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文化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 水 为 师”

我国大思想家老子的师父常枞,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众弟子环侍左右。老子问师父:“老师!你还有最后的教示吗?”常枞用极微细的声音说:“你看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柔弱?”老子说:“牙齿刚强!舌头柔弱。”常枞缓缓打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原来常枞的牙齿已经完全掉光了,然而柔弱的舌头依然存在。常枞用深邃无比的眼睛,最后看了老子一眼:“以水为师。上善若水,好好悟水,对你人生大有启示!”

水是宇宙星际中神奇的物质,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水是哺育人类的母亲,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水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认识水、顺应水和治理开发水资源,从而推进文明进步的历史。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对水的珍惜与保护就是对生命、文化的珍惜和保护,水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地球上水的来源、形态、位置、分类、循环、数量、开发、治理以及水与人类社会文明、国家民族的关系等,从而树立科学的水观念,人水和谐共处,是每一个地球人的必修课。

我们生活的陆地江河湖泊密布,陆地之外又有浩瀚无垠的海洋,大气层中也漂浮着水汽云层,土壤中蕴含着地下水。那么,地球之水最初从何处而来?一种说法认为,宇宙大爆炸,星云演化形成了地球上的原生水,这被认为是地球之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地球的另一部分水应该来自无以数计的天外来客:陨石给地球带来了水。而地球上无数生物体的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称为代谢水)也是地球之水的补充,破解水的来源之谜是人类对宇宙、地球和生物奥秘不断探索过程。

人们对水的认识永无止境。纯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水的热稳定性很强,具有很大的黏聚力和表面张力,普通的水因含有少量电解质而有较强的导电能力……人们对水的特性的研究,从微观的分子结构分析,到洪流巨能的宏观把握,使人类掌握水、利用水的能力得到发展,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们择水而居。纵观世界历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无不与水息息相关。文化源地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发生地,即古文明中心。一般认为,人类四大古文明中心分别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西北部的古印度、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中心、黄河中下游的中华古文明。四大文明中心均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大河流域,文化沿河流传播和扩大影响。这些文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足以证明文明的产生和传播与水域以及水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华夏民族视黄河为母亲河,它与长江等大江大河一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国人民在对江河湖泊的不懈治理与开发保护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水文明史是人类古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水文明史内容十分丰富,建设了一流的工程,如都江堰、黄河大堤、京杭大运河、洪泽湖、海塘等等,无不是当时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有些工程至今还在造福人类。创造了一流的技术,如坝工技术、埽工技术、船闸技术、水碓、水磨、水排、水硙、水转大纺车、辘轳等水力机械,有些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沿用。形成了一流的理论,如《管子·度地》、贾让三策、泥沙理论、水循环理论,水文测验、降雨观测、泥沙测验以及流速、流量概念等,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在世界上都保持着领先地位。拥有一流的治水专家,如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父子、王景、范仲淹、王安石、郭守敬、潘季驯、李仪址等均是当时世界水利先进水平的杰出代表。治水活动不仅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是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日趋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可以说,水资源危机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大力实施治水工程。淮河、黄河、长江、运河、辽河、松花江、珠江等七大流域都先后进行规划治理。不论筑坝防洪发电,修堰引水灌溉,水土保持治理、水污染防治、水利经营管理等,国家参与程度、群众动员人数和总投资额,都远远超过了历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设了一批世界级的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在新形势下,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建设以人为本的民生水利,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突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利,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水利,改革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的创新水利,坚持现代化方向的现代水利。现代治水思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在中国水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涵盖了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必将指导我国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中华民族长期的治水活动,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塑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水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深入理解水文明的内涵,大力开展水文化教育,积极推进水文明建设,以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和提升水文明水平,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