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环境下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综合应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干旱评价与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国家到各级政府均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程、非工程措施对干旱灾害进行治理,从当前的成果来看,国家重点区域的工程体系已日渐完善,全国抗旱顶层设计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抗旱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干旱及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方面。作为极端水文水资源事件的干旱事件,其本质是缺水;并随着缺水程度加剧对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害,形成旱灾。干旱事件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气候变化、下垫面条件、水利工程调节等的综合作用;其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还受到区域社会经济布局和干旱情景下各行业需耗水特征的综合影响。目前多从单一水循环要素过程(如降水)的角度评价干旱事件,而不是以水循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且多数研究忽略了干旱影响的累积效应。

目前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多采用指标法,即用一系列指标表征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设定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获取综合风险指数。虽然这类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受主观影响较大,且很难反应作物损失状况,评估结果较为粗略。

(2)干旱及干旱灾害风险预估方面。以全球气候模式作为数据驱动,预估未来干旱及干旱灾害风险是当前的主流方式。但全球气候模式在预估中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特别在降水预估不确定性更为突出,短期内大幅度改进GCMs降水预估成果存在很大困难,这使未来干旱及干旱灾害风险预估研究中难以直接应用全球气候模式预估的降水数据;通过对CMIP5提供的大量GCMs在区域上的模拟能力评估,基于评估结果的模式集合预估,成为降低GCMs预估不确定性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中,针对干旱、水资源等特定预估目标的GCMs评估和集合方法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此外,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基于GCMs历史模式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模式模拟与预估结果订正方法研究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其中,针对抗旱安全对降水统计特性预估的要求,相对于仅考虑均值相对变化的Delta法等订正方法,能够更多应用GCMs预估信息、更好反映降水统计特征变化的统计校正方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

(3)干旱灾害风险应对方面。尽管当前干旱应对模式已由传统的危机管理的被动抗旱向如今“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风险管理转变,但在我国干旱灾害风险应对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布局和城市化未有效规避干旱灾害风险、干旱灾害应对未充分融合其孕育发展规律、工程体系不能满足干旱灾害应对需求、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和依法防灾与科学防灾支撑不足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在遵循干旱灾害中长期演变规律和预估未来干旱灾害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自身干旱调控因子的调整与优化降低脆弱性和暴露性,同时,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来全面提高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