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窥美(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茶席窥美》作为国内首部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专著,自2015年4月出版以来,至今累计印刷了11次,在此向给予本书支持与厚爱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厚爱亦是鞭策,鞭策是督促我不敢懈怠、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然后知不足。值《茶席窥美》再版之际,结合自己近五年来的茶学实践与系统思考,正好对该书存在的不足与遗憾之处,进行一番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是我们不断获取智慧与知识,进而感而遂通的根本。以古为鉴、与古为新,才能真正明晓事理、学以致用。对茶、茶器、茶席设计、茶道美学的学习与探讨也是如此,都无法脱离滋润国人数千年的那段波澜瑰丽的发展历史。否则,便如东汉王充《论衡》所言:“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因此,特别又对茶席的历史发展部分,再次进行了系统而周严的梳理;尤其是对明代初期茶与器的审美,为什么会如此深刻地受到宋代的影响,做出了更为严谨而深入的比较与探讨。对茶席构成的茶器部分,也进行了重新的溯源和考证,以便让大家更为详尽地去了解每一件茶器的前世今生及发展变革的来龙去脉。掌握了这些系统而必要的知识,对于茶类的瀹泡、茶器的选择、茶席的设计、茶道美学思想的建立等,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考虑到与曾经出版的《茶味初见》、《茶路无尽》、《茶与茶器》、《茶与健康》所苦心孤诣构建的独特的茶学知识体系,在此次《茶席窥美》的修订过程中,删除了《水为茶母,清轻甘活》一章,重点突出和深入挖掘了茶器美学与茶席美学的有关内容,使全书的脉络、布局更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这也算是有效抵制当下自媒体刻意误导、断章取义,治愈知识碎片化的一剂清凉药方。另外,大幅度地增加和替换了很多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文图相关,以图释文,相得益彰。

茶,得春阳之首,占万木之魁。翠竹碧梧,苍苔红叶中,一茶席,亦是人在草木中的诗意栖居。一盏在手,纳山川丘壑之灵禀于心,祛襟涤滞,致清导和,洗尽尘心,其兴难尽。意犹未尽的,不仅有清润苍生的啜苦咽甘、含英咀华,还有一席茶中蕴含的妙心禅意与美学趣味。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明代陈眉公曾感叹道:“凡福易享,只有清福难享。”可见,这清福并非人人可享,它与自身修为有关。什么是清福呢?清福是清闲安适,无事于心;是般般放下,事事都休;也是一味疏慵,万古淳风。有好茶喝,需要缘分、需要慧眼,方不为茶所累。会喝好茶,需要见识,需要审美。是“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是佳客、幽坐、泉甘、器洁、清供、会心、赏鉴。

茶,根于山而长于水,从本质上讲,茶品味的还是生态,是自然气息的返观内照。忙里偷闲,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通过一席茶,还原出茶的本真香气、清透滋味,其身心愉悦和回味的,不就是幽野清芬和山水清音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古今中外的所有茶事活动中,令人醉心的,就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抽离出来的这种山水精神、人文情怀。这种山水精神,即是茶的精神。借由一盏茶,可以含道映物,安顿性灵,滋养身心,使庸俗的日常的生活艺术化、审美化成为可能,以此使人在无聊繁琐的漫长生涯中,能够获得些许的感性快乐和审美愉悦。使人生处穷独而不闷,居庙堂而不骄。而寓于山水花木之间的茶席,正是跨越在世俗与清雅、纷扰与安闲的一扇审美之门。槛外是滚滚红尘、物欲情累;槛内则是耳目清旷、水流花开。以茶为“隔”,即是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对于我们今天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

闲停茶碗从容语,醉把花枝取次吟。茶席是为品茗构建的一个关于人、茶、器、物、境的茶道美学空间,借茶之“清味”,通过一席茶、一炉香、一瓶花,营造出与世俗有所隔离的生活之美。这种根植于日常生活的自我觉醒的审美,本也是禅宗的“一花一世界”。

茶作为天地间至清之物,越众饮而独高,虽有出世之妙,也有入世之美。因此,我们既需学会健康地去泡茶,又要学会更美地去喝茶,此次修订的《茶席窥美》,正是基于人体工学原理及实用且美的原则,抛砖引玉,以期对有志于健康饮茶、风雅喝茶的朋友有所启发。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愿《茶席窥美》是那束光,让我们在品茶、泡茶的闲逸中,感受到生活之美之趣;于闲赏中品味到一席茶的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如此,才不负光阴不负卿。

静清和

2020年7月7日于静清和茶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