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记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两栋老屋的百年传奇

龙州左江南岸的利民街是条老街,也是南岸唯一的一条街。街道东西走向,有六七百米长。居民宿舍沿街边而砌,有楼房有瓦房,高低不等,参差不齐。那里的住民大多是平民,开铺面卖杂货,修摩托修电视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清清静静。入夜,街灯一亮,整条街灯火通明,但这里不是经济、文化中心,来往的人和汽车就比白天少了许多。吃过晚饭的居民,三三两两拿出板凳,坐在门口,乘凉、聊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100多年前,这里也曾经热闹过。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清王朝的全权代表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即《中法新约》),按照条文,清廷与法方合作,兴建了滇越铁路。广西方面则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中法双方达成协议:修建一条龙州铁路,以龙州南岸为起点,经凭祥、镇南关衔接越南边境的同登铁路。

龙州的火车站,就设在现利民街南面的一块空地上。

双方当即派员进行了会勘,测定了沿途经过路线,并由法国商办的费务林公司承包修筑该路的全部工程。很快,相关的铁路器材就通过镇南关和平而河源源不断地运到龙州。龙州铁路局成立了,火车站和仓库也建成了。那时候,建筑工地上人影憧憧,人声嘈杂,一派热闹。

但此时,情况突变,中法双方在铁轨的宽窄问题上起了争议:中方主张阔轨(即两轨之间间隔大于四尺八寸,约合149.3厘米),法方主张狭轨(即小于四尺八寸)。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互不相让,最终导致龙州铁路停止修筑,半途而废。

但利民街却留下了两栋典型的法式建筑。

这两栋楼,分别有上下两层,地面全铺上平整的青石板,屋顶覆盖金属瓦片,楼梯则用龙州的蚬木板建造。上下两层,四周都建有拱门,每栋共有20个之多。拱门向内为2米宽的走廊,看上去,整体坚固牢实,却空灵别致,别有风韵。作为广西的第一个火车站,它还没有开始运营,就寿终正寝了。

但它还没有完成它的使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龙州至越南公路修成通车,驻龙州法领事为了方便进出越南,乃将原设在蒌园角的法国领事馆迁入火车站,以火车站作为领事馆的办公处所。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设有领事、武官、文案、医生等。在开馆期间,法国政府先后派出28位领事、副领事到龙州任职。1898年裁去正领事,只设一名副领事,以领事馆医生兼之,文案翻译改用中国人。民国九年(1920年),龙州副领事又改为正领事。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法属越南总督选派在河内医学院毕业的一名中国人到法国领事馆服务,并设法医院,施诊施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领事馆内增加两名越籍馆员。

利民街突然出现了外国人,居民们无不感到惊奇和诧异。每回看见他们上街,居民们都会驻足观看,议论纷纷。他们的出现,成了利民街的一大奇观。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

1930年2月1日,邓小平、俞作豫等组织、发动龙州起义。2月上旬,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向广西省政府发出照会,对新生的左江红色政权进行威胁。面对威胁,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发表了《为法帝国主义驻龙州领事馆无理照会告全国民众书》,进行严厉驳斥,并提出四项严正声明。2月19日,左江革命委员会在龙州召开1万多人参加的反帝斗争大会,会后包围了法国驻龙州领事馆和龙州海关、天主教堂等机构,并在当天将领事嘉德夫妇及武官、海关税务司和传教士等人驱逐出境。1933年,广西边防督办兼对汛督办李品仙将领事馆重新修葺,法国政府又派来领事,直到1949年8月撤出龙州。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行使它的职责只是短短的40多年,很快就结束了它的历史。如今,这两栋楼房依然静静地伫立在利民街的南边上,围墙将它们严密地维护起来。这100多年来,这两栋楼互相依偎、互相搀扶,默默地坚守,岁月的风在它们门前一遍遍地吹过,历史的雨在它们的屋顶一阵阵地滴下,它们见过太多的风云际会,看过太多的时代变迁,所以,它们变得斑驳陆离、灰暗陈旧。

但这是历史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