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矿物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7.沙漠中的矿石

我们也许住腻了城市,看腻了城市中的高楼林立,于是我们打算到远一些的地方换换心情,比如去荒凉的沙漠待上几个月。这期间,我们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去看一看沙漠中的矿物们,顺便再研究一下沙漠生成的规律及其历史。

当然,这并不是说走就走的,为了进入沙漠,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当做好了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可以从土库曼斯坦的盖奥克—捷佩村向卡拉库姆沙漠进发了。

这个村子距离沙漠很近,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我们就已经来到了沙漠的边缘。沙嘴已经突入到了麦田中,让这里灌溉用的水都变得有些浑浊。这个沙漠的深处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向伊朗,它吸收了土壤深处的水分,并将这些水分带到了沙漠地区的边界。

我们在沙漠中待了有一段时间,队伍每小时前进约3.5千米。有一条非常著名的道路是从伊朗到花剌子模[9]的,一头认路的骆驼走在队伍的前面,带着我们顺着这条道路前进。我们都骑在马上,但向导是徒步,虽然他本该骑骆驼的,但是每个骆驼都驮了大约200千克的物品,根本没有力气再去带他,于是他也只能步行了。

白天的阳光将人们都晒热了,但到了夜晚依然非常寒冷。白天的沙子可以达到30℃,在晚上却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温度大概是-8℃~-7℃。不仅如此,这里一天内的天气也是非常复杂,这一刻是刺骨的寒风,下一刻就可能下起大雪;这一刻是和煦的光线,下一刻可能就是炽热的烈阳,在沙漠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已经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巨大变化。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并不容易,不过这个难题还是被我们克服了。

白天,我们大概能够前进30千米左右,在休息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疲惫了,于是我们就长时间坐在篝火旁边取暖,因为夜晚只能睡在寒冷的帐篷中。虽然这里地处沙漠,但燃烧用的柴火还是很多的,比如沙木和盐木,这些都是中亚地区特有的树种。这些树木并不在少数,我们在一次烤火时还差点引发沙漠中的“森林大火”。

沙地的形态也并非单调,有时是长长的斜坡,有时是驼峰一般的沙丘,偶尔还会形成月牙状的沙丘和“山脊”。灰黄色的沙地非常难以逾越,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通过这如同带子和山峰般的地带,并一直向北走。我们可以明显察觉到,越往北走,沙漠里的沙粒就越大,颜色也变成了黑色,这是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识过的景象。向导说这沙漠名为“卡拉库姆[10]”,也就是“可怕的沙漠”的意思,这倒是非常贴切。

当然,这种可怕的地带并非覆盖了我们的全部路程,我们偶尔也会遇到平坦的秃干地和盐沙地,只是这种地带仅仅持续几千米左右罢了。秃干地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黏土质,非常坚硬,马蹄踩在上边甚至会发出响声。而盐沙地则正相反,看上去似乎和盐沼地没什么区别,非常黏稠并且柔软。在沙漠中,水分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干地上会有水井,这是我们在沙漠中生存的保障。

继续走了约有十天,我们才发现了一些和往常不一样的东西。在满是沙子的地方,突然多出了一些山岳和悬崖,看上去似乎也是由沙子构成的。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早已经失去了判断物体大小的能力,这些山岳和悬崖在我们看来非常大,其后边是一条沙带,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出来,不过非常模糊。我们得知,这沙带正是外温古兹高原的边缘地带,而我们要去探访的温古兹就在这条沙带的那一边。

这难走的沙地持续了约30千米,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我们才穿过这一段沙地,来到了新的盐沙地。这片盐沙地中间是契麦尔利沙丘,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凸起的小丘陵。这中间的契麦尔利沙丘看起来非常陡峭,让人担心无法爬上去。不过,沙丘的底部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悬崖,是被风吹成这样的。除此之外,在盐沙地上还有一些土库曼斯坦人为了采掘磨石而挖掘的洞穴。

第二日,天一亮我们就马上向着契麦尔利出发了,我们非常想看看那里的沙地中有什么样的矿石,于是就开始爬沙丘。斜坡上,那些沙石块和燧石都显现出了多种颜色,看上去非常鲜艳。我们顺着悬崖继续向上,来到了一个地面颇为柔软的小山顶,整个山顶都是由硫黄石构成的。这个富源让我们非常兴奋,每人都捡了不少矿石。经过这件事,我们开始相信卡拉库姆沙漠盛产硫黄这个传言了,这里的确是个硫黄的富源。

我们在山顶上还发现了一些黄色的硫黄巢,似乎人们已经来过这里挖过硫黄了,并且不止一次——我们能够看到在这些地方有很多被挖下去的洞穴。我们观察了一下这里的矿石,发现矿石的外层包裹着石膏和燧石,这一层包裹物的成因让人不解,于是我们打算研究一下。与此同时,和我们一起上来的人们已经在着手进行测绘了,将这里的地形画成平面图。

站在山顶上向四周眺望,眼睛看到的虽然并非全是沙丘,但已经是大部分了。将视线放到近处,周围的环境类似法国中部的火山,还类似月球的环形山,还有类似断崖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沙丘将这里围了起来,比比皆是。除了沙丘,就是那些黑色的盐沙地以及浅红色的秃干地,沙漠中的沙子在秃干地四周环绕,就像是它的花边一般。将视线向外延伸,继续向东北方向眺望,可以看到一大片新的沙丘,其中有一些是盛产“皂石[11]”的“金格利”,还有一些和希赫人[12]联系起来的“托普—秋尔巴”。

这一天的行程非常辛苦,但是我们并不觉得难过,因为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矿石素材。当地的朋友非常热情地帮我们将矿石素材运回了帐篷,并且帮助我们将它们一一打包。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最终目的地并不是这里,而是卡拉库姆的中心。于是我们再次动身,一路上经过了很多人类居住所留下的痕迹,比如一些炉灶或是帐篷之类,这些东西都表明已经有人为了找到硫黄而先我们一步甚至几步来到了这里探险。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来到了一个被白色沙子包裹的山丘旁边。这个山丘已经被发掘并开采过了,开采面上能看到几乎是纯净的硫黄,呈现出亮眼的鲜黄色。这个山丘并不算小,我们粗略估计了一下,这里边蕴藏的硫黄矿大概能有几十万吨之多。除了鲜黄色,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琥珀色,这是大块的硫黄晶体颗粒,被山顶的石膏燧石层包裹着。

在我们离开这座山丘时欣赏到了外翁古兹高原的景色,在高原上,有许多被风吹过后形成的凹地,在这里,我们和好客的希赫人一同举办了盛大的晚会,并且听到了他们所讲的当地故事。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从前想找到一口合适的水井是多么不容易。

上边的这些就是我们在1925年在卡拉库姆的第一次探险的经过,之后我们又去了第二次、第三次,这里就不过多表述了。现在的卡拉库姆沙漠已经被开发得很好了,很多硫黄工厂也已经开工,生产也十分顺利。不仅如此,这里还多了一些科学站、气象台、学校和医院等,算是半个城市了。现在到这里来已经不需要像我们第一次那样骑骆驼了,因为这里早已经通车,并且还有固定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