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确定灌溉单元和轮灌面积
管道成本占喷滴灌工程造价的50%以上,所以降低管道成本是优化设计的重点。管道的成本取决于长度、直径和壁厚3个要素,相对而言,长度是常量,例如固定喷灌,采用中型喷头(射程14m、间距16m),每亩需管长约45m,能够节约的空间不大;而干管直径与轮灌面积成正比,即由轮灌面积决定,有很大的节约潜力。以“灌溉单元小型化”为基础,使轮灌面积适当小,则是减小管径、降低成本的关键,见表1-1。
表1-1 轮灌面积与干管成本的关系
注 1.干管材料为PE100级,工作压力0.6MPa,长度以8.5m/亩计。
2.干管造价中包括管道成本、安装费和间接费用。
从表1-1可以看出,轮灌面积每扩大10亩,干管造价大致增加200元/亩,可见干管成本由轮灌面积决定,干管可节约的空间很大。
一、灌溉单元
灌溉单元,即一座泵站或一套水泵机组控制的面积。其应尽可能小,使轮灌面积减小,从而把干管直径控制在110mm以内,使管道的成本降低。所以设计伊始就要把灌溉单元划得适当地小,即“灌溉单元小型化”,尽量在150亩左右。
二、轮灌面积
在灌区小型化的基础上,把轮灌区划得适当地小,控制在10亩以内,参见表1-2。
表1-2 合理的轮灌面积
“灌溉单元小型化”,轮灌面积不超过10亩时,还有以下连锁效应:
(1)避免电网配套费用。优化设计使平原灌区水泵电机功率不超过15kW,即可以利用现有的农灌电力线路,避免架高压线、配变压器的投资,可节约配套费用300~500元/亩。
(2)实现合理的“管理半径”。考虑到农民管理的需要,从泵站到最远的控制阀或喷头的行走距离应在400~500m以内,这是他们步行的心理承受距离,笔者取名为“管理半径”,150亩左右的灌溉单元正好符合农民的需求。
“灌溉单元小型化”应以水源为基本条件。实践和调查证明,无论在南方河网灌区、山地灌区,还是北方渠灌区、井灌区,以100~200亩为灌溉单元。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时发现,平原水稻灌区原口径300mm的水泵,灌溉面积400~500亩,大都改为口径150~200mm水泵,灌溉面积多为100~150亩,已经自觉“小型化”,证明水源条件是客观具备的,也说明小型化是“人心所向”。有人担心“大灌区怎么办”,笔者强调:灌区和灌溉单元是两个概念,即使灌区是成千上万亩的,只要有水源,灌溉单元同样可以是小的,正如我国是13亿多人的大国,但我们家庭单元也是“小型化”的,98%以上的家庭仅有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