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实验步骤及前期分析
第一组实验中,将已经配好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500mL逐一置于桌上拍照。由于对较小的RGB值得到的数字图像的噪点会相对增加,要克服这点可以使照片轻微过度曝光,所以在这里将相机的参数设为f2.8、ISO50。对每组样品以快门1/20s和1/25s连拍两张,将所得JPEG格式照片导入计算机。由于外部光源色温的变化会导致采集的数字图像的色彩改变,为了保证数字图像色彩的准确性,需要对每一张照片进行色温调节。利用照片中的Kodak标准灰度卡作为整幅图像的平坦图像(Flat-field Image)[F(x,y)],目前常用的校正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eby等提出的直接用平坦图像的RGB色彩空间来修正[151]。
式中 I(x,y)——需要进行校正的图像;
IF(x,y)——经过修正后的图像;
F——平坦图像的平均值。
另外一种校正方法是Forrer提出的,先将图像从RGB色彩空间转化为HSV(Hue,Saturation,Value)空间,然后保持H和S不变,只修正其中V的值[150]:
式中 V(x,y)——需要进行校正的图像;
VF(x,y)——经过修正后的图像;
FV(x,y)——平坦图像的V值;
FV——平坦图像的平均V值。
校正之后再将图像从HSV转化为RGB空间。本书中所有的图像光源色温修正均采用第一种方法。溶液浓度从0.25g/L逐渐递减到0.08g/L,颜色逐渐由紫黑色变成淡粉红色,经修正后的图像用在计算机里读出任意5点处的R、G、B值并取其平均值,作出浓度和R、G、B的散点图(图2.2),从图中可以看出,R、G、B三原色的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并无限趋向于0,经3次多项式曲线拟合,相关系数见表2.1。
图2.2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及其R、G、B值散点图
(a) 快门速度1/20s;(b) 快门速度1/25s
表2.1 曲线拟合的相关系数
从表2.1中可以看出,R、G、B三种颜色的值和曲线的拟合程度都非常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和其R、G、B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另外,从本组实验中也得出一些经验,由于光源的照射强度有限,用直径较大的烧杯盛放溶液将会导致透光度下降较快,从而对稍高浓度溶液的色彩辨别能力降低,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所以第一组实验中浓度为0.25g/L的溶液颜色已经接近于黑色,如再加大浓度,R、G、B值的变化将很小,得出的曲线也将过于平缓并无限趋向于0。基于以上结论,进行了第二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中,将要测定用高锰酸钾溶液染色后的标准砂(GB 178—77)颜色和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在容器选择中不再选择直径相对较大的烧杯,而改用一个长10cm、宽1.5cm、高3cm的长条形透明有机玻璃容器。先在容器里均匀地铺上一层厚约1.5cm的砂层,注入溶液时将容器稍微倾斜,将溶液从稍高那头缓慢注入以便充分排出砂层中的空气,使砂和溶液充分混合,待砂层饱和后,将容器置于桌面进行拍摄。
“每个像素点的颜色不仅仅取决于溶液的浓度,同时也取决于砂子的表面特征。即使相同浓度的溶液在不同的背景下所表现出的颜色也不一样。孔隙度、砂子质地等都是影响该背景的因素,需要用数字手段将其滤去”[148]。也就是说取像素点的R、G、B值时,有可能该取样点落在砂粒面上,也有可能该点落在砂粒之间的孔隙中,这就会导致像素点R、G、B取值时发生数据大幅度跳动,所以要用图像处理的办法将这种不良影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