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目标与任务

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部署,到2020年,完成规划内434处大型灌区、2157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全国大型灌区灌溉面积达到2013.3万hm2,重点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达到102hm2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hm2,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667万hm2以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66.7万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70%以上。继续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调整农业生产和用水结构,加强灌区骨干渠系节水改造、田间工程配套、低洼易涝区治理和农业用水管理,实现输水、用水全过程节水,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逐步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优化用水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技术,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积极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套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加强灌区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精准灌溉水平;推广农机、农艺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等。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第一,加强农业高效节水,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配置农业用水。按照“先节水、后用水,先挖潜、后扩大,先改建、后新建”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供用水结构,完善灌溉供水工程体系,提高灌溉供水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视利用非常规水源。在渠灌区因地制宜实行蓄水、引水、提水相结合。在井渠结合灌区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在井灌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在不具备常规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当地水窖、水池、塘坝等多种手段集蓄雨水,发展非常规旱作节水灌溉。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除有回灌补源和防护林生态保护要求的渠段以外,要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在实行地面灌溉的灌区,平整土地,合理调整沟畦规格,推广抗旱坐水种和移动式软管灌溉等地面灌水技术,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率。在井灌区和有条件的渠灌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在水资源短缺、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地区,积极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在南方水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网地区,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节水的同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第二,积极推广农业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合理安排耕作和栽培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质耐旱高产品种,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大力推广深松整地、中耕除草、镇压耙耱、覆盖保墒、增施有机肥以及合理施用生物抗旱剂、土壤保水剂等技术,提高土壤吸纳和保持水分的能力。在经济作物、蔬菜、果木种植方面,配套和完善节水补灌设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现代节水型农业体系的建立。在干旱和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加快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第三,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以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华中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渡区等重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水土资源条件、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节水灌溉体系。第四,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节水工程。根据水利部印发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规划》(2014—2018年),明确要求在河北、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5省、自治区30个地市开展试点治理工作。2018年,通过实施高效节水改造耕地103万hm2等措施,退减地下水超采和地表水过度开发量,有效缓解地表水挤占和地下水超采问题,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完善国家支持农业节水政策体系。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节水改造与建设力度,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现代化灌区。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等。

2018年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规计[2018]39号)中提出新时代水利现代化战略目标:“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7亿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2020—2035年,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具体举措为: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抓紧制定并推动出台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节水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自觉行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水。继续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

由此可见,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是一项国策,必须大力推进。同时,现代节水灌溉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使科研成果真正用于节水活动,在实践应用中产生效益,提高治水的科技含量。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取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构建合理的、高产高效的与生态良性循环的节水农业体系。要加大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此外,还应加强节水灌溉基础理论研究;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及高新技术改进节水灌溉产品性能,加快节水灌溉设备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重点地区的节水灌溉发展,为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