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去山中寻找矿石
我们的周围景色非常平淡无奇,要么是土壤,要么就是沙子,也没有什么矿石可以寻,就算在河流旁边找到一些石头,也是不值得收藏的,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到山里去寻找矿石。山里有悬崖,有峭壁,有在众多的山石中闪着蓝光的湖泊,还有曾经是河流或者现在还汹涌着河水的河床,我们现在就去这些地方转转。
跟我一起的人并不少,有老有小,并且带着锤子、背包、食物和水等必备物品。我们从彼得格勒出发,沿着基洛夫斯克铁路乘火车来到了希比内[2]。这个地方目前非常的有名,矿物种类非常多。不久之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荒野,不过经过基洛夫的开发,这里现在已经非常繁荣了。
希比内地区是山地,海拔大概有1000米左右,位于苏联西北部,处在北极圈以北,已经是极地地区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并不是很好,荒凉的山谷,几百米高的断崖,这些都让人望而生畏。根据地球的某些特性,一年中的某些时候甚至在半夜都能看到太阳,而在这几个月内阳光也会一直照射着高山上的那些积雪地带。如果选择在秋天来这里,那么在昏暗的夜晚甚至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它像一条紫红色的帷幕,垂在森林、湖泊和山脉的上空。
当然,矿物学家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可能并非这些景色和这里的各种矿物,而是有别的目的。在他们看来,“苏联北部的花岗岩地盾[3]在很早的时候是如何生成的”这一至今仍无答案的问题的吸引力可能会更大一些,很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表面上看,这片大自然同样是单调的,平淡无奇的,索然无味的,悬崖峭壁中长满了很普通的苔藓和地衣。然而,这里却有种类繁多的珍稀矿物,比如血红色或樱桃色的矿石、碧绿的霓石、紫色的萤石、暗红血色的柱星叶石、金黄色的榍石等等。这些矿石简直是光怪陆离,我几乎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我们将自己武装起来(当然并非武器,只是科学勘探以及生存需要的东西,比如水和食物、炊具、帐篷、开采工具以及望远镜等),慢慢离开了西部内车站,向山里进发,经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峰。随着我们的逐渐深入,山谷也逐渐变得狭窄。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在林子深处另一边的那条杂草丛生的小道,并在小道上游紧靠林子深处的云杉林搭上了帐篷。
帐篷里非常闷热,很多蚊虫在我们身边不断飞舞。这里虽然是苏联的脊背地带,但在夏天这样的蚊虫袭击还是免不了的,我们必须用防蚊网保护住头并戴好手套,免得被这些蚊虫弄得疲惫不堪。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已经大亮,荒凉且陡峭的山峰边缘开始散发出红色的光。然而我们看过时间后才知道现在还只是凌晨,只有两点钟。此时是夜里,还算好受一些,但到了白天可就完全不同了,温度完全可以和苏联的南方媲美。这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山峰,但是没有什么山谷,只有在向左看的时候才能在悬崖顶上找到一个非常小的裂缝,里边全是积雪。
我们分成了三个小队,在太阳最燥热的时候出发,准备去海拔几千米的山上去寻找矿石。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爬山,经过了一整天的努力,在战胜了很多悬崖峭壁和碎石坡地后,终于到达了山顶。山谷的背阴处白天气温是24℃,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到了夜晚山顶就开始刮冷风,气温也会骤降到4℃。不过,这样的夜晚非常的短暂。
我们从山顶的北侧往下看,发现这里非常陡峭,几乎就是垂直的,和墙壁相差无几,只比墙壁高了不少,约有450米。这个数字在纸上看到时并不能知道它代表着什么,但是如果把圣彼得堡市内二十座最高大的建筑或者四个半以撒大教堂一栋接一栋地叠起来,也只不过刚好和断崖等高。
断崖下边是一个非常大的冰斗,冰斗内有许多昏暗的、漆黑的湖泊,湖面上漂浮着很多白色的冰块。大雪块盖住了几乎所有的悬崖,并且从悬崖上垂下,就像是要伸向冰斗的舌头,这个“舌头”便是还未成形的冰川,让我们目不转睛。
忽然,我们看到在天空中出现了五个异常清晰的人影,看起来非常高大。没有见过这一幕的人看了之后肯定会惊叹,但是我们都已司空见惯,因为这些影子正是我们同伴的影子。果然,没过多久我们就听到了这几个影子的声音。
又过了一会儿,影子渐渐变小,声音和人影都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三个小队几乎是同时到达了断崖的最高点。这里的风很大很冷,三个小队并不能在这里多观赏一下此处的景色,于是我们马上便将断崖的地形画了出来,绕着悬崖边收集了一些石块后,准备通过一个狭窄的积雪小桥走向另一个山顶。然而中途碰到了一些倒塌的大石,所以只能停了下来。这些大石的确非常大,我们无法绕过或者爬过它们去南边的山坡上。
本来我们是很沮丧的,不过在我们仔细查看了一番后却又兴奋起来了,因为我们在这个大石块中发现了苏联北部至今仍未发现过的绿色磷灰石。
这一条消息真的非常振奋人心,这是很有用的富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了。磷灰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矿物,如果从这里运出去的话,值得放在世界的每一个博物馆中。
我们开始下山,这里有一个非常狭窄的山脊,三个队伍中的一个就是从这里上山的,于是我们并不需要多少力气就能找到下山的路。我们将绳子挂在悬崖上,慢慢顺着绳子下滑,滑到了一个宽阔的河谷。这个河谷也不普通,里边有非常漂亮的三斜闪石晶体,正是这些晶体的吸引,我们都忙着观察,下滑的时候也就不那么紧张了。不过,太阳将一切都晒得非常热,蚊子再次出现,然而我们距离营地还有非常远的一段距离。第三天上午十一点前后,我们才精疲力竭地回到了营地,那个留守的队员正在等着我们回来。
在营火边上,我们一边休息一边谈论勘探的感想。我们将整个过程捋了一遍,将收集到的样品也都拿出来检查了一下。讨论过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勘探工作付出的努力并不算少,但是得到的结果和收获并不算多,这的确让我们很苦恼。那名留守的伙伴说,白天他去附近的洼地散步时,半个小时之内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矿物。但是他的发现到底重不重要还不清楚,只能等去那片洼地看一下之后才能知道了。所以,虽然我们已经非常疲惫,但还是在大群蚊子的包围中再次出发,准备去那个洼地看看。
有人已经非常累了,在路上只能爬着走,不过到了地方之后都精神起来了,每一个人都非常惊讶、非常喜悦:这里是一个非常大的矿脉,产出一种属于褐夕肺矿的稀有矿物。
这种矿物让我们想起了古代萨姆人(也就是洛帕尔人)的传说,传说他们的血凝结之后会变成雪依特雅芙尔湖岸上的“神圣的”红石块。
如果一个人没有寻找过矿脉,或者没有收集过矿物,那么就不会知道矿物学家在野外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工作不能有半点儿马虎,必须全神贯注,发现一个新的矿床是非常值得喜悦和庆幸的事,但是这就要求矿物学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得有一定的领悟能力。这些事情做起来就会觉得非常有趣了,并且时常还会有热恋一般的感觉和境界。三个队伍回来之后,谈论起一天的经历都是非常兴奋的,争先出示寻找到的矿物和样本,为自己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骄傲不已。
虽然我们已经很累了,但是我们还是咬着牙关进入了一个新的洼地,沿着一个暗灰色的断崖去收集这里随处可见的各色矿石。
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个储存有非常多种类稀有矿石的富饶矿床。于是,我们就可以安静地研究希比内的矿脉了,然后将这些采集物送到车站,带着它们显然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勘探(图2)。
图2 该图作于1923年,萨姆人用鹿群将勘探队收集到的矿石运往依曼德拉车站
这些工作我们一共做了三天。我们在希比内的矿脉上工作着,挪开巨大的石块并用锤子将之打碎,又用炸药炸开悬崖。我相信,在这个地方还是第一次听到炸药爆炸的声音。当然,我们也是第一次找到好几百块稀有矿石。
这次探险只是我们矿山勘探队的一个小故事,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二十多年内,我们每年都要在春天出发到希比内的苔原上去寻找矿石,并且每次都是满载而归,欢喜地带回几吨重的珍稀矿物和石块。
我们在去希比内的最后几年和之前一样,都要选在炎热的夏天去,那些成群的蚊子也是每年一样不厌其烦地绕在我们头顶,使我们不得不用黑色的细布将头包住,免受它们的滋扰。在那个季节,夜晚总是非常明亮,因为炎热而融化的雪水不停流淌,形成汹涌的浪涛,阻挡着我们的路。
我们去的时候是春夏,但要等到深秋才会从希比内离开。那个时候希比内的山峰峰顶都会覆盖一层初雪,墨绿的云杉、发黄的白桦,颜色鲜明的对比让这一切都好看起来。那个时候,北极地区已经开始了漫长的夜晚,一些奇幻的景色也开始出现,比如将荒凉的山地照得亮堂堂的深紫色北极光。
“我希望大家通过这几幅图能够产生去苏联北部的北极圈内以及科拉半岛的希比内苔原的兴趣和想法,我同样乐意点燃一把漂流露宿的营火,前期科学勘探的热潮让年轻人对矿物学知识产生渴望,并去努力追求。”
“让年轻人到大自然中探索吧,和险恶的环境斗争吧,锻炼自己,把矿业研究站变成科研中心。我希望在我们之后还有新的人前赴后继,将希比内苔原变成旅行区,变成矿物知识的天然学校!……”
这两段话是我几年之前写的,那个时候的希比内还是无人问津的荒野,地下的宝藏也没有人知道和开发勘探,苔原、荒林和山区都没有人知道。然而现在,就像是个梦一样,这里的湖边已经出现了一座城市——基洛夫斯克,不仅通了铁路、电报、电话、高压线,还有不少工厂、矿山、普通学校和中等技校。在这些东西的上方山上,就是那一圈闪亮的绿色磷灰石,而这些磷灰石正是这里成为这样的关键。
在距离北极圈很远的某个山地的高山湖岸边,有一座北极高山植物园,还有一座非常豪华的,拥有实验室、博物馆、图书馆等分区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正是希比内矿业研究站。这些分区都是纪念物,用以纪念我们勘探队在30年前背着袋子走过沼泽地和荒野树林来征服希比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