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的问题
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虽然有多方探索,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城市空间开发规模测算不完善、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缺乏整合、地上地下空间设计缺乏衔接、空间与道路交通系统缺乏整合、建筑设计处理不足。这些问题导致我们无法综合高效地开发城市上、下部空间,走城市空间集约化立体发展的道路,有效地挖掘城市空间容量潜力。
1.4.1 城市空间开发规模测算不完善
中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以北京市为例[5]:北京城镇建设
用地从1976年的495km2增长到2006年的1324km2。
当城市规模较小时,没有地形限制的城市其空间会首先沿水平方向扩展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城市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再无限制地向外水平扩展,则有可能会引起种种问题,对加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而
城市空间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单纯依靠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来满足城市空间容量的需求,从客观条件上行不通。
但是,中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开发规模的引导主要基于二维的土地规模展开,平面的用地规模是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的核心之一,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三维空间的考量是比较薄弱的,对地上、地下空间的整体考虑更是缺乏,难以挖掘城市空间的潜在容量。另外,对城市空间的研究集中于城市自身研究,而对区域层面的统筹研究缺乏。
1.4.2 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缺乏整合
如果将解决城市空间容量需求从依靠扩大城市用地规模转变为通过对有限的城市用地进行深度开发,那就必须综合高效地开发城市上、下部空间,协调地上、地下空间功能。立体化整合城市功能可有效地实现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合理化再分配,提高城市空间的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空间高效地开发利用,从而发挥城市集中的优势,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仍然没有充分做到这一点。
1.4.3 地上地下空间设计缺乏衔接
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过渡是地带是实现空间立体化协调设计的重要环节。传统城市空间上、下部空间往往处于孤立状态,局部有连接的空间衔接方式也比较单一,很难实现空间立体化的功能、活动联系。城市地上、地下空间过渡的载体和纽带是地下入口空间,这是实现城市空间上下协调的手段和重要环节。完善地下空间入口过渡功能是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的重要目标内容。但是。目前的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对地上地下空间衔接仍然缺乏考虑。空间转换处以交通功能为主,功能单一。出入口设计标识设计不完善,没有形成宏观导向功能。防灾问题考虑不足。
1.4.4 空间与道路交通系统缺乏整合
高密度人居环境的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在中国城市普遍存在,降低了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了社会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其他空间缺乏整合。以兰州市西关什字城市中心区为例:机动化交通方面,机动车仅在地面行驶,交通站点与周边的城市空间关系处理不当。慢行交通方面,兰州城市中心区的地上、地下的人行交通采取线状联系,空间功能单一,交通环境缺乏人性化,地下步行交通与其他地下空间缺乏联系。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可以轻松负担用小汽车的开销后,如何增强城市公交和城市慢行系统的吸引力,以引导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其策略需要向多方寻求,其中,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其他空间进行整合,以形成能够更符合人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要求的立体化城市空间是其中迫切要走的道路之一。
1.4.5 建筑设计立体化设计思维欠缺
城市空间立体化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建筑师对城市空间往往从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分别考虑,缺乏城市空间一体化的观念。在高密度人居环境、空间资源紧缺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实际上建筑设计常常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考量,忽略了以人为本,缺乏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衡量空间设计的合理性,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空间功能缺乏立体化考虑造成的使用不便,高强度空间开发和封闭空间给人心理造成压力,不宜人的小环境给人生理、心理造成的健康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