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随着“西电东送”拉开序幕,西南地区水电大规模开发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已有20多年。位于贵州境内乌江、北盘江、南盘江三条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上的10个大型、7个中型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贵州的大、中型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成。“十二五”以来,以贵州省“三位一体”规划实施为契机,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建成并发挥效益,夹岩、马岭、黄家湾等3座大型水库及数十座中型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又开启了贵州省水利发展的新时期。
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能及水资源的富集区域,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集中并发育典型的地区,特别是西南云、桂、渝、黔地区,分布面积达50多万km2,喀斯特地貌类型众多。贵州省处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核心部位,喀斯特分布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3%,这些区域很多与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屏障布局区域重合,有的处于大江大河的源头区域,有的位于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带上,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脆弱的特点。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院)长期以来根植于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的水电水利勘测设计业务,不仅在喀斯特勘察设计和筑坝引水发电等工程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喀斯特地区水电水利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创新。经过对近20年来贵州、广西、重庆等区域的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全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涵盖规划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流域与项目环境后评价、环保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成果。
为系统地总结喀斯特地区水电水利建设环境保护工作,贵阳院决定组织力量编写《喀斯特地区水电水利开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实践》一书,魏浪同志任本书主编。本书侧重对工程实例进行总结与提炼,在生态流量和水温的预测计算、水生生态影响分析、鱼类增殖放流站、过鱼设施、珍稀保护植物移栽等方面剖析了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同时,对传统水电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进行创新,在引进、吸收、消化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喀斯特地区水电水利工程为依托,针对水能与水资源开发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减缓负面影响的对策措施,总结环境保护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建立和完善了水电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工程规划设计方法体系;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贵州省的水能资源开发进入“后水电”时期,本书在总结、呈现喀斯特地区水电开发全过程环境保护技术的同时,也对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水利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本书代表了贵阳院在喀斯特地区水电水利开发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若能为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则是我贵阳院为国家水电水利建设贡献的一份微薄力量。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