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焦虑自救指南:蜜芽创始人刘楠作品集(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一个妈妈的梦想:权衡家庭与世界

我希望生活在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里,

但是等不及别人来创造,

所以我就自己去做这个世界。

也许因为我是个急性子,

也许是骨子里那种敢想敢做的性格使然,

无论如何,

我感谢自己当初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01 我想生活在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里

『拿到投资对于我、对于蜜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身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母婴电商平台蜜芽的创始人和CEO,我的身上,被贴满了标签,“北大学霸”“百亿估值”,甚至是“霸道女总裁”……而媒体最常用的,是“从全职妈妈到独角兽CEO”,当这两个元素被放在同一个标题里被人议论的时候,的确会显得戏剧冲突十足。但于我而言,这并不能概括我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仅仅是一个苍白的形象定位而已。它忽略了其中更为重要的艰苦的部分,还有那些我暗自庆幸,同时也常怀感恩之心对待的运气和时机的成分。那些标签也是我,但并非全部的、公允的我。

2002年,我前往北大就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完成本科加研究生的六年学业之后,去了一家外企工作。在外人看来,那份工作光鲜亮丽、“高端大气”,我却非常不快乐。当时我们公司有个项目叫作“CDP”,即career develop program(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际上更像career delayed program(职业延迟程序)。天天做PPT、做汇报,一点成就感也没有,更严重的是,它开始给我一种深深的恐慌感。

当时因为刚毕业,我只能和别人合租房子住。即便如此,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会化一个精致的小妆,精心挑选衣服,踩着高跟鞋出门,然后去坐地铁。到了地铁口,在路边买一个煎饼馃子,狼吞虎咽地吃完,出了地铁,换上一副“精英”模样,昂首挺胸地走进长安俱乐部。在那里采访各个公司的CEO,拿捏着精致易碎的高脚杯在人群中social(社交)。每次出差,头等舱、五星级差旅,非标准五星级酒店不住,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便成了好几个航空公司、国际连锁酒店的金卡会员。

这种生活让我感觉不到真实,内心当中巨大的落差使我开始警惕。我感觉我在参与一些完全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我的周围弥漫着彩色轻柔的漂亮泡沫,我看不清前路。更可怕的是,我居然觉得有点享受。忽然有一天,我心中的警铃大作,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我决心踩破这些虚幻的彩色泡沫,脚踏实地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当时正好赶上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结婚后我拥有了自己的女儿,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索性放弃了白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很神奇的是,一旦脱离了那样的环境,加上有了孩子后,我忽然就感到没有从前的那种焦虑了,人生已经圆满,而我也正好可以开始实施我的创业梦。

很多人生了孩子当了妈妈后,会有一种天然的“焦虑感”,我也一样,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接触到一点不好的东西。初为人母的兴奋和责任感使然,我到处研究怎么才能给孩子买到最好的产品,所以我开始去研究市面上所有的母婴产品。我是个特别较真的人,有时候也会开启“学霸”模式,拿出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劲儿来。之前看到一款产品,说不含BPA[1],非常安全。带着求证的态度,我直接在网上找到该品牌的美国官网邮箱,给对方发邮件问:“怎么能够证明你们的产品真的不含有任何有毒物?”好多产品资料我都会用电子表格整理、区分,我把我所有“较真”后的成果都分享给妈妈们。慢慢地,我的分享和买货心得开始在妈妈圈子里受到追捧,许多妈妈非常信任我的建议和推荐,于是我萌生了做母婴产品这个想法,家里的客厅成为了我创业初期的第一间“办公室”和库房。

在这期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来完成的,多亏了父母帮助我照顾孩子,我才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爸爸妈妈见到我搬货、发货的场景,觉得非常心酸和不解。他们不明白我一个当年高考全省前三名、北大毕业的研究生怎么就混成了个全职妈妈,还在家里搬箱子做苦力,根本就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啊。

然而我没有办法和我的父母解释,那个时候实际上我是非常快乐和充实的。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并因此内心无比充盈。慢慢地,我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两年之后已经卖到了3000万的销售额。那时候有人想要花钱收购我的淘宝店,因此,我不得不再次面临选择。

当时想想,我并没有尽全力去做这件事情,只是把它当成找寻自我的工具和手段,那么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真的把它当成一个非常商业化的事情去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我陷入了迷茫和思考。

对于突然有人找到我,说想要收购我的淘宝店这件事,我当时感到很奇怪,卖个纸尿裤怎么还有人要买我的店呢?同时我也开始考虑,究竟是该卖掉我的店,还是把这家店做大做强,变成我的一份事业。

于是我通过北大校友会秘书处要到了青年导师徐小平的电话,左思右想之下给他发了一条精心编辑、充满了戏剧性的短信:“徐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北大的毕业生,但我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000万,但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我是一位陷入心灵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在短信里,我尽可能地在说明我的情况之余,制造冲突感,好让徐老师能够对我的事情感兴趣。令我没想到的是,两分钟之后徐老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约我去他的私人会所面谈。

那天下午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和徐小平老师谈了整整三个小时,徐老师基本上没有说话,只有我自己在那里不停地讲,讲我的经历、我的选择,我为什么离开外企选择“卖纸尿裤”这样一条连我父母都不理解的道路。

聊完徐老师说:“这样吧,公司你也别卖了,我投资给你,你把蜜芽做大。”

说实话,那个时候听完徐小平老师的话以后,我完全是蒙的状态,我怎么就把当初的一个小想法真正变成几千万的项目了呢?拿到投资对于我、对于蜜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后来徐老师告诉我,投资给我并不是因为我的产品做得有多好,而是他在我身上看到了一种母情、一种母爱。

徐老师给了我助力,也就是从那个下午开始,我正儿八经地做起了蜜芽,同时开启了艰苦的创业之路。目前蜜芽已经发展成为一家1000人的公司,市值估价突破百亿。现在想来,创业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希望生活在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里,但是等不及别人来创造,所以我就自己去做这个世界。也许因为我是个急性子,也许是骨子里那种敢想敢做的性格使然,无论如何,我感谢自己当初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创业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当你的思维里只有报表、项目时,其实你会很希望能有机会扎进人堆里,感受到生而为人的情感。而这件事情的矛盾点在于,我其实是披着铠甲在作战。我从来不看宫斗剧,因为商场里的斗争远远要比宫斗精彩,有些时候,它甚至是一部“谍战片”——自己的公司里隐藏着竞争对手的卧底。

铠甲不是别人给的。当你以赤诚肉身面对每一个人,经历这世间所有的艰辛和磨难,在遇见恶的时候,这恶重重地刺伤你,让你痛苦,但是痛过之后,你会发现,你已长出铠甲,从此所向披靡。同男性CEO一样,我也在以肉身搏斗,一路披荆斩棘,但外界关心的,永远是“全职妈妈创业”“女性CEO”这样的问题。

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商会论坛,跟另外几位很著名的男性CEO在同一个平台上接受采访,前面记者问男性CEO的问题都是“你们是如何做用户增长的”“你们是怎样去做利润的”,到我这里就变成了“你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

一路走来,有些媒体用我的故事来激励全职妈妈群体,也有些人将我树立成女性独立创业的典型,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我历来的观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要远远大于性别之间的不同。未来有一天,人们会更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性别。

无论外界给我们贴上怎样的标签,为我们的能力划定怎样的界限,重要的是,身为女性的我们,要遵从内心的选择,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生活在自己想要的世界。有句话叫“脚踩在淤泥里,但心要向光明”,愿你永葆初心,沉稳、坚定地走下去。

02 确立自己与世界的相处法则

『一个拥有自由的女人,更容易快乐,也容易感知幸福。』

2016年春天,我获得了一个特殊奖项,叫新锐木兰奖,光听听名字,估计你也能猜出这是什么奖。新锐木兰奖是2009年由《中国企业家》杂志创立的,对中国商界女性综合影响力进行评选,比如所在行业的影响力,企业的领导力,对事业与家庭、生意与生活、内在与外在等各方面的平衡力,在男性主导商业环境下的突破力,还有魅力。要评比魅力的话,我个人还有些信心,但是要说到平衡力,则实在愧对这个奖项。常常有人问我,女性创业后如何平衡家庭和创业的关系,我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一下子支出十几个平衡家庭与创业的高招,我只能坦诚地说,很抱歉,这个完全平衡不了。因为一位女性一旦选择了创业,不论她愿不愿意,一定是有所牺牲的,分配给家庭的时间与精力和分配给事业的时间与精力,肯定不会真正平衡。

创业以来我的时间80%给了蜜芽,只有20%给了家庭。曾经有一个周末我问我的小女儿,在她心里最喜欢的家人中妈妈排在第几位,小家伙靠在我怀里伸出小手认认真真排了一排:爸爸,姑姑,外婆,奶奶,小猪佩奇,妈妈。

没错,我竟然排在她的小玩具后面,当时听到这个答案后特别伤心,本来笑着的脸僵了半天,那种感觉就像平白无故在大晴天突然遇到了暴雨,有一朵云在我的头顶下起了雨。我也知道自己肯定不会排在第一位,但没想到的是就连小猪佩奇我都没比过。

我也曾为此痛苦过,愧疚过,女儿半夜醒来陪着她的不是妈妈,带她在公园里玩耍的不是妈妈,喂她吃饭次数最多的人不是妈妈……我感到自己对家庭付出得太少了。经过许久的挣扎、自我抱怨之后,我开始跟自己对话,问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想做一个合格的妈妈,还是做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后来我就想通了这件事情,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去纠结,因为一个女人首先是需要作为一个人而活,而后才是担任母亲的角色,于是也就坦然接受了排名老六的现实。所以我特别反感别人说,刘楠,你真是一个很厉害的成功女性,你拥有怎么样完美的生活。事实上,我觉得我的生活一点都不完美,我放弃了很多东西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没有时间锻炼,没有时间陪家人,这些都是工作带给我的遗憾。

我认识一位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她出生于小康之家,爸爸是位县城医生,母亲是个高中英语教师,在我们眼中她生得极其漂亮,加之名校毕业,刚进入大学就有不少追随者,研究生一毕业便嫁入了真正的豪门。她的婆婆和公公各自有自己的公司,婆婆的公司有100多人,虽然人不多,但每年纯盈利可以达到2000多万。公公的公司有近500人,每年纯盈利也是近亿元。她的丈夫经营了一间小型室内装修设计工作室,其他家庭成员也多多少少经商。比如小姑子在澳大利亚拥有一个大型农场,把农场自产的奶制品根据内蒙古奶酪的做法自创了品牌。

在这种创业家庭环境影响下,从来都不甘落后的她也跃跃欲试想创业。对于她来说,创业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开个家庭会议便可以开一家公司。于是在一次晚饭结束后,她便拿到了家庭投资的几百万启动资金,联合几位姐妹开了一家卖高端茶的公司。

一开始利用人脉和有效推广,创业势头很猛,也挣了不少钱,但半年后她生完孩子,一切都变了。女人生孩子前和生孩子后,价值观往往会发生剧变,就像我生完女儿,整个人都被这个小小的生物给软化了。这位朋友生完儿子后,也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孩子身上。她当时坚持一个原则:无论如何都不要加班,按时回家陪伴孩子,晚上不加班,周六、周日不加班,额外的会议不参加,只要是休息日,公司再重要的活动她也不参加。一开始合伙人觉得这也无妨吧。可是没过几个月,公司里其他高管开始抱怨,因为她的不参与,很多需要及时批复的决策得不到回应,业务对接部门怨声载道,由于她的地位,场面一度很尴尬,又过了几个月,公司接到的订单少了五分之四,后来就宣布倒闭了。她很爱她的家庭和孩子,但创业需要你付出100%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与家庭兼顾”对于一个女性创业者来说是很啼笑皆非的问题,因为无人能兼顾,你总要牺牲一方来获取另一方的成就。

但是对于女性来讲,兼顾工作与家庭好像又是我们身上天然背负的一个枷锁。如果我们没有兼顾,我们内心就会有愧疚感,这种愧疚心理折磨着自己不说,它还起不了任何正面的作用,只会让教育变质,你觉得对不起他,平时没有陪伴他,因此便会什么事情都顺着孩子的性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愧疚感会使你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宠溺。我们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想法所绑架,你要照顾好家庭,你要锻炼身体,你要做一个好孩子,孝顺老人,等等,但实际上这并不现实。

一位女性在生活中要扮演很多角色,丈夫的妻子,公婆的儿媳,母亲的女儿,孩子的妈妈。而创业女性的角色就更多了,企业的领导,投资人的伙伴,会议桌上的谈判者,等等。无论哪个具体的角色,完全投入只做一个角色,女人到最后势必失去自我,而十全十美地在各个角色中做到平衡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与竭力维持每个角色的平衡相比,自由独立地成为自己更为重要,你要清楚你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我觉得母职虽然是女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女性需要超越家庭关系的束缚去追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不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寄托于家庭与婚姻。现实中,当下的中国仍处于男权文化体制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要求一个女人必须把自己完全奉献给家庭,把原本能发挥更多创造力的生命交给锅碗瓢盆,交给“奉献自我”。我觉得大多数中国的女性一辈子都被困在那里,她们不敢打破这个文化体制去追求自由,但新女性对于自由的追求太重要了。

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对我的要求不是高,而是按照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去设定对我的期望。比如我妈妈特别期待我留在大学里面,这是她的安全区域,她觉得这对女孩子来说是很稳定的选择,对于我去企业工作就表示不能理解。而当我一边工作还一边开婚纱店的时候,她就更不理解了,更别提我从企业辞职,怀孕,开淘宝店,卖纸尿裤,创业,这一长串的经历,她都不理解。

记得有一次已经断货几天的纸尿裤到货了,送货司机因家中有事来不及立刻送到仓库,我当时特别着急,怕影响顾客需求,就让司机把货先送到我家里,然后自己把几十箱纸尿裤一箱箱扛到了客厅里,那时候我爸妈恰好在家里帮忙带我的女儿,他们看到了特别心疼,就对我唠叨:“你说你,北大硕士毕业,在外企干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做生意,还把自己折腾得这么灰头土脸,家里又不缺你挣的那份钱。”

可能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已经过了我创业一定要让他们支持的地步,我想好了就会去做,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到开心,不希望他们因为我创业而感到羞愧,更不想因为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吃点苦,让他们心头疼。所以我就跟爸妈说,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哪怕我是一个不知名的小老板,但我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开心,你们不要为我焦虑。

我妈对于我“奇葩”的做法虽然都不太理解,但她真的非常爱我,现在她会自己在网上搜我最近在干吗,把关于我的报道发到我们的微信家庭群里面,我能在许多方面体会到她对我的爱和试图逐渐理解我的那份心情。

法国17世纪天才哲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

“把握现在:我们完全是被过去和未来占据着,我们从没有真正生活过,我们在希望里生活,我们准备着幸福……”

一个拥有自由的女人,更容易快乐,也容易感知幸福。她从来都不会活在别人给她界定的角色里,她肯定会从别人给她界定的自我社会中闯出来,从“一个女人应该怎样怎样”中解放出来,重视自己内心的声音胜过重视别人的眼光,越过阻碍,去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

法国人的精神中有三大支柱:自由,平等,博爱。其中“自由”被摆在了首位,就连当初送给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礼物,法国人都选择了自由女神像。

这也是我想给女儿做的榜样,我不想让下一代的孩子再承担任何压力,面对父母的任何期望,我希望从我的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她的人生便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宛如羽毛,只做自由的自己就够了。

03 全职妈妈是一种选择,拒绝焦虑与悲壮

『只要一个人活得足够精彩,就能创造出属于他的品牌。』

前段时间,有一篇标题叫《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转发,以至于大晚上我终于可以闲下来以“葛优躺”刷朋友圈时,刷了几屏,还能看到它的影子,而且几乎每个转发的妈妈都配上一长段文字深深反思自己做得多么多么不好,愧对了孩子,发誓今后一定要重新做个好妈妈。

秉承着一切极端论断都是无良鸡汤的标准,当下一个女人生了娃成为妈妈后,很容易就会被这些毒鸡汤打上职场妈妈或全职妈妈的标签:如果你是一位职场妈妈吧,它煽动你的爱子情深,让你觉得自己没有陪孩子足够多的时间,不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的妈妈,一定就是对不起孩子的不合格的妈妈;另一个极端论断,则将炮筒对准了全职妈妈,它炮轰你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就是自我放弃,对不起自己。

横竖,女人生完孩子选择哪一方都是错。

你有没有想过,事实并不是如此,虽然刚生完孩子那段时间,大多数女性确实处在往职场走还是往家庭走的两难状态,但每位妈妈在做出决定之前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像《奇葩说》里马薇薇曾说的:难做的决定是两个都不太好的决定中,你选了一个自己相对能承担的。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家庭,老公一个人的收入很难撑起一个家,作为妻子必须工作;家庭条件优越些,但由于仍然喜欢职场的节奏,所以选择继续步入职场打拼;不想走进压力山大的工作环境,安心于做一位全职主妇,陪陪孩子,做饭洗衣服买菜,家庭主妇即是理想选择。

职场妈妈也好,全职妈妈也好,每一个选择都曾是自己综合了各个因素,做出的合理选择。一个真正具有独立成熟人格的妈妈,她总晓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安心、不抱怨、不愧疚,能在所处之地扎根生花,爱自己每一个真心诚实的瞬间。而不是像那篇挣广告费的文章里所说,自己做了选择之后再去抱怨埋怨,甚至幼稚得骂自己浑蛋。那为什么咪蒙那篇文章还会刷屏了?因为它恰恰迎合了妈妈们这种“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抱怨”的特质。相比于职场妈妈,全职妈妈的怨气更重。如果她再写一篇“全职妈妈,都该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肯定更是无数人追捧。

我觉得好多女性总把自己摆在一个牺牲者和奉献者的角色中,她做了任何事情都会抱怨,最经典的话就是“我为你们所有人服务、牺牲,你们竟然不知道感恩”,她用这一论断控制了整个家庭,非常可怕。

“孩子,妈妈为你牺牲了一切,你将来要好好孝顺妈妈,要有出息。”

“老公,我把自己的时间都给了这个家,你不能背叛我,要是那样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什么都做了,婆婆还是欺负到我头上,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

这可能是中国几千年来沿袭下来的家庭传统,中国人很习惯以亲情来绑架自己的家人,以爱的名义,实行亲情绑架,奉献绑架,因为付出了自己,她会觉得老公欠她的,全家人都欠她的,全世界都欠她的,这是一个很恐怖的状态。如果你正处于这种抱怨的状态,请速速清醒过来。

首先你做的任何决定都应该是你个人成熟的决定,既然做了这么一个决定,就没有任何人欠你。家庭里的规则就是:如果你干了,那就是你真的愿意干;如果你真的不愿意干,那就别干。千万不要凭着你干了一件事,而要求别人去干另外一件事作为报答。当然,这些决定需要和家人充分沟通,相信最终他们会支持你。

选择做一名全职妈妈也是如此,你做了全职妈妈,是因为你现在真的需要做全职妈妈。为什么一些全职妈妈喜欢抱怨?是因为她最终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她不认为她的决定是她的决定,而认为“做全职妈妈”的决定是全家人的决定。其实不然,就算你做全职妈妈是为了照顾整个家庭,这个决定是一个家庭的决定,但它归根结底却是个人的选择,个人既然“做了”和“接受了”这个选择,那就去做好。在我们的大社会环境,人们只说全职妈妈心里有苦,但其实全职妈妈的生活并不都是苦。全职妈妈这一选择有好有坏,你多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了在家庭的闲暇和心灵放松时间,不用到职场去撕扯谈判,不用再去面对许多环境和职场的险恶。

但是这个选择肯定也有不好的方面,全世界没有一个决定只有好的结果,如果一个决定的结果全是好的,还要做什么决定,所有人都扑上去了。现实一点,睁开眼睛去看看更长远的地方,也接受每个决定中让你痛苦的部分,没有人能拒绝不好的部分,但是有人选择不去抱怨。不抱怨的人,往往也会让快乐成为自己行为的底线,拥有珍惜快乐的能力。如果感到不快乐,就撤出来,再换个选择让自己快乐起来,要知道快乐开心的人会招来好运气。妈妈的心态一旦摆正了,看清楚了现实,就很容易消除掉内心的焦虑和抱怨,然后再去做全职妈妈会开心很多。

我认识一位全职妈妈,“从业”前曾是某家庭刊物的主编,她每次参加聚餐都打扮得像个少女,真实年纪40多岁,但看起来像20岁出头一样,完全看不出来她已经是两个女孩的妈妈了。各式各样的帽子数百个,蕾丝边的裙子,颜色鲜艳的鞋子,她的帽子裙子首饰占了家里整整三大衣柜,时不时就在朋友圈里搞个断舍离99元大甩卖活动,旧的流通,新的进来。她是全职妈妈,但她很忙,她除了接孩子上下学做饭之外,还忙着画画、写书、带娃旅行,给自己买三个月以后就要倒手的新衣服。你永远都不会听到她在抱怨,反而我们很多朋友遇到了堵心的事情都找她倾诉,她也总能给出宽心得体的意见。最近我看到她又在自学服装设计,现在她的两个小女儿穿的背带裤、方格裙、日式毛衣,都是她自己制作的,还有很多朋友在她朋友圈留言,要求给自己孩子定制。

有些人只看到全职妈妈抱怨的苦,做饭,洗衣服,脱离了社会,失去了自我价值,全职妈妈等于变丑、变老、丈夫出轨。前段时间《我的前半生》特别火,曾经美丽的罗子君,在家做了几年全职太太,却被一个平凡女人夺走丈夫,这使得罗子君不得不坚强,重新走上社会去拥有自己的事业,变得美丽,最终遇到了一个更值得爱的男人。

据公开调查数据显示:有50.16%的离婚是由于第三者插足,对方出轨是产生离婚想法的首要因素。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否想到过——如果男方产生了想要出轨的念头,根本原因只是配偶变成了全职妈妈吗?只能说全职妈妈一旦遭遇老公出轨,该如何生存是一个难题。“30多岁的全职妈妈被离婚了,老公出轨,她没工作还得带孩子,重新出去找工作也没人要,不工作怎么养孩子养自己?”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摆在眼前。从这个角度来说,全职妈妈的确是“高危”职业。在《我的前半生》的影响下,最近这段时间全职妈妈们的安全感几乎陷入低谷,有很多朋友来聊天说,自己在家没有收入,特别地不踏实,问我该怎么办。

怎么说呢,工作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提高安全感的一个因素,但对于是否要全职,我却认为是因人而异的。每家情况都不一样,没办法给出标准答案。如果我们在家已然是困境重重,家人不理解,自己不开心,而且无法从家庭土壤中汲取到更有用的养分,那么出去找工作,未尝不是解决办法。当我们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就可以随心地为自己为孩子买买买,而非每个月手心向上地要钱,心生愧疚地砍掉自己的置装费,在黄脸婆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一个朝气蓬勃的妈妈,势必会比困顿纠结的妈妈更能给自己,也给孩子安全感。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同事因为生娃辞职回家做了两年的全职妈妈,大家印象中聪明伶俐的女孩子,慢慢变成了朋友圈里每天抱怨生活的家庭妇女——从最初的孩子哭闹、睡不好觉到婆婆难相处、老公嫌弃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后来我跟她说,你还是回来工作吧。我给你留个位子,你要是能在两个月之内重新把当初的自己找回来,我就可以继续留下你。她最开始还犹豫,我工作了,孩子那么小怎么办呢?家里谁做饭呢?老公会不会不支持?家里会不会反对……我摇摇头,说那你想想吧。最后,那个女孩子痛定思痛,最终还是决定出来工作了。在我的团队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再看她的朋友圈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她整个人的气象一新,那是灵魂重新恢复了活力的样子。不光如此,从前因为新生儿而变得不融洽的家庭关系,也因为她自身的改变而越来越顺滑,和家人关系也变得更好了。如果我们有强大的内心、独立的灵魂,更有家人的支持理解,那么又何必因为全职而患得患失呢?

有一位曾在外企打拼过的全职妈妈朋友,为了她先生的工作辗转世界各地。她跟我说,看到所谓“全职妈妈都是靠老公,不独立,没办法掌握自己的人生,活该被小三”等论调,就觉得特别可笑,而且那是一个完全中国式的论调。如果有机会,她也希望在自己的事业上开拓一片疆土,但如果需要牺牲事业来照顾家庭、教育子女,她认为也没有任何不妥,不过就是换个地方发光发热。

我对于她有勇气在不同情况下做不同的选择,更敢于承担不同选择所带来的风险,由衷点赞。《奇葩说》有一期的节目就讨论过这个问题——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不是浪费?台湾艺人寇乃馨的一番话真是大快人心,大概是说: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吗?对吗?那你们到底认为什么样的女生可以做全职太太啊!是低学历的吗?是没有念书的吗?不学习的吗?是没有能力的才做全职太太吗?……一个好的全职太太,不只是要顾柴米油盐酱醋茶,她还要成为男人的心灵支柱和全家人的黏合剂:孩子吵架,她要负责排解;孩子和他的父亲关系不太好,她要做中间的桥梁。试问这样的工作,没能力的人怎么做得到?

的确,我身边有不少全职妈妈就是这样,带娃的同时也都努力给自己别样的生活。比如,之前曾是报社资深记者的朋友现在做起了自由撰稿人,有个喜欢给宝宝拍照的闺密当起了兼职妈妈摄影师,而我们的一个女同事因为喜欢买买买和分享带娃的经验做了公众号,照样也是吸粉无数,做得风生水起。

为什么全职太太就不能拥有自己的魅力呢?为什么必须走上社会才能变得漂亮呢?漂亮不该是女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吗?即便是全职太太,也可以是光彩照人、充满魅力的全职太太啊,为什么容易和社会脱轨?相比而言,我觉得上班族更容易走进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北上广许多上班族都是三点一线,住处、公司、地铁,除了公司部门内熟悉的一些同事,谁都不认识。

接触社会和脱离社会的本质还是由个人的性格和对自己的要求所决定的,而不是用有没有一份工作去衡量。我们应该自信一点,即便没有工作,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特别是在这个创业被恩赐的互联网时代,全民社交已经成为可能,品牌属于单一的个人,只要一个人活得足够精彩,就能创造出属于他的品牌。这就如微信宣传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特别喜欢一个叫李子柒的超级网红。她原来是一个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姑娘,后来回到大山里,跟自己的奶奶在一起,她把山里面砍柴、捞鱼、做排骨、酿酒、做汉朝胭脂的过程全部拍成视频了,然后她成为“古风美食第一人”,她的每条微博下面几乎都有成万条评论,影响力赶上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明星。你说,李子柒的行为叫脱离社会还是接触社会呢?

互联网让整个世界变小了,全民社交时代更是给了每个人进入社会的不同姿势和路径,想接触社会简直太方便了。如果你在这个时代都没有办法做一个不脱离社会的人,那你真的注定是一个反社会的人,你都不要求自己接触社会。每天窝在沙发里在QQ群里卖闲置二手东西,都算是接触社会。所以绝对不可能因为做全职妈妈就脱离了社会,反而是全职妈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别人花时间做单一性质的工作时,全职妈妈则处于一个开放的空间,个人能干的事太多太多:比如你喜欢整理家务,可以把叠衣服的方法画下来,拍成视频,做一个家务整理术达人,像日本关于整理术书籍的作者近藤麻理惠;如果你很擅长照顾小孩,也可以把照顾小孩的心得写下来,开个母婴教育的公众号,成为一个育儿达人,像年糕妈妈;如果你是一位美食家,很喜欢做饭,也可以录成短视频,给更多妈妈分享独特的月子餐;爱招呼人买东西,你可以天天开团购赚钱;即便你什么都不会,只会穿衣服打扮臭美,也可以成为一个美妆达人。太多太多方法了。所以说,如果一个女人看上去很美,或者事业很成功,或者天天逛街交友聚会,或者和孩子腻在一起,她必然要牺牲掉其他某些部分。牺牲哪些,见仁见智,都是个人选择。选了,就不要后悔,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在未来,人们不会把工作看得那么重要。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时代,把从事农业的人挤压出70%,推着整个社会直接进入到了第二次产业;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又直接把工厂的工人挤压出70%,进入到了第三个产业。那下一个时代呢?第三产业是现在大家对着电脑待在办公室里上班,下一个时代是无人零售,无人机,无人配送,连整个第三产业都不需要人了,现在就相当于农业不需要人了,工业不需要人了,以后连服务业都不需要人了,人干什么去了呢?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人去创造他自己了。

未来的人不再需要像公司这样的集体法人组织,个人在家里,在野外,在田地里,也能工作挣钱,关键是你有没有将自己的工作从“卑微的没有想象力的工作”,变成“发挥个人想象力、自我个性的工作”。

科技的发展推着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会让人类实现最终诗意栖息的梦想,用各种社交网络完成自己社会人的使命。有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只要你是有趣的,只要你自己活得足够精彩,在哪里都会熠熠生辉。

04 人生有无数种活法,记得把注下到自己身上

『输赢的荣辱感,才让自己找回“棋是自己的”这个真相。』

小区附近经常有老人聚伙下棋,虽然总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但好玩的是,每次我和女儿路过时,总会看到七八个围观者在叽叽喳喳地帮忙指导。

“走卒啊!”

“跳马,跳马!”

有一次女儿停下来围观,我也跟着瞧了几眼,发现被一群人围着下棋的老先生也很有趣,他竟然在等着身后意见不一的军师团给支着儿,女儿问我老爷爷们在干什么,我支支吾吾说:“下棋。”

但是心里却嘀咕着:这也叫下棋?

人生也如下棋,走完一步都需要决定如何走下一步,但现实中许多人把这个决定权让给了别人,每一步都希望从他人那里听取意见,就像我们小区那位等着军师团支着儿的老先生。他们往往忘了这盘棋其实是属于自己的,仿佛因为采用的是别人的意见和决定,自己就不用再为自己人生的成败与否、自由与否负责了。大多数人不亲自动动脑子,好好去走人生这盘棋,直到走到最后,棋成了死棋,后面吱吱哇哇的军师团都不吱声了,才惊呼“哎呀,死了死了,我这盘棋是要输了”。输赢的荣辱感,才让自己找回“棋是自己的”这个真相。

有时候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把人生下注的权利让给别人,这个问题我也和创业的朋友们讨论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对自己的人生亲自做决定,大多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懒;

二是怯;

三是不自信。

人生担责任才好玩,如果只做一个被领导者,失去了给人生下注的权利,就成了一个被别人意愿控制的人偶,虽然不用体验做决定时的挣扎,但是同样体验不到做决定时的乐趣。

从小到大,我喜欢在游戏规则之外另创一些规则,做决定,做决策,这些能主导游戏输赢的环节,我从来不会轻易让给别人。

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还在西安念中学时,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大合唱比赛,高二那年的大合唱比赛,学校规定的曲目是国歌,各班级可以再自由选取一个参赛曲目。接到通知要求后,作为班长的我就开始想怎么能让班级获胜。首先得知己知彼吧,于是开始打探其他班级的情况,发现别的班级的第二首都选了《洪湖水浪打浪》《打靶归来》这些革命歌曲。虽然学校要求第一首必须唱国歌,但是并没有限制第二首的选曲范围,大家的思维大多局限在自己设定的圈圈里,自然而然就选了红歌。

我琢磨了又琢磨,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国歌唱完后下一首歌一定要强对比,让整个场面欢乐起来,留给观众一个超嗨的印象,这样才能异中取胜。怎么实现这个反差呢?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唱《大风车》,对,就是小时候每天晚上6点钟准时等待的动画节目的主题曲《大风车》。没有哪首歌能比这首歌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也没有哪首歌比这首歌更适合少年人来唱。

这个决定一做出来,我就跟班里的骨干开会,说这次合唱要玩点酷的,大家一听很兴奋,争先抢后问:“怎么个酷法?”

“唱《大风车》。”

班里的同学觉得好玩,就赞成了。剩下的由我来负责说服老师,我跑到办公室跟班主任说:“老师,这次合唱我们想拿第一。”

老师一听:“那敢情好啊,但是第一可不那么好得。”

我把如何如何来操作讲给班主任听,他觉得我们的想法和准备都很全面,说可以,你们放手去做吧。结果那次大合唱,我们班唱完精神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之后,排了一个特别活泼可爱的阵仗,唱了一首被改编过的超嗨的《大风车》,台下瞬间轰动了,掌声不断,很多人捧腹大笑,我们班轻轻松松赢得了第一。

那次合唱让我明白,一旦决策做出来之后,如果你知道它能让你赢,那就突破重重困难去争取,争取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争取说服你的领导者,争取把整个决策踏踏实实落实下来。

几年时间,蜜芽从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1000人的企业,每天需要做无数个决定,可以说一天要做以前一年的决定,一年做5000多个决定。每个决定都牵扯到许多金钱方面的投资,数字光听起来就很刺激,决定被实施后会有一大串精彩的结果跟着过来,无论好坏,作为决策人的我都得去承担下来。我个人很享受这个过程,刺激、挣扎,有失望,也有希望和盼望。所以怕做决策的人,千万别创业,创业之后天天需要你做惊心动魄的决定,还要在企业发展壮大后,学会如何放手,把决策权交给别人。

很多人在决策这件事上面学不会放手,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到这种人,比如朋友问你晚上吃什么,你说吃烧烤吧,征询你建议的人会咂巴咂巴嘴说,烧烤啊,烧烤好热啊……脾气好的人会再提出一个意见,要不去吃火锅?火锅啊,火锅昨天刚吃了,弄到最后大家都烦了,反驳一句,那你来决定啊。那些自己不做决策,还嫌弃别人的决策不好的人,才是最该反对的。

选择了一家餐馆,好吃也要吃,不好吃就记住教训,下次不在选择范围之内了。但是做决策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两种人生都可以很快乐,最不快乐的是中间那种自己不做决策,还不停抱怨的人。做决策的人会一直善于做决策。放到企业运营中,关于App页面新功能这个决策我不做,让给部门高管去做,那他一旦做了决策,我一定会支持,不可能一个人做公司所有的决策,一定要学会分权,让管理层和高层帮你做决策。创业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你拥有做决策的能力,也需要你有支持别人做决策的能力。做决策这件事情,不光考验一个创业者的决策能力,还考验他的风险承担魄力、执行力和领导力。

人生就是个困局,前半生被环境影响,被所处的教育、父母的希望影响,你不清楚自己的选择到底是什么,但总有一天会需要你亲自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走到那一个时刻,千万不要失去对自己的人生下注的权利,你可以失去一个订单,失去一些钱,失去让你觉得痛心的东西,但绝不要失去下注的权利,而且下注的机会越多越好,因为下注的机会越多,自己掌握人生走向的机会就越大。否则只能停滞不前,或者随波逐流。

新闻上会时不时报道诸如北大、清华高才生“回家养猪”“在西单开煎饼铺子”“卖臭豆腐”这样的新闻,有些人看到这样的新闻会觉得这些人岂不是北大、清华都白念了,但我认为恰恰是这些人证明了北大、清华教育的真正价值,没有人想过他们做这些决定背后经过了怎样的挣扎,拥有怎样的勇气才能脱掉那层属于北大、清华的光环,迎着众人鄙视的眼光,去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无论结果成败,他们赢得了我的尊重。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在自己身上下过注,命运带给他的好运或坏运,他全盘接受并且从未反抗过,另一些人则不用下注,生下来就大富大贵,一副好牌,从来都不用担心金钱和未来,在出生前爹妈就帮他赢得了人生,只能说他这一辈子都没下注的机会。

据传金腰带拳王梅威瑟在与麦格雷戈对阵时,比赛之前在T-Mobile Arena上投下500万美元的赌注,赌自己击败麦格雷戈。后来一名记者问麦格雷戈是否会赌自己击败梅威瑟,如果赌的话会下注多少。

麦格雷戈说:“也许会,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我会赢。但我认为梅威瑟的赌博习惯很不好。所以,我关注的是战斗,而不是赌博。”

那场对阵可谓非常精彩,但是比起结果来,我觉得梅威瑟和麦格雷戈都同样是将赌注下在了自己身上的人。只不过一个是用金钱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而另一个是在内心中已然坚定了赢得胜利的信心。人一辈子有许多活法和过法,你要随波逐流,还是要饱满热烈,随波逐流要对自己的放任所获得的最终结果负责,而饱满热烈则需要接受困难和痛苦迎头而上,一旦突破了这层困难和痛苦,人就会往前走。

要想想,我们总会活到老死的那一天,总会死翘翘,最后大家都是平等的,和出生时一模一样,什么都带不走,但有些东西能留下来,那就是你欢畅热烈地度过生命中每个当下的精彩体验。这是每个人拥有的不一样的东西,让自己感到快乐、舒爽、活着的方式。

人这一生有无数种活法,记得把注下到自己身上。

05 “我相信你”其实是我相信自己

『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判断,一旦决定信任了,那就信任下去,出了乱子也要敢于承担自己判断失误的后果。』

最近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说现代社会缺乏信任机制,人心不古,就连同床共寝的夫妻都不知道心里在打什么算盘,最后都会以一声长叹来收尾:

唉,谈恋爱真累!

唉,创业真累!

唉,结婚真累!

唉,活着真特么累!

好了,这顿咱们要不去吃火锅散散心?

是啊,我不否认他们的这些抱怨:找合伙人创业,说不定对方会卷钱跑路;结个婚说不定妻子会出轨,甚至孩子都可能是替别人养的;让婆婆来带孩子,当妈的整天担心会不会给孩子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老板付高工资录用一位员工,说不定其才能不在做业绩上而在吹牛上……各种各样的信任困境摆在面前,一旦陷进去,人心想不累都难。

信任,看不着摸不到,没有气味没有形状,它就像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空气一样,看似可有可无,可一旦少了信任,一切都仿佛失去了太阳的光源,注定走向衰落,而我们又常常在信任上栽跟头,因为人们很容易相信别人,但很难给予其信任。

比如面对一个陌生人,你对他有很好的第一印象,你感觉这个人衣着光鲜为人正派,如果开个宝马跑车,那就更增加了你对他的好感,但是在你不了解他真实的实力和真实性格的情况下,你会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他吗?会把重要的岗位交接给他吗?会把钱借给他吗?相信很多人想也不想,会直接选择“否”。谁也无法预测对方能否承担你的信任,是否会给你的信任以积极回报。相比于相信而言,信任比相信多了一层委任,触及个人利益问题,它比相信更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今年毕业季来临前夕,为了给蜜芽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在全国高校做了一圈庞大的管培生校招活动。在展开这次校招前,我跟公司全体HR开了个会议,提出了管培生招入后的四个管理要求:第一个是绝对不让这些孩子做职能部门,而是直接让他们去接触业务,做硬活,拼业绩,让他们在最年轻的时候走到电商的前线去,切切实实和电商最核心部门打交道。

因为你如果在他们最富有拼劲和创造力的年纪把他们放到职能部门,用端茶倒水考验年轻人,对他们宝贵的青春太过残忍。

第二个要求就是给足机会。我们采取了管培生轮岗制,每个管培生有三次转岗机会,初始岗位随便选择,即便他想做总裁助理也会让他做,但初始岗位一定得干满三个月,三个月后可以申请换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三个要求是不预设。如果一个管培生干得很好,虽然他是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年纪很轻,但职位可以立即升上去,不能因为他的年纪和资历就限制他的职位,也就是说,现在他的leader(领导)是A,如果干得好,他可以让leader变成自己的下级。

第四个是一定给足钱。因为我自己当时从北大毕业初入社会的时候,深深体会过那种巨大落差,毕业前以为自己是北大的,那可是天之骄子啊,还PK掉那么多人进了五百强做管培生。但又怎么样呢?我从学校出来,需要找房子,需要交房租,五百强企业给的工资交完房租后,只够吃饭、买些便宜的衣服和化妆品,人从清高的天之骄子一下子沦落到在刘家窑和别人合租三居室的社会女青年。那时候,20岁刚出头的我常常坐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怀疑人生,上班怀疑人生,下班也怀疑人生,走到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更怀疑人生。所以蜜芽一定要给这些刚从大学毕业的管培生租房子,付能让他们过上体面生活的工资。

这四个要求提出来之后,立即遭到全体HR的反对,就连一向支持我的HR高管这次也不再站在我这边,跟着我们一起做校招的人员,作为局外人也眯缝着眼睛,心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点抽风,为什么要给还不了解实力的年轻人提供这么多机会,下那么大成本?

在他们的理念中,给年轻人机会可以,但先得做出来成绩,先干杂活试练试练,再判断他们能不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即使做出来成绩,机会也要慢慢给,薪资和职位一旦加猛了,年轻人会浮躁。

两种相反的观点,两种不同的做法。无非就是职场中信不信任的问题,到底是等着他做出成绩再给予信任,还是一开始就给予信任。我选择了第二种,后来,这些孩子确实做出了惊人的成绩,招进来的10个管培生,其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在半年内就把业绩从1000万做到了4000万。

从招聘管培生这件事上,我对信任有了深层的认识,其实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更好与更坏过,任何时代任何时候,不管人类原始还是现代,均会遭遇信任困境,人们一边期待着他人的信任,一边又为难着是否要信任他人。

被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信任是双向的,你信任他人的时候,他们能够因为你的信任减轻压力和负担,也能因为你的信任更具有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信任年轻人这件事情上,信任比不信任能带来更多效益。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了信任的另一面。前段时间,我在外面谈事情,忽然接到了家人的电话,亲人特别突然地进了重症病房,电话里也讲不清楚怎么回事。那天已经很晚了,我立马买了机票调车去了机场,半夜赶到了西安,又从机场火速赶到医院,当我披头散发出现在重症病房门口时,抓住主治医生问了一堆问题:血糖怎么样?病历让我看看。血压多少?……

那位医生退后几步毫不客气地问:“你要干什么?”

我说我要了解情况啊。

他说:“你别跟我说话,你必须在这里写上‘一切均为家属自愿,一切与医生无关’。”我皱着眉头吃惊地看着他,心想他怎么这样?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们明天也可以选择转院,转到你们当地的医院。”

原来,他把披头散发半夜闯到病房的我当成“医闹”了。现实中不缺少“医闹”,他们大多像我一样三更半夜堵在医院门口,披头散发抓住医生要病历。我反应过来后,立即原谅了这位医生。

当时的我特别沮丧,倚着医院的白色墙壁开始思考起人生来,我能怪他吗?我不能怪他,因为他或许受过伤害,看到过医闹,或看了电视上报道过的诸多医闹。我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换个更好的姿态,更理智理性的姿态再和他交流。后来也确实如此,等我平静下来后,他发现我不是个医闹,语气缓和了不少。

我忽然理解了,原来信任别人,本质上是要信任自己。

在人与人信任的关系中,信任从来都不是平常人理解的“我信任你”的字面意思,“我相信你”的前提是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愿意首先以善意去信任他人,愿意首先做一个可靠的人,愿意把别人的信任承接住,我不乱来,我不胡闹,别人向我施以信任时,我能把这份信任照顾好,并回报以感激。

别人把事情推行到何种程度,是优秀还是糟糕,谁也无法提前做任何预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信任是内发的,当一个人自己足够好、足够优秀、层次足够高的时候,他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信任他人。事实上也是如此,你看那些成功的老者,他们往往更宽容,更容易信任他人。

所以当你开口抱怨一个人不靠谱时,当你担心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时,请马上闭上嘴巴取消担心,跟自己说:不是别人靠谱不靠谱,而是自己多靠谱;不是别人值不值得信任,是我要不要信任。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判断,一旦决定信任了,那就信任下去,出了乱子也要敢于承担自己判断失误的后果。而事实上,就像我信赖管培生一样,不信任比信任的成本要大得多。

曾经和女儿一起阅读时,读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许读完它我们对信任的魔力就又多了一层理解。

故事里讲述了美国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他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奶奶。爷爷去世后,不懂英文的奶奶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原先的小镇上,在爷爷的葬礼结束后小约翰的父母留给了奶奶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一年后约翰欢天喜地来到奶奶家后,发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他的奶奶喜欢把钱放在窗台上,一把钱,有零有整,每次出门买东西,老奶奶都会把钱全部拿走。约翰问奶奶这钱怎么放在窗台上,要是窗子开了被人随手拿走了怎么办,他建议奶奶把钱放在电视柜上面,奶奶说从来没有丢过钱,不会有人拿她的钱的。即便如此,她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可第二天她买东西回来后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就帮她整理好,放在电视柜上。可是到了第三天,约翰发现三天过去了,奶奶一直在买东西,钱不但没有少,而且还增加了几十美元!他打电话给父亲,父亲查了查当时留下的银行账户,更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个银行账户的钱竟然一分未动。在第四天,奶奶又上街买东西时,约翰就偷偷跟在了后面,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他发现,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的钞票,其他商贩也是一样,有的甚至还多找给她钱,原来这些居民都在默默地帮着没有依靠的老人。他找到了镇长,本来想感谢小镇的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却说:

“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信任真的具有某种神奇的魔法,它可以生出许多令人惊喜的新事物,不是说要盲目地信任他人,而是要有信任的信心和勇气,在决定相信下去的时候,那个变好的自己有胆量和底气接得住自己选择的信任,与此同时,信任也会回报你丰厚的奖赏。

不信的话,不妨试一试。

如果你试了,感谢你对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