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中国民间舞蹈的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民间舞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濒于失传的舞蹈得到抢救,一些渐被遗忘的舞蹈陆续得到发掘、整理和重新介绍。其中,许多民间舞蹈经过加工搬上舞台,一些舞蹈编导以民间舞为素材,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生活面貌的舞蹈节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民间舞蹈的发展。原来一些渲染着迷信色彩的舞蹈,如蒙古族的“安代舞”、壮族“师公舞”等已成为娱乐性舞蹈,四川巴山土家族的“跳丧”、德宏的“嘎光”,经过专业者的加工成为“巴山舞”、“新嘎光”等新群众舞蹈在当地推广,受到群众的欢迎。

本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央与地方先后成立了以表演中国民间舞蹈为主的艺术团体,一些兄弟民族与边远地区,也都有了本民族的专业或业余的歌舞团、队。中央与地方曾多次举办不同规模的全国、省、市、地区业余与专业的民间舞蹈、民间艺术会演,1980年秋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各兄弟民族优秀舞蹈节目荟萃一堂,丰富了首都舞台,促进了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与地方逐步建立了独立的中国民间舞蹈教学与研究机构,整理出包括部分民族和地区的中国民间舞蹈教材,在舞蹈学校、艺术院校中开设了名为“中国民间舞”的课程。各地教材多以本民族、地区为主,兼学其他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并经常交流经验,使教材日益完善。民间舞蹈的科学研究工作亦在逐步发展,并结合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等有关学科,进行初步的综合性研究。近年开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编辑与出版工作,更促进了中国民间舞蹈的收集、整理、创作、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发展。现在,中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反映时代生活的舞蹈艺术精品,涌现出众多著名舞蹈家,大批优秀的独舞、群舞、大型歌舞及舞剧节目,博得国内、外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