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1.3 溢流坝设计

单元任务目标:完成溢流坝剖面设计。

任务执行过程引导:确定泄水方式;孔口布置;确定定型设计水头,建立下游堰面曲线;计算上切点坐标,确定反弧段,形成溢流坝初步剖面。

提交成果:溢流坝剖面图,溢流坝顶布置,相关计算成果。

溢流重力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它可承担泄洪、向下游输水、排沙、放空水库和施工导流等任务。因此,坝体剖面设计除要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外,还要满足泄水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下游的消能问题。

溢流坝是枢纽中最重要的泄水建筑物之一,将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大部分洪水经坝顶泄向下游,以便保证大坝安全。溢流坝应满足泄洪的相关设计要求:

(1)有足够的孔口尺寸、良好的孔口体形和泄水时具有较大的流量系数。

(2)使水流平顺地通过坝体,不允许产生不利的负压和振动,避免发生气蚀现象。

(3)保证下游河床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冲坑和冲刷。

(4)溢流坝段在枢纽中的位置,应使下游流态平顺,不产生折冲水流,不影响枢纽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5)有灵活控制水流下泄的设备,如闸门、启闭机等。

1.3.1 孔口设计

溢流坝的孔口设计涉及很多因素,如洪水设计标准、下游防洪要求、库水位壅高的限制、泄水方式、堰面曲线以及枢纽所在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设计时,先选定泄水方式,拟定若干个泄水布置方案(除堰面溢流外,还可配合坝身泄水孔或泄洪隧洞泄流)。初步确定孔口尺寸,按规定的洪水设计标准进行调洪演算,求出各方案的防洪库容、设计和校核洪水位及相应的下泄流量,然后估算淹没损失和枢纽造价,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1.3.1.1 孔口形式

溢流坝的泄水方式有开敞溢流式和有胸墙溢流式两种,如图1.22所示。

图1.22 溢流坝泄水方式

a)开敞溢流式;(b)有胸墙溢流式

1—门机;2—闸门;3—检修门

1.开敞溢流式

根据运用要求[图1.22(a)],堰顶可以设闸门,也可以不设闸门。

在洪水流量较小,淹没损失不大的中、小型水库,堰顶可不设闸门。它结构简单,可自动泄洪,管理方便。

在大、中型水库工程中,常在堰顶设置闸门。当闸门全开时,下泄流量与堰上水头H0的3/2次方成正比。随着库水位的升高,下泄流量增加较快,具有较大的超泄能力。

2.有胸墙溢流式

有胸墙溢流式在闸墩上部设置胸墙[图1.22(b)],堰顶高程较低。它可以根据洪水预报提前放水,腾出较大的防洪库容,提高水库的调洪能力。当库水位低于胸墙下缘时,下泄水流流态与堰顶开敞溢流式相同;当库水位高于孔口一定高度时,呈大孔口出流,超泄能力下降。胸墙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固接在闸墩上,也有做成活动式的。遇特大洪水时可将胸墙吊起,以提高泄洪能力,同时利于排放漂浮物。

1.3.1.2 孔口尺寸

1.下泄流量的确定

孔口尺寸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库枢纽宣泄的洪水流量。根据设计和校核情况下的洪水来量,经调洪演算确定下泄洪水流量Q,再减去泄水孔和其他建筑物下泄流量之和Q0,即得

式中 Q0——经由电站、船闸及其他泄水孔下泄的流量,m3/s;

α——系数,考虑电站部分运行,或由于闸门障碍等因素对下泄流量的影响,正常运用时取0.75~0.90;校核情况下取1.0。

2.单宽流量的确定

单宽流量q是决定孔口尺寸的重要指标,单宽流量一经选定,就可以初步确定溢流坝段的净宽和堰顶高程。单宽流量越大,下泄水流的动能越集中,消能问题就越突出,下游局部冲刷会越严重,但溢流前缘短,对枢纽布置有利。因此,一个经济而又安全的单宽流量,必须综合地质条件、下游河道水深、枢纽布置和消能工设计多种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一般,当河谷狭窄,下游水深较大,基岩坚硬抗冲能力强时,可选用较大的单宽流量。当河床岩石软弱,存在不利的地质构造等缺陷时,宜选用较小的单宽流量。工程实践证明,对于软弱岩石常取q=20~50m3/(s·m);中等坚硬的岩石取q=20~100m3/(s·m);特别坚硬的岩石取q=100~150m3/(s·m);地质条件好可以选取更大的单宽流量。近年来,随着消能技术的进步,选用的单宽流量也不断增大。在我国已建成的大坝中,安康水电站单宽流量达282.7m3/(s·m)、三峡水利枢纽的单宽流量达312m3/(s·m)。而委内瑞拉的古里坝,其单宽流量达344m3/(s·m)。

3.孔口尺寸的确定

单宽流量q确定以后,溢流孔净宽B(不包括闸墩厚度)为

装有闸门的溢流坝,用闸墩将溢流段分隔为若干个等宽的孔。设孔口总数为n,孔口宽度b=B/nd为闸墩厚度,则溢流前缘总宽度B1

经调洪演算求得洪水位及相应的下泄流量后,可利用下式计算包括流速水头在内的堰顶水头Hw,当采用开敞式溢流式时

式中 m——流量系数,按WES溢流曲线查表1.12;

C——上游面坡度影响修正系数,见表1.13,当上游面为铅直面时,C取1.0;

ε——闸墩侧收缩系数,与闸墩厚度及闸墩头部形状有关,初设时可取为0.90~0.95;

σs——淹没系数,视淹没程度而定,不淹没时σs=1.0;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表1.12 流量系数m

续表

P1为上游堰高(m);Hd为定型设计水头(m),即按此水头设计溢流堰曲线,按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max的75%~95%计算。

表1.13 上游面坡度影响修正系数C

用设计洪水位减去堰顶水头Hw(此时堰顶水头应扣除流速水头)即得堰项高程。

当采用孔口泄流时

式中 Ak——出口处的面积,m2

μ——孔口或管道的流量系数,初设时对设有胸墙的堰顶孔口,当Hw/D=2.0~2.4时(D为孔口高,m),取μ=0.74~0.82;对深孔取μ=0.83~0.93;当为有压流时,μ值必须通过计算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来确定;

Hw——自由出流时为孔口中心处的作用水头,淹没出流时为上下游水位差,m。

当已知nb、堰上水头,根据所选闸墩的形式计算ε,并查表1.12得m,然后根据式(1.60)计算Q,若满足,则设计的孔口符合要求。

1.3.2 溢流坝的剖面设计

溢流坝的基本剖面也呈三角形。上游坝面可以做成铅直面,也可以做成折坡面。溢流面由顶部曲线段、中间直线段和底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如图1.23所示。

1.3.2.1 溢流坝的堰面曲线

1.顶部曲线段

溢流坝顶部曲线是控制流量的关键部位,为增大下泄流量或防止堰面产生负压,其形状常采用非真空剖面曲线中的克-奥曲线和幂曲线(或称WES曲线)。克-奥曲线不给出曲线方程,只给定曲线坐标值,插值计算和施工放样均不方便。而幂曲线给定曲线方程,如式(1.61),其流量系数较大且剖面较瘦,工程量较少,同时坝面曲线用方程控制,便于计算和放样,故近年来堰面曲线多采用幂曲线。

(1)开敞式溢流堰面曲线。如图1.24所示,采用幂曲线时按下式

式中 Hd——定型设计水头,按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zmax的75%~95%计算,m;

nk——与上游坝面坡度有关的指数和系数,见表1.14;

xy——溢流面曲线的坐标,其原点设在堰面曲线的最高点。

表1.14 kn 值 表

幂曲线形溢流堰顶部曲线以堰顶为界分上游段和下游段两部分,上游段常用椭圆曲线、三圆弧曲线和双圆弧曲线。

1)椭圆曲线,其方程式为:

式中 aHdbHd——椭圆曲线的长轴和短轴(当P1/Hd ≥2 时,a=0.28~0.30,a/b=0.87+3a

P1/Hd<2时,a=0.215~0.28,b=0.127~0.163;当P1/Hd小时,ab取小值)。

当采用倒悬堰顶时(图1.24)应满足:d>Hzmax/2的条件,仍可采用式(1.61)计算。

图1.24 开敞式溢流堰面曲线

2)三圆弧曲线,上游堰面铅直,R1R2R3等参数如图1.25所示。

3)双圆弧曲线,如图1.26所示,图中R1R2knab等参数取值见表1.14。

图1.25 堰顶上游堰头为三圆弧曲线、下游为幂曲线

图1.26 堰顶上游堰头为双圆弧曲线、下游为幂曲线

(2)设有胸墙的堰面曲线。如图1.27所示,当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zmax(孔口中心线以上)与孔口高度D的比值Hzmax/D>1.5时,或闸门全开仍属孔口泄流时,可按下式设计堰面曲线

图1.27 带胸墙大孔口的堰面曲线

式中 Hd——定型设计水头,孔口中心线至校核洪水位的75%~95%;

φ——孔口收缩断面上的流速系数,一般取φ=0.96;若孔前设有检修闸门,取φ=0.95;

xy——曲线坐标,其原点设在堰顶最高点;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坐标原点左侧的上游段可采用单圆弧曲线、复合圆弧曲线或椭圆曲线与上游坝面连接,胸墙下缘也可采用圆弧或椭圆曲线外形,原点上游曲线与胸墙下缘曲线应综合考虑,若1.2<Hzmax/D<1.5时,堰面曲线应通过试验确定。

按定型设计水头确定的溢流面顶部曲线,当通过校核洪水时将出现负压,一般要求负压值不超过3~6m水柱高。

2.中间直线段

中间直线段的上端与堰顶曲线相切,下端与反弧段相切,坡度一般与非溢流坝段的下游坡相同。

3.底部反弧段

溢流坝面反弧段是使沿溢流面下泄水流平顺转向的工程设施,要求沿程压力分布均匀,不产生负压和不致引起有害的脉动压力。通常采用圆弧曲线,其反弧半径R=(4~10)hh为校核洪水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点的水深。反弧最低点的流速越大,要求反弧半径越大,宜采用较大值。当流速大于16m/s时,宜取上式的上限值。当采用底流消能,反弧段与护坦相连时,宜采用上限值。

但若校核洪水位与反弧最低点的高差z较大,反弧最低处水深h很小,按R=(4~10)h计算取10h可能反而变得很小,此时有些不合理。建议该情况下R取(0.3~0.7)z

合理选取反弧半径R值,是一个尚待妥善解决的问题。实际许多高坝反弧半径R的取值范围远远超过R=(4~10)h的限度。有人根据国外60个工程资料,针对影响反弧半

径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提出反弧半径的经验公式,其中弗劳德数Fr=v/,此式可作为工程设计参考,大、中、小型工程均能运用。

1.3.2.2 溢流坝实用剖面拟定

溢流坝的实用剖面,是在三角形基本剖面基础上结合堰面曲线按拟合修改而成的,并与非溢流坝剖面相适应。

(1)溢流坝堰面曲线超出基本三角形剖面。如图1.28(a)所示,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坚固完好的岩基上,设计时需对基本剖面进行修正。

图1.28 溢流坝剖面拟定

a)反弧与护坦连接;(b)反弧与挑流鼻坎连接

根据溢流坝的定型设计水头Hd和选定的堰面曲线形式,点绘出堰面曲线ABC,此时溢流重力坝剖面尺寸大于基本三角形剖面,为节约坝体工程量,又不影响堰顶泄流,可将基本三角形的下游边与溢流坝面的切线重合,坝上游阴影部分可以省去。保留高度d的悬臂实体,且要求d≥0.5HzmaxHzmax为堰顶最大作用水头)。

(2)溢流堰面曲线落在三角形基本剖面以内。如图1.28(b)所示,当溢流重力坝剖面尺寸小于基本三角形剖面,可适当调整堰顶曲线。通常是在溢流坝顶加一斜直线AA′,使之与溢流曲线相切于A点,增加上游阴影部分坝体体积,且有利于坝体稳定。

图1.29 挑流鼻坎设置结构缝

(3)具有挑流鼻坎的溢流坝。鼻坎超出基本三角形剖面以外,如图1.29所示。若l/h>0.5,应核算B-B′截面处的应力;若拉应力较大,可考虑在B-B′截面处设置结构缝,把鼻坎与坝体分开;若拉应力不大,也可采用局部加强措施,不设结构缝。

1.3.3 溢流坝的消能防冲

由于溢流坝下泄的水流携有很大的动能,常高达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千瓦,如此巨大的能量,若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下游河床及两岸将被严重冲刷,甚至造成岸坡坍塌和大坝失事。所以,无论采用何种型式消能,均应做到消能效果好、结构可靠,保证大坝的安全。

消能工的设计原则是:①尽量使下泄水流的大部分动能消耗在水流内部的紊动、漩涡中,以及水流与边界和空气的摩擦上;②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河床或岸坡的局部冲刷;③下泄水流平稳,不影响枢纽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④结构简单,工作可靠;⑤尽量减小泄洪产生的雾化及其影响;⑥工程量小,造价低。

常用的消能方式有:挑流消能、底流消能、面流消能和消力戽消能等。挑流消能应用最广,底流消能次之,面流消能和消力戽消能一般应用较少。

1.挑流消能

挑流消能是利用溢流坝下游反弧段的鼻坎,将下泄的高速水流挑射抛向空中,抛射水流在掺入大量空气时消耗部分能量,而后落到距坝较远的下游河床水垫中产生强烈的漩滚,并冲刷河床形成冲坑,随着冲坑的逐渐加深,大量能量消耗在水流漩滚的摩擦之中,冲坑也逐渐趋于稳定。挑流消能一般适用于基岩比较坚固的中、高溢流重力坝。

图1.30 连续式挑流鼻坎的水舌及冲刷坑

挑流消能设计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鼻坎型式、鼻坎高程、挑射角度、反弧半径、鼻坎构造和尺寸,计算挑射距离和最大冲坑深度,如图1.30和图1.31所示。本节主要介绍连续式挑流消能的设计。

(1)鼻坎型式。常用的挑流鼻坎型式有连续式和差动式两种,如图1.31所示。

连续式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射程较远、水流雾化轻,适合于尾水较深、基岩较坚硬、单宽流量不大的泄水建筑物。

差动式与连续式不同之处在于鼻坎末端设有齿坎,挑流时射流分别经齿台和凹槽挑出,形成两股具有不同挑射角的水流,两股水流在空中相互撞击,使掺气现象加剧,增加了空中的消能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水舌的入水范围,减小了河床的冲刷深度,但施工复杂,易气蚀。

(2)鼻坎挑射角度。一般情况下取θ=20°~25°。对于深于河槽以选用θ=15°~20°为宜。加大挑射角,虽然可以增加挑射距离,但由于水舌与下游水面的交角加大,使冲坑加深。

(3)鼻坎反弧半径R。一般采用(4~10)hh为反弧最低点处的水深。

图1.31 挑流鼻坎示意图

a)矩形差动式;(b)梯形差动式;(c)连续式

(4)鼻坎高程。应高于鼻坎附近下游最高水位1~2m。

(5)挑射距离。由于冲坑最深点大致落在水舌外缘的延长线上,故挑射距离按以下公式估算

式中 L——水舌挑射距离,m,挑流鼻坎下垂直面至冲坑最深点的水平距离;

v1——坎顶水面流速,m/s,按鼻坎处平均流速v的1.1倍计,即v1=1.1vv1=1.1φH0为库水位至坎顶的落差,φ为堰面流速系数);

θ——鼻坎的挑角;

h1——坎顶平均水深h在垂直方向的投影,h1=hcosθ,m;

h2——坎顶至下游河床面高差,m,如冲坑已经形成,在计算冲坑进一步发展时,可算至坑底。

(6)最大冲坑深度。最大冲坑水垫厚度tk工程上常按下式估算

式中 tk——水垫厚度,自水面算至坑底,m;

——冲坑深度,m;

q——单宽流量,m3/(s·m);

H——上下游水位差,m;

α——冲坑系数,坚硬完整的基岩,α=0.9~1.2;坚硬但完整性较差的基岩,α=1.2~1.5;软弱破碎,裂缝发育的基岩,α=1.5~2.0。

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挑距应有足够的长度,当基岩倾角较陡时以及基岩倾角较缓时,认为安全。

2.底流消能

底流消能主要是利用水跃,将泄出的急流转变为缓流,以消除水中多余的动能。通常在坝下设置消力池、消力坎或综合式消力池和其他辅助消能设施,促使下泄水流在限定的范围内产生淹没水跃。主要通过水流内部的漩滚、摩擦、掺气和撞击达到消能的目的,以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底流消能工作可靠,但工程量较大,多用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溢流重力坝,如图1.32所示。

图1.32 底流消能

图1.33 面流消能

3.面流消能

面流消能利用鼻坎将高速水流挑至尾水表面,在主流下面形成漩滚,使高速水流与河床隔开,避免了对临近坝趾处河床的冲刷,如图1.33所示。由于表面主流沿水面逐渐扩散以及反向漩滚的作用产生消能效果。河床一般不需要加固,但需防止漩滚裹挟石块磨蚀坝脚地基。

面流消能适用于下游尾水较深(大于跃后水深),水位变幅不大,下泄流量变化范围不大,以及河床和两岸有较高的抗冲能力的情况。它的缺点是对下游水位和下泄流量变幅有严格的限制,下游水流波动较大,在较长距离内(有时可延绵1~2km)不够平稳,影响电站的发电和下游的航运。

4.消力戽消能

消力戽的构造类似于挑流消能设施,但其鼻坎潜没在水下,下泄水流在被鼻坎挑到水面(形成涌浪)的同时,还在消力戽内、消力戽下游的水流底部以及消力戽下游的水流表面形成三个漩滚,即所谓“一浪三滚”,如图1.34所示。消力戽的作用主要在于使戽内的漩滚消耗大量能量,并将高速水流挑至水面,以减轻对河床的冲刷。消力戽下游的两个漩滚也有一定的消能作用。由于高速主流在水流表面,故不需做护坦。

图1.34 消力戽消能

1—戽内漩滚;2—戽后底部漩滚;3—下游表面漩滚;4—戽后涌浪

消力戽消能工程量比底流消能小,冲坑比挑流消能潜,不存在雾化问题。其缺点与面流消能相似,且底部漩滚可能将砂石带入戽内造成磨损。消力戽适合于尾水较深(大于跃后水深)且变幅小,无航运要求且下游河床和两岸抗冲刷能力较强的情况。

任务案例1-2 溢流坝设计

1-2-1 项目任务

设计资料如重力坝设计基本资料所示。根据项目资料确定溢流坝泄水方式、孔口尺寸,并进行溢流坝剖面拟定。

1-2-2 溢流坝孔口尺寸设计

(1)泄水方式的选择。为使水库具有较大的超泄能力,采用开敞式孔口。

(2)单宽流量的确定。因河床部位为半风化花岗岩,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属于较好的岩石,故取q=50~80m3/(s·m),初步拟定时取单宽流量q的下限值50m3/(s·m)。

(3)溢流孔净宽的确定。由案例描述知,校核洪水位时泄流量为3124m3/s,设计洪水位时泄流量为2243m3/s,则校核洪水位时

B=Q/q=3124/50=62.48(m)

设计洪水位时

B=Q/q=2243/50=44.86(m)

综上所述,取B=60m。

(4)孔口尺寸的确定。根据目前大、中型坝的闸门宽度常用8~16m,为保证泄洪时闸门对称开启,设5孔闸门,每孔12m。

(5)溢流前缘总宽度B1的确定。根据工程经验,拟定闸墩的厚度d=2m,则

B1=nb+(n-1)d=5×12+4×2=68(m)

(6)堰顶高程的确定。初步拟定闸墩侧收缩系数ε取值0.95,因过堰水流为自由出流,故淹没系数σs取1.0,上游面为铅直面,C取1.0,假定P1/Hd>1.33,则流量系数m取0.501,则由式(1.59)得不同洪水位下堰顶水头Hw

设计洪水位

同理,校核洪水位

由案例描述知,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84.73m和183.00,则堰顶高程:

设计洪水位 183.00-6.76=176.24(m)

校核洪水位 184.73-8.48=176.25(m)

取堰顶高程为176.00m。

(7)定型设计水头确定。堰顶最大作用水头

Hmax=▽校核-▽堰顶 =184.73-176.00=8.73(m)

由水力学有关知识知工程中常用的定型设计水头为

Hd=(75%~95%)Hmax=(0.75~0.95)×8.73=6.55~8.3(m)

Hd=8.3m。

(8)泄流能力校核。

1)设计洪水位时:因过堰水流为自由出流,故淹没系数σs取1.0,堰顶水头Hw=183.00-176.00=7m,且P1/Hd>1.33,则Hw/Hd=7/8.3=0.84,查表1.12得m=0.48。

闸墩侧收缩系数ε,由水力学教材查得公式

ε=1-0.2[ξk+(n-1)ξ0Hw/(nb

本工程使用半圆形墩头,则ξk=0.7,ξ0=0.39,代入上式得ε=0.947。

将上述计算结果代入式(1.59)得Q=2237.4m3/s。

2)校核洪水位时:堰顶水头Hw=184.73-176.00=8.73m,且P1/Hd>1.33,则

Hw/Hd=8.73/8.3=1.05,查表1.12得m=0.504。

闸墩侧收边墩形状系数ξk=0.7,ξ0=0.398,则ε=0.933,则Q=3223m3/s,其误差,故满足泄洪能力。

综上所述,孔口尺寸选择合理,能满足泄洪能力要求。

1-2-3 溢流坝剖面拟定

(1)堰顶上游侧采用椭圆曲线,由式(1.62)得

根据闸门布置的要求,取a=0.3,则

a/b=0.87+3a=0.87+3×0.3=1.77,故b=0.17

Hd=8.3m,得

aHd=0.3×8.3=2.49,bHd=0.17×8.3=1.41

所以,椭圆曲线方程为

上游坝面高程174.59~167.00m垂直,以下坡度1:0.15至坝基高程143.00m。

(2)溢流剖面堰型采用幂曲线。因本工程溢流坝上游面垂直,由表1.14知,k=2.000,n=1.850,由式(1.61)得幂曲线方程

(3)直线段和堰曲线切点xCyC的确定。

xCyC可通过下式确定:

xC=AHd(tanθ1ayC=BHd(tanθ1b

其中 A=1.096,B=0.592,a=1/0.85,b=2.176,tanθ1=1/m=1/0.65

θ1=56.98°

(4)反弧段圆心坐标OxOyO)与直线段和反弧段切点DxDyD)的确定。校核洪水位时,下游水位为153.10m,根据鼻坎应高于下游水位1m左右的要求,确定鼻坎高程▽=154.00m,由工程类比经验和试验成果取挑射角θ2=26°,下游河床高程144.00m,以P=2%洪水位控制情况,上游水位为182.55m,下游水位为150.90m,下泄流量为Q=2030m3/s。

由上述例题知,溢流前缘总宽度B1=68m,则鼻坎处单宽流量

q=Q/B1=2030/68=29.85m3/(s·m)

1)反弧半径确定。初拟反弧半径R=8.5m,此时反弧段最低点高程为

堰面流量系数

S=上游水位-反弧最低点高程=182.55-153.14=29.41(m)

反弧段最低点处流速

反弧段平均水深

h=q/v=29.85/24.85=1.23(m)

则由反弧半径R=(4~10)h,得R=4.92~12.3m,初选R=8.5m在此范围内,故符合要求。

2)反弧段圆心坐标OxOyO)与直线段和反弧段切点DxDyD)的确定。

反弧段圆心点高程▽O=▽+Rcosθ=154.10+8.5×cos26°-8.5=161.64(m)

圆心Oy坐标 yO=176.0-161.64=14.36(m)

直线段和反弧段切点D的坐标

则圆心Ox坐标

xO=xD+Rsinθ1=19.51+8.5×sin56.98°=26.64(m)

堰流坝剖面如图1.35所示。

(5)溢流坝坝基宽度确定。鼻坎到溢流堰顶的水平距离为

x-x=xO+Rsinθ1=26.64+8.5×sin26°=30.37(m)

附加上鼻坎处削角厚度0.4m,堰顶上游侧椭圆段水平距离2.49m,上游坡度水平投影距离3.6m,则整个坝基宽度为

B=3.6+2.49+30.37+0.4=36.86(m)

(6)稳定和应力分析。溢流坝稳定和应力分析方法同非溢流坝,这里不再重复。

1-2-4 消能工计算

本工程采用挑流消能。依据重力坝设计规范补充规定,Ⅱ等工程消能防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由溢流坝剖面拟定可知:挑角选用26°,反弧半径8.5m。通过2%洪水时下泄流量2030m3/s,q=29.85m3/(s·m);上游水位182.55m,下游水位150.9 m,上下游水位差H=182.55-150.9=31.65m;鼻坎高程154.0m,上游水位和鼻坎高差H0=182.55-154.0=28.55m;下游河床面高程144.0m,鼻坎和下游河床高差h2=154.0-144.0=10.0m;下游水位和下游河床高差H2=150.9-144.0=6.9m。

则有流能比

流速系数

坎顶水面流速

坎顶平均水深 h=q/v1=29.85/23.97=1.25(m)

则有 h1=hcosθ=1.25×cos26°=1.12(m)

根据式(1.64)~式(1.66)可得

因岩基完整性较差,故选α=1.3,冲刷坑深度为

故冲刷坑不会危及坝身的安全。

通过设计洪水流量及校核洪水流量时,有关数据及挑流计算成果见表1.15和表1.16。

表1.15 挑流计算有关数据表

表1.16 挑流水力计算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