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水文条件变化分析
丹江口水库运行后,由于水库的径流调节作用,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繁殖所需的涨水过程发生变化,影响坝下游以四大家鱼为代表的产漂流型卵鱼产卵繁殖。由于丹江口水库下泄低温水的影响,汉江四大家鱼繁殖的时间往后推迟了20d左右,从1976年和2004年早期资源监测情况来看,目前汉江四大家鱼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所以,本节重点分析丹江口加高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段7—8月的涨水过程特征变化,以反映丹江口加高调水对产漂流型卵鱼类产卵繁殖的影响。
经上文长系列计算分析可知,丹江口水库加高和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后,丹江口下游各站点的月均径流量均减少,其中汛期7—8月及汛后蓄水期9—10月减少幅度较大。对典型年的分析可知,汛期洪峰基本被拦于水库,原本有利于产漂流性卵鱼产卵的涨水过程消失。
丹江口水库加高调水,分别按现状年调水40亿m3和规划年调水95亿m3的调水量进行计算。分析丹江口水库下游主要站点7—8月3d以上流量日均涨幅的年平均值长系列变化如图3.16和图3.17所示。可见,丹江口水库加高调水后,丹江口下游涨水过程相比加高前发生显著变化,7—8月3d以上流量日均涨幅受到加高调水影响,显著减小;特别是7-8月有较大涨幅的年份,当水库调水运行后,涨幅的下降十分显著。分析涨水过程特征变化,见表3.8。可见,汉江中下游涨水特征在丹江口水库运行前后、加高调水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表3.8 不同运行方式下丹江口水库下游涨水特征值变化
续表
图3.16 1968—2008年襄阳站7—8月3d以上涨水流量日均涨幅的年平均实测值与调水40亿m3、95亿m3对比
(1)对于流量与水位日均涨幅,丹江口水库蓄水运行后相比运行前显著下降,其中襄阳站由1138m3/s·d-1、0.424m/d,下降至311m3/s·d-1、0.270m/d,沙洋站由1136m3/s·d-1、0.722m/d,下降至418m3/s·d-1、0.301m/d;而加高调水后相比加高前亦呈下降态势,流量与水位日均涨幅继续下降至164m3/s·d-1、0.170m/d(调水40亿m3)和163m3/s·d-1、0.168m/d(调水95亿m3)。
图3.17 1968—2008年沙洋站7—8月3d以上涨水流量日均涨幅的年平均实测值与调水40亿m3、95亿m3对比
(2)对于涨水次数,丹江水库运行后相比运行前增加,襄阳站由6.4次增加至7.4次,沙洋站由6.3次增加至6.6次;而加高调水后,涨水次数继续增加,襄阳站增加至8.9次(调水40亿m3)、9.0次(调水95亿m3),沙洋站增加至7.3次(调水40亿m3)、7.5次(调水95亿m3)。
(3)单次涨水持续时间则在调水后变化不大,襄阳站在4d左右,沙洋站则平均4.5d左右。
(4)7—8月3日以上涨水的涨水总天数增加,襄阳站由丹江口水库运行前的27.1d增加至29.5d,沙洋站由27.3d增加至29.8d;加高调水两种方式运行后,涨水总天数继续增加,其中襄阳站增加至(调水40亿m3)34.3d、(调水95亿m3)34.5d。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丹江口水库蓄水运行后,下游涨水幅度(流量与水位)显著下降,而涨水次数增加,单次涨水天数不变,涨水总天数增加;加高调水后,下游涨水幅度进一步下降,而涨水次数进一步增加,单次涨水天数仍变化不大,而涨水总天数亦进一步增加;调水40亿m3与调水95亿m3两种调水工况相比,各项涨水特征值均没有显著变化。
综上所述,丹江口运行导致下游涨水幅度下降,涨水持续时间增加,而加高调水工程实施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涨水特征变化。而7—8月涨水过程中日涨水幅度的降低是导致坝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规模减小的主要诱因。故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的产卵繁殖规模可能进一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