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水利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我国政府提出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对于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决定性意义。水利是“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领域的组成部分,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利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我国水利国际影响力,服务好国家外交大局和水利改革发展。
一、水利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 国家对水利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要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在水电、水生态环境保护、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经济合作。政策沟通要求中国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治水理念和政策方面的沟通交流,民心相通要求与沿线国家加强在防灾减灾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大力实施水利人才交流和技术援助。合作机制建设需要水利的参与。中俄、中哈、中柬、中泰、中新(新加坡)、中印(印度尼西亚)、中匈、中埃(埃及)、中阿(阿尔巴尼亚)等双边水利合作机制是政府间双边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跨界河流是连接我国与周边“一带一路”国家的桥梁和天然纽带,“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加强跨界河流政府间合作,努力打造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二) 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国际涉水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水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单独设立了水目标。国际社会在高度肯定中国治水成就的同时,也期待中国在国际涉水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治水管水能力和水平。“一带一路”大部分沿线国家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借鉴中国治水经验、加强与中国水利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
(三) 水利改革发展应依托 “一带一路” 建设 “引进来” “走出去”
当前中国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需要通过水利“引进来”,学习借鉴“一带一路”沿线治水理念和技术,为加快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走出去”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头戏。国内水利行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必须要面向国际市场,输出优势领域产能,以解决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设备制造等相关企业的发展问题。
二、水利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一) 强化顶层设计,为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水利部编制了《水利部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实施方案》,分析了水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近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为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 持续深化多双边交流,为落实 “一带一路” 建设搭建平台
水利部已与沿线10多个国家签署了水资源领域的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充分发挥双边固定合作交流平台作用,利用多种渠道,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水利领域的政策交流、技术分享和工程技术援助。水利部积极落实中国政府与匈牙利、土耳其等13国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于2016年3月出台《水利部落实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3年工作安排方案》,明确未来3年与13国开展合作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多边合作方面,利用多边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充分利用总部(秘书处)设在中国的国际涉水组织,先后在埃及、印度等沿线国家组织召开河流泥沙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沙棘协会理事会会议等国际会议,加深相互了解,拓宽合作领域。与沿线国家加强在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和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动与沿线国家在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等多边合作机制下开展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国际水事活动中的合作,积极出席和参加在沿线国家举办的国际会议,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了2015年6月在塔吉克斯坦举办的落实“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高级别国际会议;派专家代表团出席了2016年7月在新加坡召开的新加坡国际水周等。
(三) 积极推进跨界河流合作,营造有利周边环境
积极推进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的跨界河流政府间合作,在防洪减灾、水文信息共享、工程建设、联合科研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成为国家双边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在应急救灾领域的合作,成功实施对缅甸伊洛瓦底江防洪咨询援助、对湄公河下游国家应急补水、对哈萨克斯坦增加水文报汛频次、与俄罗斯携手应对乌苏里江大洪水等联合行动,保障了河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我负责任大国形象,配合了周边外交大局。此外,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在水资源领域的合作,加强对湄公河流域国家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务实合作水平,努力打造区域水资源合作旗舰品牌。
(四) 拓宽水利 “走出去” 广度深度,开辟 “一带一路” 新前线
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中国水利企业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业务已遍及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从以工程施工为主,逐渐向工程施工、咨询设计、设备出口的全方位“走出去”转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河设计公司等水利水电设计咨询单位利用自身在勘测设计、规划、标准规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拓性地承揽了海外规划咨询等业务,咨询设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有关国家的高度肯定。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参建的巴基斯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第一批完成的项目,也是被中央电视台选入丝绸之路宣传片的首个能源项目。在标准国际化方面,目前已完成24项水利技术标准英文翻译,内容涵盖筑坝技术、小水电建设、水文、泥沙、水土保持等中国水利技术优势领域。中国标准已在东南亚、非洲、拉美部分国家应用于流域综合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为中国水利技术输出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五) 创新开展能力建设,惠及众多沿线国家
水利部及部属有关单位利用多种资金和援外渠道,加大与相关国家的能力建设合作,惠及众多“一带一路”国家。2016年6月,水利部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举办了南南合作水管理经验交流会,面向蒙古、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10国,围绕水政策与水管理体系、防洪抗旱减灾、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4个议题深入开展经验交流。水利部国际小水电中心、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于2015年9月联合举办了科技部2015年度“南亚、东南亚国家小水电技术国际培训班”,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等12国小水电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黄河水利委员会2015年10月举办亚专资“气候变化适应与水资源管理培训”,来自泰国、越南等10国水利技术及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2016年举办了3期商务部援外培训班,即亚洲国家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官员研修班、非洲英语国家农村电气化研修班以及卢旺达水电技术海外培训班,来自18个国家共76名学员参与了培训和研修,受到有关国家广泛赞誉。
三、未来工作思路
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在跨界河流、多双边水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推动中国水利“走出去”,强化能力建设合作。
(一)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
编制“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专项规划,系统总结“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已有的基础、成效、经验及工作进展,分析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需求和中国优势领域,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以及战略布局,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合作途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水利合作重点国家的“一国一策”方案。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编制水利“走出去”专项规划。
(二) 深化同沿线国家多双边合作
一是深化同沿线国家双边合作与交流。落实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3年工作安排方案,推动与波兰、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等国签署新的水资源领域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积极落实已签署的双边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和技术交流;积极开展研究中心与实验室的共建活动。二是加强与沿线国家多边合作与对话。充分发挥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作用,与平台沿线国家开展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水预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与相关国家加强在新加坡国际水周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水事活动中的合作,争取相互支持与配合。
(三) 推动跨界河流合作有序开展
继续做好与有关周边国家跨界河流政府间合作,在多双边机制下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在跨界河流防洪减灾、水文信息共享、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联合科研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跨界河流水资源领域互利共赢合作水平,既维护好中国的水资源权益,又服务好中国周边外交大局。
(四) 加快推动水利 “走出去”
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推动加大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利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推动巴基斯坦境内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编制;推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等国流域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灌溉规划编制及水电项目设计咨询工作;推动柬埔寨、老挝国家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继续推动筑坝技术、小水电、灌排、水土保持、水文、泥沙等领域技术标准国际化。积极参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小水电开发。推动水电装备和水文仪器设备出口。
(五) 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合作
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华国际培训中心,打造一批集科研、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国际水利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对象国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员,有针对性地在小水电、农村电气化、防洪减灾、节水灌溉、水利规划管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领域举办境内外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领域的合作。接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的行政或技术人员到中国的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学习工作交流。
郝钊 池欣阳 常远 杨研 廖四辉 执笔
李戈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