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镕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亻爱尼人的歌》听后

最近中央乐团合唱队在该团的星期音乐会上演出了作曲家张文纲同志的新作《figure_0017_0008尼人的歌》(管桦作词)。作者以抒情而富于色彩性的笔触画出了以下几个生动的画面:一、“黎明,青年突击队出工”——在晨雾弥漫的群山中,远远传来一声嘹亮而悠长的召唤,青年突击队员们唱着山歌,踏着豪迈的步子上工去了;二、“茶山情歌”——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们在茶林中愉快地劳动着。其中有一对青年男女在劳动中倾诉着他们的爱情;三、“孩子们的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欢快地游戏着。他们想把又香又甜的多依果和山荔枝送给毛主席;四、“欢乐的山寨”——节日里,人们欢庆丰收。共产党和毛主席给边疆人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他们在遥远的边疆热情地歌颂着伟大的共产党,歌颂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这是一部很有情趣的作品。听过之后,我有以下两点感受:一是作者所选取的这几个生活画面非常富于特性而且充满诗意。在这部作品中虽然并没有表现更宽广和复杂的斗争和劳动场面,但是通过这几幅生动而鲜明的画面,能一下子把我们带到边疆人民的生活气氛中去,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个民族剽悍而艰苦耐劳的精神面貌,并对她产生出无限的向往。作者之所以能抓住这些画面并将它在艺术上生动地再现出来,是和他曾经在云南和figure_0017_0009尼人一起生活、劳动过一个时期分不开的。二是不管作者有意无意地想创造什么特殊的音调和新鲜的表现手法,也还是由于那一段生活在作者脑海中聚集了丰富的民歌和饱满的想象,自然就相应产生出这种不一般化的结果来。的确,这部作品给听众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音调新鲜,手法新颖。

下面简单地谈谈从这个作品中我认为运用得很成功的创作手法:

在第一乐章中,作者用相当长一段器乐的引子来描写黎明。这里四度和声的运用很出色。飘忽、柔和、清澈、透明的音响正足以表现出山野中晨雾弥漫、清新凉爽的境界。这种富于色彩的和声手法在以后的乐章中还用不同的方式时时出现(主要在乐器演奏的部分)。幕后传来的召唤是很有特色的四个音的旋律片段:figure_0018_0010。这是figure_0018_0011尼族民歌特有的音调。因为它很有特性又简单易记,所以给人的印象非常之深。从整部作品的处理来看,作者已给这四个音的旋律赋予了“主导动机”的意义。亦即作者不但把它作为统一整部作品的音调,而且还为以后许多旋律作了铺垫。它像一股暗流一样贯穿着整部作品,似乎一直到最后才“流出地面”,在歌颂领袖时更有力地迸发出来。这是多么富于匠心的手法!接着作者用一首独特的进行曲表现青年突击队的出工。

figure_0018_0012

请注意有figure_0018_0013处就是前面提到的“主导动机”。这首进行曲沉着、明快,只是太短,音乐在这里好像还未完全“站住”似的。第二章主要是男女对唱。此对唱同我们所经常听到的一些男女对唱很不相同。女声充满柔情,男声则开朗而豪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性格特点。合唱的逐步加入很迷人,像人们的回应,又像山谷中的回声,把独唱烘托得很出色。在这段音乐中处处都潜伏着那个“主导动机”。如开始的合唱:

figure_0018_0014

以及男声独唱:

figure_0018_0015

这样的例子很多。第三章给人印象最深。这是因为它的旋律富于特性而又简单易记(这应该说是一个艺术表现手法的窍门)。开始钢琴奏出的四个单音使我们想起小喇叭的吹奏。这四个音是:

figure_0018_0016

(这里又潜伏着前面所提到的“主导动机”。)这段音乐单纯明快,其中独特的装饰音使人似乎还感受到一点调皮的意味。总之,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神态。作者本来就写过许多出色的儿童歌曲,我想那些经验在这里一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歌声的进入比小喇叭似的引子低五度(在音高的感觉上似乎是高四度)。这虽是一个细节,却无形中给人以很深的印象,高妙的艺术表现就应该是这样的。在这乐章的间奏中以及全曲其他的地方还充满了一些精致的调性对比,这都无形中给人以新鲜的印象。最后一章,开始仍用乐器的演奏来描写节日气氛。

接着进入豪迈的男声合唱:

figure_0019_0017

以及后来优美的女声合唱:

figure_0019_0018

(仍请注意figure_0019_0019中的音。)这两组合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稍感不足之处就是节日的气氛似乎还烘托得不够,以致这一乐章的重心整个转移到后面颂歌上去了,因此在听过这一章之后节日的印象反而不深了。应该说最后的合唱还是很有效果的,但是,由于前面还没有使人满足,因此总觉得结束还是有些草率。

这部作品有意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以上所谈的都是一些最易令人发觉的地方。一首好的作品有时的确要再三咀嚼才能体会到它更多的妙处。虽然发掘得不多,但就这几点,我想也就能够窥见作者艺术手法上的独到之处了。

据作者说,这部作品的构思本来是合唱队和乐队同等重要的。作者在构思时还有意把许多场面交给乐队表现。这次的演出是用钢琴来代替乐队,因为表现工具不同,所以在演出时不得不把许多原由乐队表现的段落删节了。听不到更完整的演出总感觉有些遗憾,因此我们极盼能听到这部作品的全貌。

(原载于《人民音乐》196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