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节水灌溉的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8%。我国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m3,扣除重复计算水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北方地区缺水尤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1。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100亿m3,但全国缺水量仍达500多亿m3,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在699个建制市中,400多座城市缺水,106座城市出现供水紧张)。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突出。这种水资源紧缺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导致了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从东南到西北几乎所有耕地的绝大多数作物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灌溉。

干旱缺水限制了灌溉,也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10年,全国因旱作物受灾面积1325.86万hm2,成灾面积898.65万hm2,全国因旱粮食损失168.48亿kg,直接经济总损失1509.18亿元;2013年,全国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干旱灾害,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121.99万hm2,成灾面积697.12万hm2,因旱粮食损失206.36亿kg,直接经济损失1274.51亿元,占当年GDP的0.22%。2015年,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和宁夏等地阶段性干旱较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2667万hm2,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m3,城市缺水60亿m3。据统计,1950—2014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2098.86万hm2,成灾面积937.21万hm2,平均每年减产粮食162.88亿kg;2006—2014年,因旱直接经济损失1009.6亿元。由此可见,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干旱缺水状况呈不断加剧趋势。到2030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m3左右,是世界公认的警戒线;2050年前后形势将更加严峻。西北地区土地辽阔,水资源稀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状况将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干旱缺水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节水的道路。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除与水资源本身特性、水污染严重有关外,还与水资源的浪费有关。我国用水大户是农业,2015年全国总用水量6103.2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63.1%。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4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仍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kg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农田灌溉用水量占绝大多数,农业水资源持续利用将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农业水资源无偿使用,已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由于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等原因,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4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25%,农业节水潜力很大。如果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每年可减少灌溉用水量约(600~800)亿m3。加快推进节水农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日趋恶化的希望所在,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节水灌溉,对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