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帝王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无愁应只为宾王

洪武十五年(1382)旧历八月初十,朱元璋的结发夫人马皇后病逝,享年五十一岁。马皇后与朱元璋是患难夫妻,为人贤惠,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她的死,让朱元璋流出了平生最悲痛也是最汹涌的泪水。他命令所有就藩的王子们都赶回来吊孝。九月二十四日,马皇后在孝陵安葬。丧礼之后,各路亲王都要回到藩地,燕王朱棣在回返北京时,他的扈从中多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姚广孝。

关于这件事,《明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时诸王奔丧送葬毕,将还,上命各选僧一人侍从之国,为孝慈皇后修佛事。

吴僧道衍,先以宗泐荐,名在燕府籍中,一见相契,燕王因奏请从行。道衍者,姚广孝僧名也。


宗泐向朱棣推荐道衍,大约是洪武九年的事。朱棣太约也是接受了道衍的,因此才有可能“名在燕府籍中”。但两人并未相见。朱棣就藩正是在洪武九年,其时二十岁。离开父母前往北京,一住就是六年。这次回来,有了六年的历练,燕王已是飒爽英姿,威武有加。朱元璋对他的这位四皇子,内心也是充满喜爱。很显然,让诸亲王带一位和尚前往藩王府为皇母祈祷,是朱元璋的主意,但道衍跟随燕王,却并不是朱元璋的指定。

关于燕王与姚广孝的第一次相见,明人札记中曾有记录,说是燕王乍一见到姚广孝其貌不扬,便生厌弃。姚广孝把燕王叫到一旁,耳语一句:“殿下若是带我前往北京,我将送一顶大白帽子给您戴。”这是一句隐语,王字头上加一个白字,即是“皇”字。朱棣听了这句话,当即同意带姚广孝回北京。

这种记载属于小说家言,不足为凭。但两人相见时,姚广孝已五十四岁,朱棣二十六岁。这样两代人的差距,燕王为何欣赏姚广孝,倒真是一个谜。

洪武十五年的十月一日,姚广孝跟随朱棣启程,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前往北京。上船后,姚广孝写了一首诗:


石头城下水茫茫,独上官船去远方。

食宿自怜同卫士,衣冠谁笑杂军装。

夜深多橹声摇月,晓冷孤桅影带霜。

历尽风波艰苦际,无愁应只为宾王。


比之六年前的“奉旨还山”,姚广孝此时的心情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有那种“坐老菩提树,翻残贝叶经”的枯寂心境,而是不计艰苦,决心辅助燕王成就帝业。“无愁应只为宾王”七个字,透露了姚广孝心路的调适,以及对新环境、新生活的追求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