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管仲帮助齐桓公暴富

改,就是改变和改正,革就是变革。所谓改革,就是改进不好的,改正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最终达到终极目的。

齐国的终极目标是称霸天下,而直接目标便是富国强兵。

公元前685年,在管仲为主的贤臣们的拥护下,齐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是一次以称霸天下为最终目标、以富国强兵为直接目标的改革,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最具有完整意义的一次改革。

这个功劳,首先得记在齐桓公同志的名下,毕竟,没有他这样的老大坐镇,谁敢搞改革?

要富国,得赚钱。钱哪里来?

管仲很会赚钱。

措施一,调整赋税。这是一项重要的对内经济政策,具体办法是实施“相地而衰征”制度,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

同时,管仲还考虑到了自然年景情况,将年景分为四等,风调雨顺上好年景则抽税30%,中等抽20%,下等抽10%,饥荒之年则不征税。

百姓举双手拥护啊,缴纳公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从另外一个效果看,这一措施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并在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那保护耕地、开垦荒地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田地多了,赋税自然也增加了。

措施二,开放搞活。

这是一项重要的对外经济政策,具体办法是“关市几而不征”。什么意思?

关,海关关税;市,市场货物税;几,就是稽查。

关市几而不征,就是对于来往齐国的货物,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只稽查,不征关税和市税。

咦,这不是导致损失了么?

是的,但那是表面上,国家收入减少了。实际效果却不是的。

各国商人听说齐国不征关税,于是大家都往齐国跑,流通贸易因此大大发展,齐国本地货物尤其是齐国鱼盐畅销天下,又从天下商贩中及时获得所需物资,从而大大刺激了齐国的经济发展。

这不就是最早的自由贸易吗?

措施三,垄断货币发行。

由国家铸造钱币,通过控制货币的量来调控社会供求关系,平抑物价,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齐国的钱币叫刀币,象一把小刀那样。此外,铸造这玩意儿,那得需要开采相关铜、铝、铁等矿业,于是矿业发展起来了。

在齐国境内的贸易,规定得用齐币。于是,齐刀币就成了很多国家商人的世界通用货币。

哇,刀币经济啊。

措施四,实行官山海和盐铁专卖的制度。

国家哪个最赚钱?

盐和铁。加强对“山海”自然资源的管理,提出对盐铁等经济事业实行国家专营。

盐是最重要的生活调味品,而铁是制造生产工具最重要的金属材料,社会需求广泛,获利丰厚,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计。

齐国实行盐铁国家专营,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收入,而且也是管理调控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

所谓“盐铁专卖”,不是将盐铁的生产全部收归官府经营,而是人民依然有生产的权利,只是产品不能私自出售,而由官府收购,统一运转调剂销售,销售价格由国家确定,从中获得丰厚的收入。

措施五,赎罪制度。

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问题而设立的,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

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好吧,齐国的人民们,欢迎你们多多犯罪,犯一次罪,国家赚一次钱哦。

措施六,赚取利差。

即国家借款给农民,什么时候贷?农民种粮时。农民张三就贷了100刀币,相当于那个时候100斤粮食。

什么时候还?农民秋收时,这个时候的粮食便宜么。张三的120斤粮食才换来100刀币。

一来一去,齐桓公就赚了20斤粮食的利差。

粮食贵的季节里,政府出公告,要求百姓缴纳应缴的武器,政府给予相应的粮食补助。管仲在时,齐桓公绝对不会在粮食便宜的季节去换武器的。

这不又赚了?

措施七,扩大内需。

年景好时,大家多花时间去种田打粮,出产的粮食每年三分之一必须贮存于国家粮仓。

遇到年景不好时,老百姓歉收,粮食不够了,齐桓公免费发粮么?

不,搞基本建设,让农民来当农民工,修建政府公办大楼、道路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然后打开粮仓,将粮食当工资发给百姓。

这不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么?

看着堆积如山的财富,齐桓公笑了,自己居然是一个真正的富得流油的国家的老板。

好吧,有了钱,好办事嘛。

“仲父,你是不是可以考虑军事改革了?”齐桓公对管仲很满意,但要称霸,没有军事上的实力提升,那称毛啊。

“主公,军事改革已经在进行了,先不急,臣带你去一个地方,保管你大开眼界啊。”管仲嘿嘿一笑。

然后,君臣两人便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