不像其他官员那样,随便杀了一了百了。王镣非常适宜地见了王仙芝,向他陈述是非曲直,你起义造反不就是为了吃口饭吗?换言之不就是为了高官厚禄吗?只要你投降唐廷,这些都不是问题。

王仙芝动摇了,他起兵的时候的确没怎么想过,甚至没有为义军做出明确的规划,打到哪儿算到哪儿,有今天没明天那种。至于什么纲领啊、路线啊,一切全免了。王仙芝一想王镣说得也对,起义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吗?至于推翻唐政府什么的,他想也没想过。按照目前的军事力量来看,未必能够干过唐政府的若干军阀。

王仙芝思来想去同意招安,这件事秘密进行,其他主要领导不知道。

次年,朝廷派信任汝州刺史裴偓前来受降。

黄巢一瞅,朝廷官员怎来了?

王仙芝见无法隐瞒,招安的事儿穿帮了。

黄巢当即翻脸。

老王这事儿做得不太地道,怎么说呢?想想啊,王仙芝接受朝廷的招安没有经过大家的研究决定,首先来说脱离了组织,现在义军虽然只有五千人马,麻雀虽小好歹五脏俱全。老王你一个人富贵去了,苟富贵勿相忘你就饭吃了?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即便大家真有受招安之意,经过你这么一整,也没人愿意招安,大义面前还得装作凛然。

黄巢指名道姓,给他一通骂。作为私盐贩子的前辈,你不知道羞耻。就你这二两黄豆,还指望做出豆腐?充其量是豆腐渣。我与你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天你独自去喝酒吃肉,让这五千兄弟们喝西北去?

黄巢越骂越气,拿起手杖给了王仙芝一下,打在头部,血流如注。

顿时义军决策层喧哗不已,意见不统一。但每个人觉得,这事儿王仙芝做得太不是人了。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大人谁能干出这事儿。

革命感情没个处了,从此分道扬镳吧!

起义军从此分裂,黄巢领着两千人北上。

招安的事儿告吹,王仙芝受到了强烈的刺激,领着三千人大掠蕲州,要以实际行动证明给兄弟们看,他不是背叛革命的主儿。

三、屠刀的疯狂

起义军分裂后,两军各自为战,一路攻城略地,在宋州再次兵合一处。有了上一次的裂痕,革命感情难以修复,再一次各自为战。

王仙芝的老毛病又犯了,经过不断的战争,不仅仅他一个人认为打仗当真很痛苦,而他们这些起义军难能立足,不如早早的为兄弟们找个落脚处。

招讨副都监杨复光也是这么想的。

你们本就闹不出什么大动静,干脆给你们点儿官爵,受招安了吧!

杨复光揣测到了朝廷的心思,单方面与王仙芝接洽。但他犯了一个错误,没有事先与朝廷打好招呼,让可以消停的起义军变得更加疯狂。

听说朝廷再次招安,王仙芝心又活了,这次不瞒大伙,开会通过讨论,尚君长、楚彦威等高层代表兄弟们前去与朝廷密使谈判。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中国人最没有责任感,一旦有事儿,推卸责任,一旦有功,脑袋削个尖往上抢。上行下效,自古皆然。王仙芝的谈判队伍走到半路被招讨使宋威逮住了。

起义军自从起兵以来,连连攻克朝廷军事防区,让朝廷很没面子。宋威终于等到了起义军头领主动投怀送抱的,直接押解到长安,论罪处斩,以正视听。长安方面前脚刚杀完尚君长、楚彦威等人,后脚杨复光的军事密件到了,来得晚了一步,一切难以挽回。

朝廷这才明白,宋威贪功,误了大事,两方面会错了意。朝廷迅速做出处理,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然而,这一切于事无补了。消息传到起义军处王仙芝大怒,从此与朝廷彻底决裂。

乾符五年,王仙芝破荆南罗城。

唐政府军无法抵挡,不得不再次使用老办法,那就是雇佣军。

鉴于回纥雇佣军比较没人性,这次召较为靠谱的沙陀雇佣军,独眼龙李克用从此杀进中原。

李克用相当给力,刚一进来就把起义军首领之一的王仙芝干掉。

由于沙陀雇佣军前来支援,王仙芝无法顺利作战,把所夺城池焚掠干净,转战他处。王仙芝在黄梅兵败,被朝廷招讨使曾元裕所部斩杀。王仙芝的部下们四散溃逃,投奔了黄巢的起义军,大家拥立黄巢为王,号曰“冲天大将军”。

黄巢仿佛打了强心剂,所率部队,人数越来越多,形势愈发高涨,如同巨大的绞肉机,从北干道南,从东打到西,所过之处,白骨累累,寸草不留。

黄巢的起义军没什么具体的作战计划,打到哪里算哪里,这就让政府军及雇佣军非常头疼。他们对付黄巢也只剩下最后一招,也是唯一的一招——堵!

各种围追堵截,各种赶鸭子上架。

然而中国本部的广大区域,可不是巴掌大的地方,黄巢可以自由穿梭。黄仁宇先生再《中国大历史》中谈:“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黄巢被政府军和雇佣军一路追杀,从北跑到南。乾符五年(878年)十二月,黄巢进入福州,后转入广东,转过年来的九月份攻克了广州。

广州是当时唐政府为数不多的对外贸易港口和重要经济区,以汉人为主的国际性都市,包括诸多其他民族同胞们。黄巢攻克广州之后,大肆屠杀,据阿布·赛义德·哈桑在其《中国印度记闻录》记载,黄巢屠杀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拜火教等教徒及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犹太商人,被杀人数计二十余万。

让这座繁华的都市,变成了人间地狱。

黄巢军团继续跑路,跑到了岭南地区,也就是进入今天的广西地界。

这块土地炎热潮湿,黄巢军团的士兵多数是北方人,对此非常不适应,士兵多患瘟疫,死者不计其数。将领们一致认为应该北上,以图大利。现在士气低落,若不想个出路,久恐生变。黄巢下令,士兵北上,离开这个瘴气横行的地方。

这回黄巢军团有了明确的作战计划。如同刚成立的公司,刚开始小打小闹,真闹出了动静,队伍不断壮大,方方面面的人才也就加入了进来,遂使公司逐步走向正规化。可是,一直到黄巢兵败死亡,他的巨型打家劫舍抢劫杀人团伙也未能走向正规。

作战计划即是以夺取唐政府两京为目的,首都长安,陪都洛阳。

从广西北上,主要交通要道是湘江流域。朝廷得知黄巢北上,在湘江沿线部署了大量兵力,以抗黄巢。战争的局面急转直下,这一次没那么顺利了。

黄巢军团在桂州做了大量木筏,沿着湘江北上,进逼江陵,夺取襄阳。

朝廷派王铎为为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屯兵江陵。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统兵十万屯驻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沙市。彼此遥相呼应,形成火力阻击网。

朝廷精心编制的阻击网,轻而易举地被黄巢军团撕了个大口子。

黄巢军团先是力战李系,双方在潭州展开了死磕。

黄巢军团五十万众,李系率领唐军十万。从人数上政府军处于下风,混战的过程也是一边倒。黄巢军团不日攻克潭州,史料记载唐军十万人血染湘江……唐代实行府兵制度,战时士兵披挂上阵,和平时解甲归田,所以唐军的主要兵源来自于民间,多为农民。农民打农民,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也就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然而无论黄巢军队人数发展到什么情况下,后来碰到了沙陀人的雇佣军,一败涂地,这也是民兵预备役与职业化军队之间的差距。

黄巢攻克楚地重镇,朝野震恐。

拿下湘江流域,等于拿下了长江上游,以此为跳板,向东可以平江西、江苏、浙江,亦可以此为跳板向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进攻,最不济也可划江而治。

黄巢军团选择了继续北上作战,进攻襄阳的时候,遭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阻击。

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一处,在襄阳与黄巢军团进行决战。

刘巨容行伍出身,早年参与各种讨伐军阀,或者平叛,积累了大半辈子的军事斗争经验。被朝廷封为左金吾大将军,名至实归,他在剿灭黄巢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巨容、曹全晸在襄阳全力阻击黄巢军团。

黄巢的乌合之众终于见到了尖刀班,被打得七零八落,奔走散逃,部队十损七八。黄巢被迫改变作战计划,向东,进入江西地界,开始大范围抢劫,十五个州县被黄巢劫掠一空。正当黄巢军团枯木又逢春之际,一场天灾给予了他沉重的打击。

四、军团的漏洞

广明元年(880年),这一年的雨季似乎比去年来得早了一些。

瘟疫,这东西经常在军队里流行,一旦形成传染对整个部队而言是致命的。黄巢一面要应付瘟疫,一面又要应付朝廷派来的名将高骈派出的先锋张璘渡江南下,阻击他。

高骈是渤海人,这个人真的拥有韩国血统,出身行伍世家。曾在唐军收复交趾(今越南)的作战中,大破蛮兵二十万,名震一时,先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黄巢起义,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相当于前线作战总指挥。

高骈的部队所向披靡有个很大的特点,他喜欢装神弄鬼。高骈好这口,乃至部队也这样,达到了痴迷程度。与之交战的部队不仅要承受军事压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说不定什么时候身边的死人就活了。以这种战法打下来,敌军经常不战自溃。张璘趁着黄巢军团流行瘟疫之际,穷追猛打,打得黄巢一溜烟跑路,最后被逼无奈,选择了投降!

没错,黄巢投降了!

黄巢军团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南下的队伍不单单只有先锋张璘,还不知道有多少路兵马在路上。黄巢决定投降了,拿着大量金银财宝贿赂张璘,求他手下留情,给领导说说,只要能够接受投降,什么条件都成。

张璘把事儿跟高骈一讲,高骈觉得这是个不世之功的好机会。

黄巢军团丢盔弃甲,作战能力下降,如今被压缩在洞庭湖附近,也没多大作为了。可以采取缓和的态度,进行招安。只要黄巢投降,其后是红烧还是油炸,全看朝廷怎么掌勺了。高骈喜出望外上奏朝廷,表示“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我们马上摆平黄巢了,大伙回家吧!戏演完了。诸道兵马一看,高大将军说话了,估计战况如此,大家纷纷对高将军表示祝贺,对朝廷劫后余生表示沉痛的同情。

诸道兵马,原路返回。

唐政府军事压力骤然减轻,经过了休养生息之后,黄巢看到机会来当即与高骈绝交,再次率兵北上。至此,高骈才知道中了人家的缓兵之计。

这回黄巢军团一发不可收拾,张璘在信州战死。各州县望风而降,各地军阀为了保存实力,静观其变,谁也不出手了。十月,黄巢相继攻克申州、颖州、宋州、徐州、兖州、汝州,十一月十七日攻克东都洛阳。十二月初三,攻下潼关,长安告急,唐僖宗带这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剑南道成都。唐政府官员有的坐以待毙,有的身死殉国。

成者王侯败者贼,唐朝廷一些官员主动迎接这位新君。

黄巢帅百万之众进入长安,军纪严明,出榜安民。在唐廷遗老的拥护下,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原唐廷官员,四品以下留用,余者皆罢之。

黄巢经过几年的战斗,打进了长安,坐上了皇位,但这并不代表他拥有了天下,反而他建立的大齐政权有着诸多隐患,注定了不可能长久。

首先,黄巢起义没有政治纲领和口号,这是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没有政治纲领就没有政治计划,则会一盘散沙,最初因为吃不饱饭揭竿而起,当事业做大了需要有完好的规划,方能坐稳江山。政治纲领无外乎我们要推翻腐败的唐王朝,建立个什么样的世界,旨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梦,一个让大家神往追求的蓝图。黄巢军团没有这个。

其次,黄巢未能与地主阶级妥协。留用的官员四品以下这些属于中低级官员,无论政治声望还社会影响里都是有限的,不能够团结大众,没有凝聚力的政权那就破船一条,千疮百孔的漏水。

再次,缺少经济补给。黄巢军团是一种掠夺式经济,不存在长期的经济补给线,如同蝗虫一般,吃完这片地然后再吃另一片地。蓦然回首,赤地千里,经济无法循环。随着队伍愈来愈多,人吃马嚼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三方面原因足以致命,其他的不必详述了。

黄巢军团长期劫掠的经济方式,终于给他带来了致命性打击。

帝都长安城呼啦一下子涌进百万军队,吃什么?喝什么?虽然严明了军纪,前几天还好说,但他们掠夺成性,无法改变了。黄巢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作为大齐皇帝的黄巢对此无可奈何,只能任凭毁坏。

长安城,于是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黄巢军团不招人待见,失了民心,给唐政府军反攻的机会。次年,政府军攻破长安,黄巢被迫退守,驻军灞上。政府军更不是人,比黄巢还狠毒,政府军入城后烧杀掳掠,比黄巢更甚。

黄巢当夜反攻,再次把政府军击退。

这一次,黄巢没有给长安来百姓活路,怨他们帮助政府军,黄巢默许部下“洗城”,百姓皆净,尸骨无存。繁华的长安城,当时世界的中心,经过无数次战火洗礼,这是最后一次,从此让出了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物极必反,大齐政权迅速走向衰亡。

中和二年(882年),在成都的唐僖宗昭告天下,开始反击。在唐军的猛烈进攻下,齐军无法支撑,节节败退。关键时刻,主将朱温等人投降叛变,给齐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朱温投降后,唐僖宗乐坏了,赐名朱全忠,联合沙陀军队齐军全面反攻。

朱温部队对老东家黄巢发起了最为彻底的进攻,有苦战的情况,如打秦宗权,也有拉拢的时候,如黄巢麾下李谠、葛从周、杨能、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尽皆投奔朱温。让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大齐政权,缺斤短两。军团主力不断被分化,最后黄巢率领铁杆部队向东北逃亡,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七,被原来的部下们逼得走投无路的黄巢,在泰山狼虎谷自杀,另说被部下林言所杀。黄巢死后,从子唐昭宗天复初年,黄皓进攻湖南时,被当地地主阶级邓进思伏杀,至此历经十年的唐末黄巢之乱结束。

大唐王朝也结束了。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分水岭,往前一百四年辉煌,往后一百五十年苦难,相辅相成。安史之乱让唐王朝由盛转衰,黄巢起义让唐王朝由名存到实亡。唐王朝又举步维艰地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国祚,最后被朱全忠同志彻底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