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种文化类型”划分法
关于舞蹈文化类型的划分,笔者宏观地研究了各民族仍在流传的民间舞蹈,并按舞蹈文化的特殊性,从动态形象入手,对各种文化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按综合性的划分法把中国民间舞蹈分为: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绿洲文化型等五种类型。
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形成中国文化的特点,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三大平原区,延伸到其他江河流域以及西南云贵高原的丘陵河谷地带,主要是农业经济区,民间舞蹈属于农耕文化型。东起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沿蒙古草原直到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生活在草原、森林的民族中,尚有游牧、狩猎以及渔猎经济遗存的草原文化区,民间舞蹈属于草原文化型。中国东南有五大海区与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居民以农、渔互补经济为主,其民间舞蹈属于海洋文化型。位于西南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宗教色彩,使该地区文化具有农、牧、宗教三者合一的特点,其民间舞蹈属于农牧文化型;新疆在古代丝绸之路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当地民族创造并形成了融农、牧、商业为一体的绿洲文化,民间舞蹈属于绿洲文化型。
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农耕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中国民间舞蹈中,也以农耕文化型者居多,并成为五种文化型中的第一类型。骑牧与狩猎民族所创造并带有流动性的草原文化,和较安定的农耕文化相比,其发展的速度虽缓慢一些,但它们代表着广大草原地区诸多民族的文化,为农耕文化所不能替代,某些方面(尤其在音乐舞蹈上)它比农耕文化更具有质朴纯真的特点,因此,精湛的农耕文化与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是五种文化类型之基础,其他三者是在此基础上派生而来的类型。
五种文化类型的动态形象特征与文化特点,大致有如下:
农耕文化型——安详、优美的动律:因地理环境与劳动方式之别,而有粟作文化、稻作文化、原始遗存(刀耕火种)之分;语言属汉藏语系,多信仰佛教、道教以及祖先崇拜、多神崇拜等。其活动多与祭祀相结合又不违背农时,舞蹈动律安详、和谐,舞姿丰富、优美。表演形式多样,道具舞居多,并讲究乐舞结合与队形画面之变化。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傣族、朝鲜族等民族的舞蹈,均属此类型。
草原文化型——“天之骄子”的英姿:人们多居住在草原上的毡帐(古穹庐遗风)中,以从事狩猎、游牧与畜牧业为主;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普遍信仰萨满教(或仍有原始信仰的遗存)。舞蹈以小型为主,风格粗犷、豪放,手臂开阔有力,肩部、腰部动作丰富,步法虽少,但其表演丰富,多展示天鹅般的优美,如雄鹰之矫健,以及乘马驰骋的风采。并以双人自娱性对舞居多。蒙古、哈萨克、鄂伦春等民族的舞蹈,都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
海洋文化型——人海和谐的心态:中国东部的沿海地区,人们虽临海生活从事鱼盐之业,但也从事农耕,除信仰佛、道教外,还崇信民间海神——“妈祖”。因受太平洋的阻隔,宋代以前与海外的交往较少,舞蹈形式多与农耕文化型相同,只是渲染了海洋的色彩,并以“人海和谐”的心态,表达“天人合一”的观念。海岛上的黎族与高山族的雅美人,尚崇拜多神,并有相应的舞蹈。
农牧文化型——高原“一顺边”的美:人们居住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区或河谷地带,因海拔高度之差异,而从事农业、牧业、林业以及其他经济生活,并因长年在高原与山地上劳动生活,致使舞蹈形态别具一格,形成高原特有的“一顺边”的美。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或崇奉多神,虔诚的宗教心理,常融会于舞蹈动态之中。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兼有农、牧两种文化特征和宗教色彩。以藏族、羌族、纳西族的舞蹈最为典型。
绿洲文化型——丝绸古道的风韵:人们多居住在沙漠边缘绿洲上的村落,且多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从事农耕与畜牧为主,并兼营商业或手工业。语言多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但生活中仍有萨满教的观念与习俗之遗存。舞蹈具有绿洲文化的色彩,以及丝绸古道的风韵。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自娱性舞蹈中亦带有表演性成分,技艺性较高。今日的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中,仍有古代乐舞的风习,经常欢聚歌舞,以舞迎宾,舞蹈中带有商业文化的成分,继承并发展了古西域的乐舞文化。
五种文化类型中的每种类型的舞蹈,都包涵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因素和古代文化的遗存,研究中应对它们逐一地进行探索和比较研究,又要考虑到其他类型对本民族的文化影响。例如:属于农耕文化型的苗族舞蹈中,也带有“一顺边”的美;蒙古族的一些道具舞蹈中,却带有农耕文化的色彩;而信仰伊斯兰教,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哈萨克族,他们主要从事畜牧业,舞蹈中草原气息浓郁。这些由于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所形成的多种文化因素,正便于我们辨清一种民间舞蹈的源流始末及其发展的历史沿革。
舞蹈文化类型的动态特征,已经越千百年成为一个民族的审美习惯,不会轻易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主要是在舞蹈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动作与技艺,这种文化现象,犹如前述语言规律中“语法”变化之缓慢,应予充分注意。目前,狩猎与游牧生活已趋于消失,农业已走向机械化,青藏高原也已建立起现代工业,使当地的民间舞蹈融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使其类型增添了新的风貌,但是,其基本特征与传统的审美心理,仍然是其舞蹈文化的主干与伸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