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随行为到突破局限
印随行为
什么是印随行为?是指一些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幼鸟和刚生下来的哺乳动物,学着认识并跟随着它们所见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通常是它们的母亲。
而孩子最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父母。父母勤奋,孩子就学会了努力;父母冷漠,孩子就学会了疏离;父母宽容,孩子就学会了豁达;父母自私,孩子就学会了狭隘。所以,有句话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鼓励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
当一个人想要跨越阶层、突破局限,前提就是要认识自己的局限在哪儿,知道父母有哪些优缺点,以及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该如何规避。
与长大后的个人习惯和意识有关,我是一个喜欢画表格的人,擅长分析和整理。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下功夫理清思路,辨清自身,知晓自己的优缺点,也就更容易让优点变成优势,把缺点尽量改正,然后找准定位,变成一个懂分寸、知进退、明得失的人。同样,也能在处理问题时做到事半功倍,小到待人接物,大到人生选择,因为事情背后考校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格局。
不可忽视的耳濡目染
我属于被父母放养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不受什么约束,爷爷奶奶不识字,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有限,因此只是初中毕业的我就已经突破了家庭在知识水平上的局限。但父母对我性格上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我爸妈是非常不同的两个个体,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我爸个性努力、为人上进,是一个敢于冒着风险投资然后获得收益的人。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能继续读书,工作时又吃过没有文凭的亏,一直都对我说读书很重要。虽然他自己没能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但一直在用他的方式向上努力。
我爸是个善于观察的人,能敏锐地发现一些机会。在别人靠拉板车赚钱的时候,他发现一到年关理发店的生意特别红火,就掏了一笔钱跟人学手艺,之后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果然,生意特别好。到了夏天,因为门口修路,村里来了很多工人,他便买了一个冷饮机放在门口卖冷饮和雪糕,又赚了一笔钱。
我爸在教育上对我的投资也不遗余力。在镇上的家长还没意识到花钱让孩子上补习班的时候,我爸已经向市里的家长靠拢,愿意一个学期花400块钱让我读一个全脑开发课程了。这也是我到现在都还会背圆周率后100位的原因。
但我妈是另一个极端,她生性追求安稳,厌恶风险,热爱生活,觉得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喜欢活在当下。我爷爷奶奶的想法也是如此,所以,他们对我的要求是不要离家太远,最好能在家门口找份工作,轻轻松松,稳稳当当。
两种生活态度、思考方式,灌输到我身上产生的结果就是——我喜好风险,也抗拒风险;我努力上进,也想活在当下。所以,我常常会做一个折中的决定,甚至有时难以做出决策。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是敢于挑战,愿意给自己加杠杆。但劣势也很明显——在做决定时容易优柔寡断。
2020年,我做的最冒险的决定就是辞掉高薪且安稳的职业,转而选择另一个城市从头开始创业。在下定决心之前,我做了全方位的思考,谁都知道创业有风险,但我想要试一试,于是在心里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选择创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失败。
如果失败了,我有没有能力重新回到职场?有。
我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能。
这就是我给敢于冒险的自我织就的一张安全网,有了这重保障,我就有了放手一搏的筹码。这件事很直观地体现出了父母的不同性格在我身上的投射。当我们能清晰地意识到父母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时,其实可以有意识地放大优势、规避劣势。
在拉扯中突破局限
以上是父母的性格特点对我的部分塑造,但比起认识到他们的优劣势,更重要的是学会主动思考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影响,并有意识地做好处理。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表格做分类和整理,先分析父母身上的优缺点,然后审视自身,决定学习或摒弃。
优劣势分析表格
比如,我继承了他们逻辑能力很强、对外沟通能力强等优点。
我爸能很快抓住事情的重点,而我似乎也遗传了这个优点,在学生阶段,每做一道题我都会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不是靠题海战术来练手感。我妈在任何饭局上都能跟人相谈甚欢,别人问什么问题都能轻松应对,没有丝毫的局促或不安。我在面试场合或和一些行业大佬交流时,也学习她那种从容的状态。这是家族优势,要作为长板继续发扬。
当然,父母身上也有我需要自我纠正的部分,像我妈优柔寡断的性格或者我爸凡事爱“all in(放手一搏)”等,如果我没有意识到,未来很可能在这方面吃亏,所以需要做好预判和防范。
摒弃缺点的过程,也是自我拉扯的过程。在我毕业加入贝恩咨询公司的时候,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明明可以做网红,用更快的方式赚钱,为什么还要选择职场,给别人打工,做着一些机械的工作?
如果像我妈一样,只想活在当下,那我可能真的就止步于网红了,享受着粉丝们的关注和赞美及网红代言的丰厚收入,但我知道网红身份的背后是我成长经历带来的光环,每一次内容创作都是对自己过去的消耗,如果想要持续地创作,那就需要持续地成长,更需要不停地吸纳。因此,我不能放弃自己原有的职业规划。
有一次遇到许吉如,我发现她跟我纠结的问题相似。她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读研究生,参加第六季《奇葩说》和《2019主持人大赛》后,也收获了很多关注,她完全可以通过拍广告、做主持人赚钱,但还是决定入职知名律所,即使入职后拿到的薪水比起录节目的收入并不高。和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一样,我们都经历过“菜鸟期”,是公司里最底层的员工。但我们一致认为这是必须做的选择。
这样的自我拉扯反复上演,帮助我不断摈弃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无法选择天生的部分,它是遗传基因,是身体中流淌的血液,更是外形、智力和体质。但我们能通过对后天部分的塑造,扬长避短,突破个人局限,从而跨越阶层,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