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快是苗年
秋收刚过,天气转凉,也变得干爽了。打下的粮食很快就晒干风干,于是,全都装进了仓。新鲜的稻米吃着吃着,苗年就到了。
苗年是苗家的传统节日,有庆祝丰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思。但各地过苗年的时间各有不同,有的是农历九月的卯日(兔日),有的是农历十月的亥日(猪日),有的是农历十一月、十二月的卯日或丑日(牛日)。老虎是凶猛动物,残害人的,所以苗家忌在寅日(虎日)过苗年。
过年总是很忙碌的。在过年前剩下的几个圩日里,总见寨子里有人杀猪宰牛,然后赶到镇子里去卖。不杀猪不宰牛的,就卖鸡卖鸭,然后买回一些过年用的物品,如新的碗筷、锅头以及香烛、纸钱、粉丝、水果等。来来去去的人,都是成群结队的;男的作一伙,女的成一帮。远远看过去,男的灰黑一片,女的花绿一团。
办完了年货,就开始作过年的准备了。男人酿酒,备菜;女人缝制衣服,做糯米糍粑。最后将房舍打扫一遍,就吃年夜饭了。平日里忙着干农活,一家人很少能安然地坐在一起吃饭的;过年了,好不容易凑齐一家人吃个团圆饭,所以,气氛是很热烈的。男人只顾喝酒,喝得面红耳赤;女的则边吃边给小孩、老人夹菜。小孩很少能够这样放开地吃,所以就吃得腮帮胀鼓鼓的,油汪汪的,很快就把手里的鸡腿啃得只剩下一根骨头了,随手一丢,桌底下的狗就立即蹿过来,一张嘴,就咬出了一阵阵脆生生的响声。
吃完了饭,女人和小孩耐不住困,睡去了,男人则还有事做。苗家曾有风俗:谁在头一声鸡叫时第一个打粉枪、鸣放鞭炮,谁就争得头彩,就会大吉大利,来年丰收。所以,那个时候,男人是最紧张的,生怕听不到鸡啼声;一听到了,就手忙脚乱地冲出门,放枪,然后放鞭炮。炮响枪响,把屋里的小孩吵醒了,小孩就跑了出来,跟大人要一把鞭炮,一颗一颗地烧。狗以为出了什么事,就一条跟着一条对着夜空努力地叫,鞭炮声和狗叫声很快就把鸡啼声淹没了。最后,等到枪声炮声都消停了,就一家一家地关上门,很满意地睡去了。
第二天,苗家人依然还要忙碌。男人打开牛栏,转身跑到寨头寨尾的巷道里,见到石头就鞭打,嘴里还吆喝个不停。然后又回到牛栏门前喊一声“牛满栏”,再给牛撒几把青草。女人则争着到溪边、水井挑水。这些举动,都有期望来年丰收、生活美满之意。
忙完这些,就开始祭祖了。神台上,摆的是酸鱼、酸鸭、鸡肉、猪肉、糯米饭、酒等祭品。祭祖完毕,再举行敬牛和敬田仪式。敬牛是给牛的鼻子抹上一点酒,表示犒劳的意思;敬田是拿着一撮牛粪、一块刀头肉、一些酒饭和香纸到田间给田拜祭,拜祭时得讲“敬田得谷,敬土收棉”这样的话。之后,一家人才一起吃早饭。
以后的几天就是玩了。在芦笙坪里吹芦笙踩歌堂,斗牛、斗马、斗鸟、射击、爬竿等。这些都是竞技活动,是比技术、比本领的,所以家家都很在意,一上场就要拼个输赢。赢了就得意忘形,输了就笑哈哈地转到一边去。
家人很喜欢交友。苗年就是交友的一个时机。这时,各村寨组成了芦笙队,一路上又吹又奏,见村就串,见寨就走,到哪儿都有人接待。而个人的走访就是“吃同年”,你到我这儿做客,我到你那儿回访,互为客主。大家都用最好的酒菜招待,不醉不归。所以,那时候,在通往各村各寨的道路上,常见有人来来往往,大都是脸膛红彤彤的,有的歪歪扭扭连路都走不稳。狗见了,都忍不住向他吠几声。
苗年就这样痛快地过了。大约二十天后,大家就得扛着锄头下田了。春耕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