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王室英雄子突率军救卫

于是,宣齐襄公以非常手段灭了纪国,终于实现了自己即位为君的最大理想,完成了先君齐僖公的遗愿,也替先君齐哀公报了仇,为齐国出掉了积郁几百年的那口恶气。

这样的功绩,无论是齐襄公自己认为,还是齐国人民看来,都是无比伟大的。

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齐襄公都是成功人士。

当然,能够顺利达到灭纪的目的,是他把握住了一些机会,同时拥有了一个必要的基础条件。

这个条件,便是齐国经历齐前庄公、齐僖公两代人的励精图治后,齐国的国力之强盛,已是中原列国中的当之无愧的老大了。

齐襄公所把握的机会,正是接过了强大的郑国手中那根接力棒。

郑国,在郑庄公去世后,陷入诸子争位之乱,国力迅速衰落。同时的卫国、宋国竟然都陷入内乱之中,根本无暇来顾及齐国杀人灭国这等野蛮的、不人道的、非法可耻的行径。

唯一一个没有内乱的鲁国,却被齐襄公通过干掉其国君,趁新国君年幼无暇顾及国际事务之际,突然对纪国发起攻击,让其宗主国鲁国根本没来得及反应,或者想反应但没办法反应。

从这个层面讲,齐襄公杀鲁桓公,确实有明确的战略目的。

而且,围绕着吞灭纪国这个战略目的,齐襄公动用的手段之极端,计划之慎密,非常人可以理喻的,非常人可以实施。

这也正是后人,尤其是写《春秋》这样史书的鲁国人,对齐襄公的记载和评价相当负面的原因。

但齐襄公有一点却是分析不到位的,他一直认为,正是自己不断地施暴立威,终于使列国诸侯都不敢与齐国对抗。

特别是鲁国和郑国,先干掉你们的国君,让你们怕,不敢来干涉寡人灭纪。现在看看,怎么样,寡人不就成功了么?

基于这样的认识,再加上灭纪这样的丰功伟绩,齐襄公在齐国国君之位上,确实有些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他的另外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看,这个国君哥哥如此独断专行,动不动便对人予以严惩,连兄弟公子彭生居然也被你国君哥哥给送上了断头台!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人想想自己平时也对国君哥哥有一些越礼之举,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国君哥哥一时发怒,寻自己一个不是,自己还不完了?

尤其是公子小白,本就是一个声色犬马的主,身上一大堆把柄可被齐襄公拿捏,所以越想越怕。终于,在谋臣鲍叔牙的策划下,公子小白干脆直接跑到自己的外公家,莒国。

公子小白走了,公子纠也纠结了,在谋臣管仲的策划下,也跑到了自己的外公家,鲁国。

齐襄公也不顾不管,滚远点,走了清静!他本身对这两个弟弟也没好感,总觉得他们都不学无术,什么主见都没有,什么事都听谋臣老师的。

齐国有这种人,怎么会发展强大?

对了,卫国的事还没完,得善始善终。

齐襄公所认为的卫国的事,就是他要将流亡齐国的外甥卫惠公给送回卫国复位,将那个篡位的家伙卫侯黔牟赶下台。

卫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诸侯,春秋开启时,卫国很强大,特别是卫武公时代。

到后来,卫国与宋国结成同盟,专门找郑国的茬,结果总是被郑国给揍得趴下。

卫国虽号称春秋十二诸侯之一,但后来基本就沦为春秋舞台跑跑龙套的二流小国。

不过,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却出了大量的人才,只是卫国总是为其他诸侯国而产人才,自己是不会用的。

春秋中后期的卫国,以及战国时代的卫国,总是那么不为人注意,却偏偏成为列国诸侯中存活到最后的诸侯。

甚至作为诸侯国的秦国都没了,全天下变成了一个秦朝,卫国居然还活着!

到大秦帝国时,皇帝秦二世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王朝里居然还有一个卫国存在,便发了一纸通知,命令卫国去死,卫国这才灭亡。

现在,卫国还是很坚挺的存在于春秋江湖。卫惠公被迫逃到了齐国后,卫国人重新立了卫惠公的另外一个兄弟当国君,即卫侯黔牟。

作为卫惠公的亲舅舅,齐襄公当然不愿意自己这么强悍的一位齐侯,刚刚灭了强大的纪国,亲外甥却被人欺负。

于是齐襄公决定继续干涉卫国内政,目的便是送卫惠公回国当他的卫国国君,把卫侯黔牟给赶走。

灭了纪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89年,齐襄公联合鲁、宋、陈、蔡四国讨伐卫国,目的是为了护送卫惠公回国。

此时的齐国,俨然成为列国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

再说,齐国本就有“讨伐不王之诸侯”特权。卫国发生驱逐国君之事,本就符合讨伐条件,出兵当然是师出有名。

接到通知的鲁国、宋国、陈国、蔡国虽然对齐国颇有微词,但又惧怕无法无天的齐国一大棒抡过来,所以谁也不敢怠慢。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在齐襄公的威逼利诱下,齐、鲁、宋、陈、蔡五国联军组建成功,大军浩浩荡荡向卫国杀来。

卫侯黔牟顿时慌了,面对此等规模的五国联军,天下诸侯还有哪个头上长出龙角来,谁敢为卫国出头?

卫侯黔牟唯一可以想象的,是周天子,自己的泰山老丈人,周庄王。看在这个关系上,天子应该会救援的吧?

求援书到了周王室,天子周庄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但诺大朝廷,公卿大夫们均低着头,没人吱声。这几个意思?没人敢建议周庄王出兵救卫国。

谁都知道,应该教训那个可恶的齐侯。但怎么教训?天子手头,所谓的王师,还有几个人?

还有,必须要说明的是,当时参军的是国人,即都城洛邑的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当然是朝中那些公卿大夫们所在家族的子弟。

此时要组建军队去救援卫国,意味着要与强大的齐军作战,谁值得将家族子弟送去送死?

突然,一人朗声道:“臣子突,愿率王师救卫!”

众人大吃一惊,循声望去,一个年轻小伙子,身着铠甲,远远地站在大殿最末处,竟然是一个侍卫!

按理,一个侍卫是没有资格在朝中发言的,这个侍卫只是凑巧在议事大殿值守,因不满公卿大夫们明哲保身的作派,故忿然发言。

这真是语出惊人,朝中公卿大夫们甚至有人不认识此人,有一个大夫就喝问道:“你是何人?居然敢妄议朝政?”

年轻人丝毫不惧,沉着上前,向天子周庄王行了君臣大礼,大声道:“陛下,想当年,卫侯即位,陛下下诏承认,且嫁女卫侯,如今卫侯有难,天子有责任相救。

而那个齐侯,连续擅杀诸侯,还擅自灭了纪国,无法无天,非礼非义,理应得到惩处。臣请陛下向列国诸侯发出号令,动员列国诸侯讨伐齐国,救援卫国。”

小伙子,你头上长角了啊?敢去惹那个残暴的齐侯?

不过,子突此言倒令朝中不少公卿大夫暗暗称赞,多少年王室未出血性汉子了,如今出了一个,难得啊。

其中一位大夫道:“子突所言甚是,但兵事须量力而行。如今齐侯纠集五国之力,战车数千乘,王室实在无力救援,子突又何必为难陛下呢?”

子突道:“臣听说,自古以来,争一时之强弱,在力;评千古之胜负,在理。陛下救卫,不在于时,而在千古,相较的是理,而非力。

既如此,即使联军再十倍于今,又有何惧哉?臣恳请陛下,无论如何都要维持王朝纲常礼制,不能因这个理由那个理由而让不法非礼横行于列国诸侯。臣不才,愿率军救卫!”

包括周庄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子突一言打动,最后,大周王朝这次朝会,作出了一个令人赞叹的决定:发兵救卫!

子突率军出发了,200乘战车,这是整个周王室所能征调的全部兵力!

这点兵力,去塞人家的牙缝还不够。周庄王当然知道,诚然,周庄王手头没几个兵,但天子必须维持周礼,明知不可为而必须为之!

面对诸侯纷争的春秋江湖,天子周庄王只能以这种方式与强大的诸侯们抗争:不管如何,这天下毕竟还是姬姓天下!

否则,大周王朝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是的,天子毕竟还在,你们要么干脆就灭了予一人。否则,予一人总要在适当的时候,出面主持公道!

悲壮的是率王师救援卫国的子突,他明知面对强大的五国联军,这两百乘战车的天子之师,就是一团炮灰。但就算是炮灰又如何?

自己代表着天子!既如此,那就勿以成败论英雄,而要以是否坚守了道义来论英雄!

就这样,王室的下士子突义无反顾地率着这团炮灰,走向了五国联军进攻卫国的战场。

结果可想而知,王师全军覆没,子突英勇战死。

就这样,齐襄公率领的五国联军大败卫国,卫惠公被迎立回卫国,继续担任国君,从此对齐国是感恩戴德,一切唯齐国之命是从。

被赶下台的卫侯黔牟则无奈逃到大周王朝都城洛邑避难。

这一年,是公元前688年,齐国国君齐襄公之武功,已然超越了他的列祖列宗!

干掉了一个鲁国国君,又干掉了一个郑国国君外带一个郑国卿大夫,再吞并了纪国,赶走了一个纪国国君,现在又赶走了一个卫国国君,扶立了一个卫国国君!

短短数年内,寡人就积累了这样的功绩!齐国建国以来,哪位先祖曾有过?或者说,如今的列国诸侯中,有谁敢与寡人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