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泥结碎石路面修复施工工艺
1.6.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堤顶泥泞影响车辆通行的泥结石堤顶道路修复工程。
1.6.2 施工准备
(1)机械准备:翻斗车、汽车或其他运输车辆、挖掘机、洒水车、压路机、夯实机具等。
(2)材料准备:碎石、石屑、黏土、水等。
(3)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标高桩。
2)采取有效降水措施,保持无水状态。
3)铺筑前,应经过有关单位验收,包括水平标高、地质情况等。
1.6.3 操作工艺
1.6.3.1 灌浆法
(1)工艺流程:。
(2)施工操作要点:
1)施工准备:包括准备下承层及排水设施、施工放样、布置料堆、拌制泥浆。泥浆一般按水土比为0.8∶1~1∶1的体积比配制。过稠、过稀或不均匀,均将影响施工质量。
2)摊铺碎石:在路槽筑好以后,按虚铺厚度(压实厚度的1.2~1.3倍)摊铺碎石,要求大小颗粒均匀分布,纵横断面符合要求,厚度一致。碎石的最大颗粒尺寸,当用作面层时,不得大于面层厚度的0.6倍;当用作基层时,不得大于基层厚度的0.8倍。在面层中,可采用尺寸为15~25mm的碎石,嵌缝料可用5~15mm的石屑;在基层中,可采用尺寸为35~50mm的碎石,嵌缝料为15~25mm的碎石。
3)预压:碎石铺好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碾速宜慢,每分钟约25~30cm,轮迹重叠1/3轮宽。一般碾压3~4遍,至石料无松动为止。过多碾压将堵塞碎石缝隙,妨碍灌浆。在直线路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线碾压;在超高路段,由内侧向外侧,逐渐错轮进行碾压。碾压完第一遍就应再次找平。
4)灌浆:在预压的碎石层上,灌注泥浆,浆要浇得均匀、浇得透,以灌满孔隙、表面与碎石齐平为度,但碎石棱角仍应露出泥浆之上。
5)带浆碾压:灌浆后即用中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并随时注意用扫帚将石屑扫匀。如表面太干须稍洒水后碾压,如表面太湿须待干后再压。
6)最终碾压:待表面已干内部泥浆尚属半湿状态时,可进行最终碾压。一般碾压1~2遍后撒铺一薄层3~5mm石屑并扫匀,然后进行碾压,使碎石缝隙内泥浆能翻到表面上与所撒石屑黏结成整体。接缝处及路段衔接处,均应妥善处理,保证平整密合。
1.6.3.2 拌浆法
(1)工艺流程:。
(2)施工操作要点:
1)摊铺碎石:按松铺厚度用平地机或人工摊铺碎石,并洒水,使碎石全部湿润。
2)铺土:将规定用量的土均匀的摊铺在碎石表层上。
3)拌和:采用机械或人工拌和。拌和一遍后边拌边洒水,翻拌3~4遍,以黏土成浆与碎石黏结在一起为度。
4)整型:用平地机将路面整平,符合路拱要求。
5)碾压:整形后用6~8t压路机洒水碾压,使泥浆上冒,至表层时缝中有一层泥浆即停止碾压;稍干后再用10~12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随即撒嵌缝料,再碾压2~3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对于小面积局部损毁泥结石路面的坑洼修复,一般采用拌浆法施工工艺。首先用挖掘机或铣刨机对坑洼处路面开挖成槽,然后利用机械或人工拌和泥结碎石料、摊铺,压路机或冲击夯进行压实。
1.6.4 质量标准
泥结碎石路面结构良好,平均每10m长堤段纵向高差不大于10cm;无明显凸凹、起伏、坑槽,雨后无明显积水,堤顶整洁,无杂物、垃圾。
1.6.5 成品保护
(1)回填碎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控制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2)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
(3)砂石垫层完成后,应连续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1.6.6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应严格执行铺筑碎石的操作工艺要求,分层铺筑不得过厚,要有足够的碾压遍数,防止碎石地基大面积下沉。
(2)凡压路机不能作业的地方,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直到获得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3)坚持分层检查碎石垫层的质量,每层的压实系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碎石的施工。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1.6.7 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施工前应对地下管线做好必要的勘察,做出明显的标志。
(2)对现场水准点、电杆等重点设施要做好安全防护。
(3)在施工路口处设置安全巡逻人员,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至安全地带。
(4)机械设备在操作前需进行安全检查,严禁故障运行。
(5)机械开动之前须检查确认后方和底下没有人,方可开动;在工作时,设专人负责指挥,以防砸伤人员和机械。
(6)机械夜间施工时,确保施工地点有足够的灯光照明,保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安全。确保现场交通安全。
(7)施工人员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
(8)施工现场运土车运土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以保证场地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9)四个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照机械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0)施工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剩余材料,不准乱堆乱倒。
(11)现场危险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现场进行局部围挡,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12)压路机作业后,应停放在平坦坚实的地方,并制动住。不得停放在路边、斜坡及妨碍交通的地方。
(13)多台机械同时配合作业时,应前后左右保持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