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安禄山:偷羊改变命运
偷羊改变命运
安禄山是个杂种。
这并不是我在骂他,他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杂种——《旧唐书》中明确记载: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也。
史载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女巫阿史德氏;其父则是康姓胡人,据现代史学家考证,应该是来自西域的粟特人。
粟特人原本居于以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的中亚地区,在那里他们建立了若干城邦小国,其中比较大的政权有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九个,故中国史籍也将其称为昭武九姓。
由于这些国家处于丝绸之路要冲,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优势,因此粟特人大多以经商为职业,频繁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做各种生意,唐朝北方各边境城市也不乏他们的踪影。
安禄山的生父——来自昭武九姓之一的康国的康先生,就是众多粟特人“唐漂”族中的一员。
在营州,他结识了突厥姑娘阿史德氏。
之后两个正常的成年男女之间发生了一些正常的事情,于是便有了安禄山。
当然,这只是我基于现代医学知识所设想的,在某些史书中还有另一种神奇的说法。
据《新唐书》以及唐人姚汝能所著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的父亲其实是喜当爹的,这孩子和他,就仿佛蚂蚁上树和蚂蚁一样没有任何相关性:(阿史德氏)祷轧荦(luò)山,神应而生焉——阿史德氏向轧荦山祈祷,受到神的感应而怀了孕。
注意,轧荦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传说中的突厥战神的名字。
除此以外,史载安禄山在诞生时也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
相传阿史德氏生产的时候,红光满天,野兽齐鸣,还有一颗巨大的妖星落在了阿史德氏所住的帐篷上。
当地官府见到后,知道这个胡人小孩儿将来不同寻常,便立即派人前往当地追杀。
幸亏阿史德氏有了某种先知先觉,提前把婴儿藏了起来,才避免了安禄山婴年早逝的厄运。
这些东西可信吗?
当然不可信。
但我觉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安禄山后来还当过一年所谓的大燕皇帝,不粉饰一下出身怎么行?
不过,史书的这种说法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因为阿史德氏为孩子取的名字,就叫轧荦山。
然而名字起得好,并不见得命运就好。
轧荦山很小的时候,他的生父就去世了,阿史德氏改嫁给了另一个胡人安延偃,此后轧荦山便以“安”为姓,名字也按照“轧荦山”的谐音改成了“禄山”。
大概是由于从小就有寄人篱下拖油瓶的经历,因此,长大后的安禄山非常善于察言观色,情商极高,口才极佳,每次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或者拍马屁甜言蜜语,或者拍胸脯豪言壮语,总是无不恰当、无不妥帖,总能让人感觉如盛夏喝冰啤酒一般爽快。
除此以外,他还特别有语言天分,史载他“通六蕃语”——精通各种胡人的语言。
也许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语言优势,安禄山成年后干的第一份工作是诸蕃互市牙郎——胡人间互相贸易的中介。
不过,那时候的中介似乎远不如现在的房产中介好做,那些年安禄山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直到公元732年,他快三十岁了,依然是一事无成,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一顿肉都吃不起,一天到晚肚子饿得咕咕叫。
穷则思变。
于是安禄山干了一件事。
正是这件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什么事呢?
参军?
你想多了——他那时应该没考虑过这个。
读陈安之的励志书?
你想多了——他大字都不识一个。
那到底是什么呢?
说起来,你可能做梦也想不到——偷羊!
接下来,我想请各位做个选择题:
()的是,他偷羊被抓了!
更()的是,他不仅被抓,还被判了死刑!
A.不幸,不幸
B.幸运,幸运
在一般人看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但如果让安禄山来做,他肯定会不假思索地选择B。
因为,这正是他本人的切身体会。
他如果不被抓,不被判死刑,他就不可能见到那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贵人——张守珪!
张守珪是当时大唐帝国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幽州节度使,统领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州)、妫州(今河北怀来)、檀州(今北京密云)、易州(今河北易县)、定州(今河北定州)、恒州(今河北正定)、莫州(今河北任丘)、沧州(今河北沧州)九州。
他出身行伍,长期戍边,在与突厥、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等外敌的战事中屡建战功,历任游击将军、瓜州(今甘肃瓜州)刺史、鄯州(今青海乐都)都督、陇右节度使等职,深受皇帝李隆基的器重。
不久前,他刚被调到东北边防,出掌幽州,以对付不时入侵、极为难缠的奚人和契丹人。
这次,安禄山就被张守珪的部下抓住了。
按照那时的法律,偷羊是要被棒杀的。
眼看刽子手的大棒就要落下,安禄山急了,连忙大叫:你们不是要消灭奚人和契丹人吗?为何要杀壮士!
这声音响得让在场所有人都瞬间耳鸣了。
这声音也一下子引起了在场的张守珪的注意。
张守珪见此人长得高大魁梧、膀阔腰圆,虽然生命已到尽头,但此时此刻却依然高昂着头;虽然四肢都被捆住,但眼神中的悍勇之气却依然掩盖不住!
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与其让这样一个当兵的好材料因为小事白白受死,不如让他到战场上为国家战死!
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念头。
正是张守珪的这个念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给后来的大唐帝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苛责张守珪。
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预知未来。
就这样,安禄山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被张守珪任命为捉生将——负责侦察和活捉敌人的下级军官!
死里逃生
对安禄山来说,遇见张守珪,就好比陈子昂遇到幽州台——人生从此不同!
从此,他开始时来运转。
安禄山虽然做中介的水平不怎么样,但在战场上却是一把好手。
他精明果断、有勇有谋,加上自幼在东北边境长大,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几乎每次出马都有斩获。有一次他带着麾下三五个骑兵竟抓获了数十个契丹人!
张守珪不由得暗暗称奇——看来上次幸亏没杀此人,差点埋没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他决定重用安禄山,便逐步增加其统兵数量。
安禄山也不负所托,此后的战绩越发突出,连战连捷。
这让张守珪对他更加赏识,又将其提拔为偏将。
而安禄山又特别会来事,特别善解人意。
张守珪刚想打瞌睡,安禄山马上就送来了枕头;张守珪刚听张单吊八筒,安禄山马上就打出了八筒;张守珪刚想读最好看的书,安禄山马上就送来了云淡心远的《彪悍南北朝》……
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张守珪对安禄山再次刮目相看。
当时张守珪无意中说了句:小安,你长得有点胖啊,要注意保持身材……
没想到安禄山当了真,从此厉行节食,居然三个月就减掉了整整八十斤!
这下子张守珪对安禄山更喜欢了:我随随便便一句话,他就这样认真执行,简直比儿子还忠心!
他当即将安禄山收为养子,视为自己的心腹,尽心培养。
很快,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这段时间,安禄山真是春风得意,短短几年就从一个社会底层变成了军界高层!
然而天不可能日日晴朗,人也不可能时时顺心。
公元736年三月,一直顺风顺水的他栽了个大跟头!
当时安禄山奉张守珪之命率军讨伐奚人和契丹人的叛军,事先张守珪一再告诫他务必要谨慎小心,切勿轻敌冒进。
安禄山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他的印象中,之前每次打契丹人简直比打蚊子还容易——只要能找到对方,他们不是被轻松拍死就是吓得四处乱逃,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因此,他完全没把张守珪的话放在心上,一见到敌人就猛打猛冲,孤军深入,不料竟然中了对方的埋伏,最终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张守珪向来以治军严明而著称,这种违反军令招致惨败的行为,按理无疑应军法从事,否则无以服众。
但真要这么做,他心中却又有些不忍。
毕竟,安禄山是一名难得的骁将,之前又战功卓著,况且他还是自己的干儿子,性情又讨喜,纯属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
不杀不行,杀又不舍,怎么办?
思来想去,他总算想了个办法。
他命人将安禄山押解进京,听候朝廷发落,同时又给皇帝李隆基上了一封奏折,在奏明安禄山此次失利的同时,也婉转地列了不少安禄山之前的功劳。
他多么希望,皇上能明白他的心意,看在安禄山的战功上,免掉他的死罪,让他戴罪立功!
安禄山心里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刚到京城,他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审理他的,是当时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相。
他有才学——是当时著名的才子,曾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名句而蜚声文坛;
他有风度——举止优雅,气度不凡,相传后来张九龄罢相后,但凡有人举荐人才,皇帝李隆基总是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他更有操守——自从出仕以来,一直以忠于职守、直言敢谏而著称。
或许是张九龄确有识人之明先见之明,当然也可能是纯粹出于文人的清高看不起安禄山这样满脸横肉却毫无文化的武夫,总之张九龄一见到安禄山就有一种在吃饭时见到饭里有苍蝇的感觉——一下子就厌恶得皱起了眉头,很快就做出了这样的批示:
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当初司马穰苴(春秋末年齐国名将)杀国君的宠臣庄贾,孙武斩吴王的爱嫔,张守珪若要执行军令,安禄山就必须死!
但皇帝李隆基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从奏折中,他清楚地看出了张守珪的意图。
如果一个女人说“这个包有点贵,可是我好喜欢,你看着办吧”,显然她是想让你帮她购买。
同理,张守珪说“安禄山犯错了,可是他有很大的功劳,皇上你看着办吧”,显然他是想让你帮他赦免。
为了不让张守珪失望,皇帝李隆基当即决定免掉安禄山的死罪,只是剥夺其一切职务,让他以士兵的身份继续在张守珪帐下效力。
这下张九龄急了,连忙进谏道:按照法令,安禄山不能不诛杀。且臣看他面有反相,不除必有后患。
而李隆基对此却根本不屑一顾。
安禄山不过是个普通的地方将领,相对于庞大的大唐帝国来说,比一元钱相对于一个亿万富翁还要微不足道,这样的小人物会有什么后患!太危言耸听了吧!
皇帝李隆基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安禄山放了。
文化不高情商高
回到幽州后,死里逃生的安禄山对张守珪更加感恩戴德。
之后,他不仅作战更加勇猛,处事也比以前谨慎了很多。
公元737年二月,他又跟随张守珪在捺禄山一带大破契丹人。
经此一役,契丹人元气大伤,从此不敢再轻易南下。
凭借自己的军功和张守珪的提携,安禄山很快就官复原职。
可惜世事无常,仅仅两年后,他又遇到了新的挑战。
公元739年六月,安禄山的恩人——张守珪因为部下谎报战功的事被人揭发,惹得李隆基勃然大怒,被贬到了括州(浙江丽水)当刺史,不久就郁郁而终。
不过,尽管养父倒了霉,但安禄山的仕途却并没有受到影响。
情商高,遇到谁都能吃香。
他和新来的节度使依然处得非常好。
公元740年,他被提拔为平卢军兵马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从而正式迈入了高级将领的序列。
可安禄山对此并不满足。
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他也有充足的信心。
因为,他自认为已经找到了升官的诀窍:在官场上,能力只能做参考,关系才是最重要!
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找到新的更大的靠山!
机会很快就来了。
就在他当上兵马使后的第二年,御史中丞张利贞奉皇帝的命令担任河北道采访使(相当于现在的巡视组组长),带团前来幽州巡视考察。
安禄山对张利贞态度极其殷勤,接待极其周到,除了好听的话语、好笑的段子、好吃的酒菜、好看的女人,还送了好多的金银珠宝,无一处不妥帖;除了张利贞本人,随行人员无论是伙夫还是马夫各个都有份儿,无一人不满意。
这一切,让张利贞等人无比受用。
回到京城后,他和道采访使的各个成员都争先恐后地在皇帝李隆基面前盛赞安禄山的才能和忠诚。
这个说他“力拔山兮气盖世”,那个说他“仿佛关云长转世”;这个说他“威名远扬让契丹小儿都不敢夜啼”,那个说他“新婚之夜抄皇帝语录不顾新娘哭哭啼啼”……
凭借着使臣们的一致好评,安禄山给李隆基留下了极佳的印象——一个将领,得到一个人的一次表扬不难,难的是得到各种人在各种场合下的各种表扬!
什么叫众望所归?
这就是!
这样的人,当然要重用。
很快,安禄山就被加封为营州都督、平卢军兵马使,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公元742年,李隆基对大唐帝国的边境防务进行了一番调整,在全国设立了十大方镇,分别为:安西(治所今新疆库车)、北庭(治所今新疆吉木萨尔)、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范阳(治所今北京)、平卢(治所今辽宁朝阳)、陇右(治所今青海乐都)、剑南(治所今四川成都)九大节度使以及岭南五府经略使(治所今广东广州)。
这里边,平卢是李隆基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而从原来的幽州分出来新设立的。
首任平卢节度使的人选,李隆基选择了安禄山。
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任命,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安禄山骁勇善战,又忠心耿耿——这一点是得到很多使臣公认的;
其次,他是土生土长的营州杂胡,精通各种蕃语,熟悉当地形势,有利于安抚东北各少数民族;
再者,他出身卑微,没有强大的部落势力,只能依附于朝廷,无举族叛唐之虞;
除此以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李隆基认为,安禄山之前曾犯有死罪,是皇帝我亲自赦免了他,自己对他有再生之德!
就这样,从军刚满十年的安禄山一步登天,成了手握重兵、镇抚一方的封疆大吏!
这一年,他正好四十岁。
第二年年初,安禄山获得了进京觐见皇上的机会。
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长安。
但此时的情形和七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那一次,他的身份是死到临头的囚犯;而这一次,他是风头正劲的重臣!
他决心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好好表现自己。
在朝堂上,安禄山先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的汇报。
李隆基对他的发言非常满意,频频点头。
见前面的铺垫效果不错,安禄山决定乘胜追击,又拍出了一颗浓度爆表的超级大马屁:去年秋天,我们平卢地区闹了虫灾,飞虫铺天盖地,大肆吞食禾苗,臣焚香祈祷,对上天说“如果认为臣心术不正,事君不忠,就让虫子吃掉我的心;如果认为臣行得正站得直,事主竭诚,就让虫子自行消失吧。”话刚说完,天上就飞来无数大鸟,不到一泡尿的工夫就把这些虫子全都吃光了!陛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祥瑞啊,请让史官将此载入史册!
这一席话,说得李隆基龙颜大悦:这真乃我大唐之福哇!
安禄山连忙磕头:陛下圣明,真乃鸟那什么……鱼汤……对了……鸟生鱼汤!
见他因差点说错话而表现出那种满脸通红、左脚搓右脚右脚搓左脚的尴尬样,李隆基被逗得连脚指头都忍不住想笑。
他当即命史官详细记录此事,同时又给安禄山加官晋爵——加封其为骠骑大将军。
按理说,安禄山编造的这个故事比现在某些骗子群发的中奖短信还要荒谬,为什么政治经验非常丰富的李隆基偏偏就相信了呢?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就像那种中奖短信正好迎合了现在某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发大财的心理一样,安禄山的话也正好迎合了此时李隆基盲目狂妄自大以至失去理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