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
公元前209年,为了反抗秦朝的苛政统治,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来陈胜、吴广各自战死,另外两支新锐的抗秦力量逐渐兴起壮大,就是以刘邦和项羽为首的起义军。
刘邦曾担任秦朝的泗水亭长,起义反秦之后,在萧何、曹参等人的辅佐下,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沛县,被推举为沛公。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十月,刘邦率10万大军抵达灞上,秦王子婴知大势已去,便带着大臣前来投降,刘邦接受了投降,引领自己的军队进了咸阳,将秦国有关国内户口、地形、法令等的图书和档案都收管起来。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宝贝,是将来治理国家所不能缺少的。
刘邦画像
在这之后,刘邦召集所有的百姓,对大家宣布说:“我知道父老乡亲遭受秦朝苛政折磨已经很久了,我曾经与诸侯立过盟约,谁率先进入函谷关,谁就是关中的王。因此,现在我就与大家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的苛政律法统统予以废除,大家可以在关内安定地生活了。”
听到刘邦这样说,百姓们个个兴高采烈,纷纷拿出家中的食物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也因此在民间获得了很好的口碑。百姓们都希望刘邦能够在关中做王,但刘邦却整日忧心忡忡,担心项羽比自己势力大,万一来攻打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果然,不久之后,项羽率40万大军赶来,驻扎于鸿门,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历史典故“鸿门宴”。随后,被封为汉王的刘邦,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下,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击败项羽登上帝位,后定都长安,国号汉,史称前汉、西汉。
刘邦称帝之后,坚持治国兴邦、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他看来,自己运筹帷幄的本领比不上张良,治国的能力比不上萧何,带兵又不如韩信,却能任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不懂得知人善任的项羽,也因此失去了天下。
可以说,刘邦把胜败得失归于用人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他在《大风歌》中曾这样写道:“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两句诗可谓真实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在称帝之后,刘邦实施了一系列安定社会、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从而保证了边境的安宁。这些都为汉朝后来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95年,刘邦死于长乐宫,葬于长陵,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又称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