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成果汇编:纪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建60周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钱塘江水下防护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钱塘江涌潮高度可达3m多,实测的潮头推进速度和急流流速可达12m/s,激起的波浪高度可达10m多,所以对海塘和丁坝等水下防护建筑物的破坏力很大,1949年前毁坝溃塘、坍江,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严重灾害经常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筑坝、抛石固塘,情况有所改善,但严重的自然灾害仍时有发生。本项目主要研究任务是针对强潮河流的水力学特点、地质条件及当时的江道形势和财力物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提出行之有效的能确保海塘不溃决和适合群众施工、易于迅速推广的水下防护工程。

主要技术创新

钱塘江河口潮汹流急,破坏力极大,主槽迁徙不定,滩涂冲淤频繁,水下施工十分困难。1968年开始,从涌潮原型观测入手,分析了水下防护建筑物不耐涌潮冲击的原因,提出治江与围涂相结合,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抓住滩涂淤积的有利时机,在滩地上修筑沉井,形成以沉井保护丁坝,丁坝保护盘头、围堤的整体配套水下新型防护体系,经30多年临流考验,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防强潮、台风、洪水的能力与防护标准。

推广应用情况

用沉井固头的新型整体水下防护建筑物,在当时财力、物力极端困难,唯劳力、石料资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除沉井刃脚用钢筋混凝土外,井身部分用浆砌块石代替模板,用竹筋、条形埋石节省部分钢筋,靠人力分节下沉代替机械一次性施工,与时间赛跑,在坍江临岸之前,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下沉成功。随后与丁坝、盘头、海塘连成一体,沉井便成了桥头堡,临流考验成效显著,随即被迅速推广,促进治江围涂工程稳定发展。目前已围涂百余万亩,人民生活和地方经济极大改观,江道趋向稳定,内涝外排顺畅,灌溉取水自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灾情大大减少,通航能力明显提高,涌潮仍然壮观。沉井适合在粉砂土中施工,所以还被广泛应用于沿江修建排涝挡潮闸、排灌站、桥梁等各类基础工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巨大。

代表性图片

钱塘江河口段江道及海塘、围堤平面位置图

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钱塘江工程管理局、浙江省萧山市农机水利局

主要完成人员:周胜、杨永楚、沈观土、赵永明、倪浩清、陈慧涵、陈光裕、王一凡、吕文德、张长贵、朱忠良、梁保祥、裘松铨、施麟宝、余宗佑

联系人:周胜 联系电话:010-68781387

邮箱地址:mah@iwhr.com

任务来源: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完成时间:1992年

获奖情况: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