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量平衡
一、基本原理
水量平衡(water balance or water budget)是物质不灭定律在水文学中的具体应用,是定量研究水文现象的基本工具。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可对水文循环建立定量概念,从而了解各循环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下渗)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水资源评价、水文分析和水利计算、水文预报等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水文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就是基于物质不灭定律或质量守恒定律,即:对任意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即某一区域或水体任一时段Δt内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式中:I为给定时段Δt内输入水量,m3;O为给定时段Δt内输出水量,m3;W1、W2分别为时段Δt初、末蓄水量,m3;ΔW=W2-W1为时段Δt内蓄水量的变化量,m3。
当ΔW>;0,蓄水量增加;当ΔW=0,蓄水量不变;当ΔW<;0,蓄水量减小。
式(3-2)为水量平衡的基本方程,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指定研究区域;二是指定计算时段;三是使用单位要一致。研究区域可以是一个流域或某一水体,如海洋、湖泊、水库等,也可以是流域或水体的一部分,如某一河段。计算时段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而定,如果是研究大范围的水量平衡问题,计算时段常取月、年、多年。如果是研究某个不大的水体,一般取较短的计算时段,如日、时、分等。水量平衡中的各项,要注意使用统一的单位,如mm、m3、m3/s等。
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地球是由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组成的,分别以海洋和陆地为研究对象,时段为Δt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海洋:陆地:以上两式中:Po为时段Δt内海洋面上的降水量;R为时段Δt内汇入海洋的径流量;Eo为时段Δt内的海洋蒸发量;ΔWo为时段Δt内的海洋蓄水变化量;Pl为时段Δt内陆地上的降水量;El为时段Δt内的陆地蒸发量;ΔWl为时段Δt内的陆地蓄水变化量。
合并式(3-3)与式(3-4),则可得到时段为Δt的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或其中式中:P为时段Δt内全球降水量;E为时段Δt内全球蒸发量;ΔW为时段Δt内全球的蓄水变化量。
短时段内蓄水变化量ΔW可正可负,但对多年平均情况而言,正负可以抵消,即蓄水变化量的均值近似为零:。因此,海洋和陆地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海洋陆地式中:为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年平均汇入海洋径流量;为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为陆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陆地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合并式(3-7)与式(3-8),则可得全球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
或式中:为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由式(3-10)可知,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年蒸发量。经分析计算,全球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均为1130mm。
经计算,全球水量平衡各分量的结果见表3-3。全球年平均蒸发量为57.7万km3,其中海洋为50.5万km3,陆地为7.2万km3。全球年平均降水量也为57.7万km3,其中海洋为45.8万km3,陆地为11.9万km3。值得一提的是,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地球与宇宙空间存在水量交换,比如陨石降落、大气中的水汽分解后散逸于宇宙空间等,但两者之间的水量交换基本保持平衡,对全球水量平衡的影响基本可不予考虑。
表3-3 全球水量平衡各要素值
三、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任意流域,时段为Δt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式中:P为时段Δt内流域上的降水量;RsI为时段Δt内流入流域的地表径流量;RgI为时段Δt内流入流域的地下径流量;E为时段Δt内流域上的蒸散发量;Rso为时段Δt内流出流域的地面径流量;Rgo为时段Δt内流出流域的地下径流量;q为时段Δt内流域的用水量;ΔW为时段内流域的蓄水变化量。
实际上,方程式(3-11)就是基本水量平衡式(3-2)的展开式。
式(3-11)为流域水量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如果流域为闭合流域,且用水量很小,即q≈0,式(3-11)可写成更简单的形式:
式中:R为时段Δt内流出流域的地下、地面径流之和。
同样,还可以写出多年平均情况下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式中:为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E为流域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闭合流域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式(3-13)用途很广,在许多课程中将会用到。我国主要河流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要素见表3-4。
表3-4 我国主要河流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要素
续表
① 中国境内的流域面积。
四、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任意空间体或水体,如一个流域、一个河段或一座水库等,都可以写出它的水量平衡方程式。根据式(3-2),两边同除以时段Δt得:
或
式中:为时段Δt内的平均输入率,m3/s;为时段Δt内的平均输出率,m3/s。
当时段Δt→0时,则,。因此式(3-14)又可写成微分形式,即
式(3-16)就是通用的水量平衡方程的微分式。
五、研究水量平衡的意义
研究水量平衡是水文、水资源学科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同时又是研究和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定量地揭示水文循环过程与全球地理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水文循环过程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人类对水文循环过程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控制的效果。
(2)水量平衡又是研究水文循环系统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分析系统内蒸发、降水以及径流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自然界水文过程基本规律的主要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通过水量平衡分析,还能对水文测验站网的布局,观测资料的代表性、精度及其系统误差等做出判断,并加以改进。
(3)水量平衡分析还是水资源现状评价与供需预测研究工作的核心。从降水、蒸发、径流等基本资料的代表性分析开始,到进行径流还原计算,再到研究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等四水转换关系,以及区域水资源总量评价,基本上都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未来的供需平衡计算,更是围绕着用水、需水与供水之间能否平衡的研究展开的,所以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4)在流域规划、水资源工程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同样离不开水量平衡工作。它不仅为工程规划提供基本参数,而且可以评价水利工程建设后可能产生的实际效益。
此外,在水资源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水量平衡方法又往往是恰当地协调各部门用水要求,进行合理调度,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用水效益的重要手段。
六、人类活动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自然地理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文循环要素、过程、强度、水文情势等发生变化,进而使水量平衡也产生变化。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路径以及水量平衡各项值,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在水文循环中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空中水汽输送;二是地面径流。人类活动对前者的影响是间接的,而对后者的影响是直接的。此外,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数量,也改变了水的质量,即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人类用水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把水从河流或地下含水层中直接取出。其中一部分通过排水或下渗重新回到河流或地下含水层中,一部分通过蒸发和散发成为大气水,只有一小部分返回当地水文循环系统。从而使该区域水循环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直接发生变化,这种影响在干旱区尤为突出。例如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农作物需水迫切,农田灌溉大量引水,导致许多河流季节性断流。在黄河流域,因内蒙河套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出现了河套流量比上游兰州段流量小的反常现象。由于大量引水灌溉,河水大量引入农田,增大了陆面蒸发,减小了河川径流,造成黄河年径流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城市与工业的发展,生活与工业引水量也日益加大。这些因素使用水量急剧增大,以致到20世纪末黄河这样的大河也发生了连续数年的断流现象。
人类活动还在于明显地改变了下垫面状况。农业方面耕作面积的增加改变了原有植被状况,改变了蒸发条件,进而改变了水汽输送量;农田排出水含有不同量值的养分和农药,使水质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透水地面变为不透水地面,使得相同降雨量所产生的径流量及径流过程不同。现代工业排放的废气降低了近地面的大气透明度,从而改变了辐射状况,影响了陆面能量平衡,导致海洋与陆地表面温度发生变化,而降水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工业排放的污水、废水含有比农田排水更多的有害物质。而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类活动,包括修筑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措施,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变土地利用状况的措施,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类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2.水利工程的影响
为了满足人类用水、用电的需要,我国在河流上兴建了大量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改变了河川径流时程分配过程,水库蓄水增大了水面面积。由于水面蒸发远大于陆面蒸发,因而总体上蒸发量增大。蒸发的水量改变了内陆水文循环中的水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陆地水文循环。由于这些工程在蓄水过程中,改变了径流的运动条件,改变了水的温度状况以及水中微生物和生物的生存条件,也相应会引起水质的变化。
跨流域调水改变了水文循环的路径,同时也改变了水文循环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对水文循环产生很大影响。不仅对调出区有影响,对调入区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使长江流域水量减少,使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水量增加;长江流域水量减少量值相对有限,而黄淮海流域水量增加比例较大。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如是否会产生入海口区淡水退缩及咸水入侵,河口侵蚀量增加等负面影响都需要研究;对黄淮海调入区而言,调入水量将缓解调入区用水紧张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长期超采的地下水等方面都是有利的,但是否会改变调入区水文循环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同的人类活动,其水文效应的影响规模、变化过程和变化性质,以及可否逆转等均不同。例如,跨流域引水、大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虽然时间短暂,但将骤然改变水循环要素,而且一旦改变就将持久而不可逆转的存在下去。植树造林、城市化等历时较长的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则是逐渐变化的。水文效应的影响与原水体水量大小有关,影响改变的量和质与总水量和总体水质都是相对而言的。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对水文循环的影响也在增大,而水文循环的改变又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朝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弄清其机理,在水文学理论上和经济社会实践中都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