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内容
1.2.1 前人研究工作基础
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在泉州市已经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地质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较翔实的资料。研究区工作现状如图1.1所示。在调查区范围内开展的地质、水文地质工作如下:
图1.1 研究区工作现状示意图
(1)1970年,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编著了《福建省沿海地区1∶20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以及相应的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较全面地阐述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2)1971年,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进行了惠安崇武地区1∶2.5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3)1977年,福建省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编著了1∶20万《泉州幅、厦门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全面阐述了泉州市地质矿产特征。
(4)1979年,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提交了1∶20万《福清幅、南日岛幅、泉州幅、厦门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综合了前人工作成果,全面阐述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5)1983年,福建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1∶10万农业水文地质区划图及说明书。
(6)1984年,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崇武半岛一带为核电站选址,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编制了1∶5万地质国务部长埕边一带1∶5000地质图。
(7)1986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开展1∶5万区域构造稳定性及主要矿种调查工作,编著了1∶5万《泉州市幅、崇武幅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及主要矿种调查报告》,对断裂系统及地壳稳定性做了研究和阐述。
(8)1987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泉州市清源山矿泉水勘察报告》,阐述了矿泉水特征和形成条件。
(9)1990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开展1∶2.5万《石狮、晋江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报告》(面积220km2)。
(10)1996年10月,南安市水利电力局提交了《福建省南安市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基础工作报告》。
(11)1997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惠安县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2)1999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晋江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3)2003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惠安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14)2006年,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南安市东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上述成果为本次野外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和重要参考资料。
1.2.2 主要内容
本书以泉州市沿海地区为例,对平原区和基岩山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规划和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平原区的水文地质调查程度相对较高,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因此在已有研究程度的基础上,根据地下水多年开采动态资料,对区域及县(市)城区的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作出准确的评价,查明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剩余资源量以及地下水开采引起的负效应(特别是海咸水入侵情况),以便为区域水资源的规划制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而在基岩山丘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复杂,资源有限。其开发利用程度和研究程度相对于平原孔隙地下水区都低。故本书通过调查研究,对区内基岩地下水的利用前景和可供开发地段作出评价。对泉州市来说,地表水资源大但时间不均匀,合理的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力保障。
全书共9章。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前人工作基础等内容。第2章研究区概况,包括研究区地理位置、气象水文、经济文化、地质和构造、地形地貌特点。第3章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泉州市地下水开发历史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第4章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范围和方法、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第5章典型平原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包括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典型平原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典型平原区地下水污染对晋江影响的模拟分析。第6章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包括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污染荷载风险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评价。第7章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包括远景地下水需水预测、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计算、地下水利用与保护建议。第8章典型区应急地下水水源地建设分析,主要包括断裂带地下水开发可行性分析和应急地下水水源地建设数值模拟分析。第9章为结论与建议,主要包括结论(地下水开发利用数量、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方面的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