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测
李文还没有发作,李一政先对董文远的混话进行了反击。
“对哟,像你这种小天才,考这种数学成绩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吧,要迫不及待的来炫耀一下是吧。”
不得不说,李一政阴阳怪气的水平还是很令人放心的。
“没有没有,我不是这个意思,对事不对人。”董文远极力解释着。自讨没趣的他,过一会儿也离开了。
李一政安慰道:“毕竟这小东西平时读书十分刻苦,看到你以前这么不努力可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吧,你也别往心里去。”
“嗯,你说的对,不过现在的我已经不一样了。”李文正色道,“也许这次考试以后他就不会总是来烦我了。”
说完,李文又投入到了数学的学习之中。
李文这家伙,还真是变了很多呢,李一政欣慰的想。不过想到李文的数学是由他一手调教出来的,李一政又不由的得意了起来。
当天晚上,李文并没有因为考试而打乱自己的学习节奏。也没有为了考试而去特意的复习。毕竟,这是一种十分短视的行为。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
今天,高二将进行一次数学小测。不过并不算特别严格的正式考试。学校只会调用一节晚自修加一节晚读的时间,在指定的考场分发试卷。
监考老师只有一人,也不会有什么巡逻的老师。当然,在这种考试中作弊,简直毫无意义。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类考试的意义不在于选拔,而在于巩固新知和查漏补缺。
奇怪的是,出发去考场这种事情,好像总是一个班一起行动的,即使每个人的考场并不都是一样的。
晚上,学生们早早看好自己的考场后,便开始了考试前的准备动作。
有些学生总会拿出一个小本本,上面有红的黑的各种十分精致的线段和字母,然后他们会一脸紧张的看着自己的笔记进行复习。
还有的学生仅仅会看一眼考试要用到的公式,防止考试时会因为紧张而记忆错乱,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当然,也有学生不把这当一回事,继续着手上未写完的作业。
出于谨慎起见,李文在考试前还是仔仔细细的把各种公式和图像看了一遍。
不一会儿,李文和班级同学一起出发去了考场。
在等待发卷的过程中,李文也不知道干些什么好。长时间疏于学习的他,已经记不起考试的感觉了。只能无意思的活动着自己的手指,检查着明知道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的文具。
他也不会刻意想着去用这次考试证明些什么,学习,就应该是学习本身!
考试是提前十五分钟发卷的。迅速的填完班级,名字和学号,涂上准考证号。这时候还不允许在试卷上答题,李文便在脑海里心算前面的选择题。
开考的铃声响起之后,李文迅速的写起了试卷。毫无疑问,这是一张兼具计算难度和思维含量的试卷。
总共是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李文一直在努力并稳定的发挥着。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过去之后,李文还余下选择填空的最后一题,最后两道大题以及两个大计算量的填空没有写。
考虑到自己长时间对学业的荒废,李文放弃了两道大计算量的填空和倒数第二道大计算量的大题。
虽然放弃分步骤给分的大题十分可惜,但李文相信以后他一定会有实力完全做出这些题目。所以现在不拿这种步骤分也无妨,他还是希望留着时间去挑战最后一题。
选择5分一道
填空6分一道
最后两个大题一道13分,一道14分
卷面总分150分
如果李文已做部分没有疏漏的话他已经拿下了一百的分数。
而以现在Z省数学的难度,平时小测中班级中位数的成绩一般在一百一十分左右。
想到这里,李文的心里不免安稳了一些。
采用半猜半证的方法,李文同时运用排除法,勉强选出了最后一道选择的答案。
时间还剩下半个小时。此时李文的目光又回到了最后一题上。
最后一题一共有两个小题,每道小题7分。它们的题目十分的简洁,但在数学中,题目简洁的一般都是困难的。
第一道小题便将李文难住了。
这是一个函数题,但同时又运用到了一丝丝集合映射的知识来理解题目。这题看似只要用分类讨论就可以做出来,不过假如真的用分类讨论的话,又会非常的复杂,令人难以取舍。
“怎么办呢?”李文内心苦笑,如果是李一政的话恐怕一下子就有思路了吧。
突然,想到这里,李文脑海里不由的跳出李一政笔记里的一种歪方法。
运用代入数据和数值正负性质等各种方法来减小分类讨论的范围和复杂程度。
咬咬牙,配合李一政的技巧,李文还是用分类讨论硬写了下去。奇迹的是,晕晕乎乎的乱写似的写了一通,居然得到了一个还算像模像样的答案。
第一题也只能先这样了,李文心想。
第二小问是一个证明题。题干非常简单,但是给人以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李文越来越感觉看到答案以后会觉得这道题非常简单,但自己就是死活想不出这“简单”的一步怎么做。
怎么办,怎么办。李文的胃在过度思考中开始难受了起来,这是做难题时卡住的感觉。脑海里一个个方案飞快的闪过,又一个个被否决。高速的思考仿佛漩涡一般在李文的脑海里旋转,让他脑袋发晕。
被一道题卡住临门一脚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李文努力的想着,想着,依旧毫无办法。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文急的快哭出来了。
离考试结束还有一分钟,李文的大脑此时已经一片空白,认命似的放弃了思考,呆呆的看着考试时间一秒一秒的消失。
考试结束的铃声打响了,就在此时,仿佛开窍了一般,李文突然有了思路。
李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想出来了总不能不写吧。还好证明过程比较简短,顶着监考老师和传试卷同学的压力,李文字迹潦草的完成了最后一题的证明。
但这一切的发生实在太快了,交完试卷之后,李文甚至不敢确定自己是真的做出了题目还是看漏了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