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亲子共读的骑鲸之旅 2——资浅爸妈变成大胖鲸魔法种种
米尼写的诗
卡车装满了土
开向海边。
轰隆轰隆
卸货了。
卡车高兴
大海不高兴。
卡车装满了土
要去世界博览会。
轰隆轰隆
开进山里
翻跟斗了。
卡车不高兴
大山不高兴。
挖土机真的好棒哦,
天天和沙玩。
直直地开到海里面去,
弄脏了,弄脏了,
沙。
之前我曾说过,0-2岁的亲子共读,就像一场骑鲸之旅。我们在生命的海洋里遇到一只通具人性却无法表达的小鲸鱼,相互一见倾心。但它有自己无限无垠的好奇心,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浩瀚未知的大海。为了和它共游,你要诱哄它——甚至把自己伪装成另一只大胖鲸!
这部分,是写给孩子一岁半后,亲子共读已稍有基础,孩子表现出对书本的耐心与兴趣的父母的。在骑鲸之旅中获得共游权,仅仅是个开始。当与小鲸鱼们泅渡深海时,哪怕你对亲子共读毫无功利之心,仍然难免会被某种神秘的前途未卜感所包裹。大部分时候,你会困惑于:
这些都是非常大非常大的亲子共读问题。作为一个一周岁十个月的宝宝的妈妈,我也经常被击败,摔得鼻青脸肿。可后来有一天——想必你们也有这样的体会,真的会有奇迹似的某一天,当你们觉得漂浮在大海上,丧失方向感,因为屡战屡败,你们已经忘记这趟骑鲸之旅要去向何方了——突然,小鲸鱼向你靠近,天色微露曙光,你发现你们要去的幻想王国在及目可见的地平线上。
只要你真心为爱朗读,这一天一定会来到的。作为一个曾经历许多失败的人,我只能说说等待那一天到来之前,我自我励志似的运用过的一些魔法。
1 别用你的手表计算阅读时间
我经常着迷于计算亲子共读的时间。它时而无比漫长,时而稍纵即逝。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当孩子满怀赤子之心沉浸于与你共读时,时间是外化的无用之物。
曾有妈妈问我,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和米尼共读。我想精准回答,于是说:“四十五分钟。”——因为我下意识地认为一个一周岁十个月的孩子,听、看绘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顶多持续四十五分钟。可后来我留心计算了一下。刨除一天零零碎碎讲故事的时间,每天晚饭散步后(晚上七点半)至入睡(九点半)的两小时,我们确实都是在铺满书本的大床上蹦跳着度过的。
但这绝不是说,我们每天花两个小时进行亲子共读。(哇,那对一个还未满两岁的孩子而言简直是不幸!)而是说,没人计算有多少时间花在亲子共读上。我们划出某个“彼此都很轻松舒畅的时间段”,让小鲸鱼们操纵这段时间,他们更乐意这样。
如果你放弃对时间的计算,你会发现亲子共读变得更有趣,更适合婴儿们或长或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对,放弃手表,用你的心来感受孩子在某本书、某一页、某一段文字上所需要的阅读时间。有时候,在他们感兴趣的一页,他们愿意凝视三分钟,笑得叽叽咕咕;有的时候,他们飞快地抛弃整本书,只对某张书页感兴趣(有段时间米尼只热衷《爸爸,我要月亮》的扉页!每次阅读我都要做出兴趣盎然的样子陪他盯着扉页傻兮兮地笑,但后来那本书成为他能复述的书之一)——这时候,请你一定给予他们99.9%的掌控权。对一岁半到两岁,甚至两岁半的,自我意识开始茁壮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这关系到他对“书本阅读”这项活动的定义和好恶。想想当你快乐地吃着清淡的榨菜小米粥,突然有人搬出整套满汉全席非要与你共享时,你自己的感受吧。捍卫他们的兴趣,真的比让他们像成年人一样读完一本书重要得多。
因此,如果现在有人再问我,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和米尼共读,我会带着无奈的口吻说:“莫测。”我只能把这段时间给予这段旅程,但我不戴表计算时间。
当然,这其中,有一件事是我唯一坚持做的。许多时候,小宝宝们对书有他们独独钟情的几页。比如《千万别去当海盗》,米尼一开始真的只喜欢看里面特定的两页而已,他每次打开那本书就直扑那两页,爆笑一通,然后甩手而去。我会坚持快嘴快舌,自唱自演地把这本书的内容飞快地说一遍(舌头常险没被搞“脱臼”)。一开始这只是我一向善始善终的固执作祟,不过很快我欣慰地发现这并非自作多情。虽然做出左顾右盼的样子,小鲸鱼还是会尾随着你,你打开一扇门,他不进去……不进去……不进去……然后有一天,他突然进去了,且大摇大摆,做出熟门熟路的痞样子。
然后——他就和你一起占领那本书。
2 用大部分的亲切淹没小部分的陌生
虽然比喻不恰当,但是,有一种杀人魔法,就是把一个你想杀的人派去战场,放个冷枪,他的尸体会淹没在战场之中,没人会记得你的罪行。
每当我向米尼推荐一本新书时,我嘴角就带着这样的狞笑,嘎嘎嘎嘎嘎。
对一个开始愿意接受亲子共读的孩子来说,给他们引入新书,通常他们有两种反应:其一是很雀跃,但他会萌发“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想法,翻看和摆弄某几页,指手画脚,让新书的阅读一开始就方向错乱;其二是有点排斥,宝宝们对“重复阅读”的兴趣总是比较大,他们更愿意安心地走熟悉的路径,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攀登无名高峰,他们是“书不如故”信条最好的演绎者。
有几个相对安全的“推出新书”的方式。最好用的一条,就是在他最安静、最敞开心扉的时候引入新故事。那是你们心灵对话的隐秘时间:喝夜奶时;哄睡觉的最后冲刺阶段。那时候他们的心灵是全无防御的,这时候说起新故事,就好像他们的梦境絮语,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时候。另一个,是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换成孩子的。比如《大卫,不可以》,一开始我就读成《米尼,不可以》。接着,去旅行的青蛙弗洛格的小名也叫米尼,逃家小兔也叫米尼,老爱喊“不”的米米——当然也叫米尼咯!——当他们的名字和书中角色的命运产生关联时,总会吸引他们第一次的注意力。
另外一个我最近常用的魔法,是“淹没”。这个方法适用于稍有阅读基础的婴幼儿。比如,今夜,他已经熟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先左脚,再右脚》,“读完爷爷的书,刚好这里有本外婆的书哦!”然后,《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就会出现。读完《爸爸,我要月亮》《月亮,你好吗》,“咿,这边怎么还有一个月亮?”然后,《月亮的味道》就会出现。读完《睡觉去,小怪物!》,“呀!这边还有一只鳄鱼,它好倒霉哦!”然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就会出现。
在上一篇中我曾说过,让小宝宝停下来凝视书本的第一个魔法,是“找到他们肯定会熟悉和感兴趣的那一页”,这个魔法是“淹没”魔法的基础。在“淹没”魔法里,宝宝们阅读过,并且熟悉的书开始变成向上的阶梯,成为下一步的基石,成为宝宝和你共同走过的路,沿着这条路,你们的拓疆速度开始加快。
怀着不贪多的心,试试看,效果真的很惊人。
3 形容词、动词和比喻句的魔法
对很多进行共读的父母而言,痛苦的不是跟孩子述说故事情节,不是靠自己的想象讲完一个故事,而是怎么处置在绘本阅读中出现的形容词、动词和比喻句。
“宝宝根本听不懂这些。多半我会照着念下去,重复念。等他们理解没有错啦。但是,这真的有用吗?”曾经有一个妈妈这样问我。
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书本之中,而在书本之外。
现在,请你停下翻开绘本的手,想一想通过这些绘本,你到底希望自己和孩子走向何方。
通过亲子共读,让孩子感受你的爱。希望向他初步描绘他将要步入的现实世界,并希望他心中永存一片幻想王国——想必许多父母的想法和我一样吧!
绘本阅读,不在于绘本本身,而在于你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因此,在绘本阅读中,我非常珍视那些形容词。对我来说,当形容词降落在宝宝们的心田,他们的世界就有颜色了。他们掌握的形容词越多,描绘世界的能力就越强,而他们和世界的关系也就越亲密。
当然,绘本的作用都是让宝宝亲近世界的。它们有万千法门,比如数字和颜色(《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比如像音乐一样的诗句(《逃家小兔》《亲爱的小鱼》),比如冲击力极强的图画(《大卫,不可以》),但在宝宝们的语言发育期,请你重视那些含有形容词的绘本。
米尼最喜欢的形容词绘本,是《爸爸,我要月亮》。这本书用奇妙的版式,演绎了那些构建宝宝世界的最初的形容词:长、高、大、小。这些空间感十足的形容词,在很长时间里被他用来描述很多事物,后来,他还学会“远”“破”“新”“漂亮”“脏”……我没有数他现在懂得多少形容词,但得说,我非常喜欢他眼中日益繁复多彩的世界。
再来说动词。其实绘本里很多动词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之前我说,我不能计算我们的阅读时间,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经常“演”绘本。
“演”真是个好魔法,有时候你甚至没意识到它到底有多好。一开始真是因为有趣,我会重点演某本书的某个表情、某个动作。《野兽出没的地方》那本书,我们还全家总动员演野兽狂欢。当时,我模模糊糊地想,即使米尼长大忘记这本绘本,他也一定会记得那些全家变身野兽,望月狂吼的美好时光。我还为了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去看牙医。突然,原本为情节而进行的“演”,在细节上表现出了它的另一个好处。一些奇怪的动词开始发酵,米尼开始知道“鞠躬”“探头探脑”“翻跟头”,知道视力气区别,什么时候用“扛”,什么时候用“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看巧虎系列的VCD,或耳濡目染,他们终究会懂得这些。可是,从静态图画演变而成的动态世界多么有趣。这样想着,我似乎也行走在孩子的心里,行走在他们永不沉寂的世界里。
最后,是比喻句。我觉得大人太害怕比喻句了。但对宝宝来说,他们和比喻句是天生的好朋友。不过,宝宝们的比喻句是封闭的,内向的。他们会把不熟悉的东西比喻成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把灯比作月亮,把下坡比作滑滑梯……他们的比喻句是小心翼翼的,从一个熟悉之物过渡向另一个熟悉之物。
对宝宝来说,大人的比喻句可是神来之笔,是缩略的绘本,让他们从自己可见、可感、可视之物大踏步跨向他们未知的世界。多用比喻句,这是涂抹在宝宝们幻想王国的浓厚色彩。
4 除了魔法,还有命运
很多妈妈都纠结于如何选择绘本,我也是其中一个。建立宝宝的绘本库确实花费不菲。最重要的是,你远不能保证弹无虚发,本本都是宝宝的爱。
松居直等先贤教给我们的保障性做法是:首选获得国际大奖的绘本。
接着,因为网络发达,我们还可以参照许多绘本达人、亲子阅读推广人的推荐,像杨政老师、王人平老师、“深圳小刀”老师……
可是,还有个阴森森的理论像幽魂一样徘徊和显现:所有的推荐仅仅是推荐。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这没错啦,但是,有时候在挑选绘本时,你会像有选择恐惧症似的彻底失措,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该把什么绘本摆在孩子的面前。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我觉得以上说法都适用于现实。而对主妇而言,最重要的是:算好你的预算,接着——让自己忘记花了多少钱,放轻松。
我在心里把米尼的两百多本绘本默默划分为:生活常识类(最多的是他那些和汽车有关的书),幽默逗趣类(如“洞洞书”系列、大卫·香农系列图书、《有个老婆婆吞了只苍蝇》等),说情话系列(如《我妈妈》《我爸爸》《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端正世界观系列(如《鸭子骑车记》等)。但各类别都会有交集,一本绘本对宝宝的指向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宽广得多。
所以,只要不买太过超龄的书,不对自己荷包形成压力,别纠结“我必须买哪本绘本”这个问题。孩子会长大,会遇到无穷无尽、无法详述的人和事,绘本是他与世界的第一次邂逅。总有些巧遇在你的计划之外,接受和相信命运。
关于这点,我还有另一个个人感受要说。有段时间,我狂热地收集我喜欢的画家的绘本,尤其热衷于像大卫·香农、昆廷·布莱克这样元气充沛,每根线条都带着哈哈大笑气质的画家。可后来松居直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在他看来,孩子拥有的绘本就是他最初的美术馆,是浸入他骨髓的美学构成因素。为了对婴幼儿包容万象的美术馆负责,我还是收下自己不喜欢的佩特和伯宁罕。(后来《和甘伯伯去游河》成了米尼挚爱,好吧,我至今不喜欢那本书。)所以,万一你收了你大不以为然的绘本,不妨也捂紧喋喋咒骂的嘴,掐住钱袋,看看凝视着画面的孩子,对自己催眠说:“看呀,他们能看到美!”
5 放下绘本,闭上眼睛
我是一个害羞的妈妈。平时很饶舌,但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跟一个周岁上下的孩子对话。绘本是一个让人感觉“我们好像在做一件需要双方共同完成的事”的东西,打开绘本,像打开共同亲密感的介质。(当然,“亲子互殴时间”和“每天大海时间”里我们也很亲密的。)但是,就像之前说的,共读绘本的目的绝对不是绘本本身,而是和世界达成默契。所以,当你感到你们对某一绘本足够熟悉时,放下它,闭上眼睛,用想象力填充它。因为这个世界最终的支撑物,不是绘画,不是文字,不是所有的词汇,而是想象力和彼此之间爱的记忆。
共读绘本这个行为本身,是为了放下绘本面对世界。只有这样,这珍贵的骑鲸之旅才是毫无束缚的、全然自由的。
PS
在《骑鲸之旅1》中,我尽量避免谈到米尼的绘本阅读情况,希望在更宽泛的所有人的亲子共读语境中去谈论绘本阅读的种种魔法。但在《骑鲸之旅2》中,因为牵涉到更多更细微的阅读细节,我经验又浅,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做例子,为此我深深汗颜。
我不喜欢那些“我的孩子很出色,所以你们要依循我的做法”的权威育儿书,也时常反省,告诫自己万万不能做这样的母亲。我们的亲子共读之旅遭受了许多失败,至今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所以,如果在读这篇小文时让您有这样的感受,请千万包涵。
亲子共读的很多体验,是很私人的。正因为如此,它也夹杂着不可言说的甜蜜。之所以把这些魔法写出来,因为我正怀抱一颗喜悦而盼望呼应的心。每个夜晚,我都独守一隅,和自己的小鲸鱼泅渡大海。“喂——喂——听到了吗?我在这里。我很开心。你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