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资源概况及供需分析
1.1.1 世界水资源概况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尚未定论。水是地球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生存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它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观点逐渐被理论界和决策层所接受。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分布极其广泛。
所谓的水圈是由地球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水组成的圈层,它是地球“四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中最活跃的圈层。在水圈内,大都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如海洋、地下水、地表水(湖泊、河流)和一切动植物体内存在的生物水等,少部分以水汽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形成大气水,还有一部分以冰雪等固态形式存在于地球的南北极和陆地的高山上。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km3,但我们必须注意到,水圈内水量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占96.54%,而且其中的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和地下水(占30.36%)中。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水圈中的水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存在着明显的水文循环现象,水文循环可以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基本形式。水文大循环就是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中的相互转化,如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转化为大气水,大气水在一定条件下凝结,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表面,最后通过不同的形式回到海洋之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小循环就是上述三种介质中任意两种之间的水相互移动,如陆地中的水,通过植物蒸腾的形式进入大气,然后又回到陆地的过程。值得说明的是,不同的淡水和海洋正常更新循环的时间是不相等的,有的更新时间较长,有的更新时间极短,表1-1是各类淡水水体的更新周期。
表1-1 淡水更新周期
资料来源 UNEP1993,Freshwater Pollution,世界环境。
从表1-1可以看出,各种淡水更新周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气中的水只需8天时间就更新一次,是可更新资源;永久积雪更新一次需要9700年;地下水更新一次需要1400年,时间较长,它告诉我们对于这种近似于不可更新的水资源而言,在开发利用时,必须慎而又慎。
不管地球上的水如何运动和更新,但是地球上的水从总体上来看是平衡的,它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表1-2是全球年水量平衡表。
表1-2表明,地球上的水在海洋与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循环,径流与蒸发的代数和等于降水量,从全球角度来看,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如果细加分析,它暗含了这样一个真理:地球上的水数量基本上是恒定的,它具有一定的承载力,我们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客观存在,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不要超过其限度。
表1-2 全球年水量平衡表
资料来源 UN.Wate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Proceeding of the UNWater Conference1977.Part4.Oxford:Programon Press,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