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策划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走进非洲——“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诞生记

“毛里求斯在哪里?有多大?人口多少?”当王志纲在北大经济学院开始讲述这个案例的时候,他这样问坐在下面的学生。“在印度洋上,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道,引起一片笑声。

其实,当山西天利集团的董事长张洪运找到工作室的时候,我们对毛里求斯的认识也不过如此。资料显示,毛里求斯是地处南印度洋的海岛国家,距非洲大陆约2000公里,距马达加斯加岛约800公里,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这样一个万里之外的小岛,在此之前很少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之中。

我们没有想到,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如此之深地介入到中非及中毛两国的国家战略中。在王老师带领下,工作室团队两次赴毛里求斯,遍访毛国总统总理及各部大臣。工作室在深入考察中国“走出去”战略及境外合作区发展规律后递交的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发展战略得到从毛里求斯朝野到中国商务部以及天利集团的高度认同。毛里求斯政府从这个被誉为打造“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的宏伟计划中看到了成为“非洲新加坡”的希望。

2009年2月,胡锦涛主席将亚非五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放在毛里求斯。在与胡主席的会晤中,毛总统总理多次提到合作区。会后在发展中毛关系的五点建议中,胡主席明确指出加强发展经济贸易合作区,要求国内有关部门全力支持。

中毛经贸合作区这样一个政治层面的国家战略,如何在一家民营企业和民间智库的推动下,逐渐清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思路和步骤?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走出去”的步子为什么迈不开

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影响今天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自身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完整意义上的全球化应该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就像一个人必须两条腿走路才能够走得顺畅的道理一样。但是对于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起码在最初的阶段更多的是“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相对迟缓。

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当一个经济体处于全球分工体系的低端时,它只能被动接受产业转移,而很难走出去,因为无论是资金还是在技术都不占优势。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增强,势必要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谋求更高的位置,“走出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时至今日,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万亿美元,与三十年前相比实力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出去”条件初步具备。

纵观世界,中国走出去最好的对象就是非洲。中非之间有着传统的深厚友谊。新中国建国之初,在自身经济发展也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发展给与了无私的援助,同时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非洲国家也成为中国坚定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中非领导人互访频繁:2006年1月,中国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首次发表面向一个洲域的政策文件。同年11月,中非合作峰会北京论坛召开。来自非洲48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正在持续上升。由于中国给非洲的援助给非洲带来了“一种新选择”,中非合作为非洲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在这次峰会上,非洲国家希望更多借鉴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胡锦涛主席提出在非洲设立3-5家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设想。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国家提倡“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已经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先行一步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其中就包括我们故事的主角——来自山西的民营企业天利。早在2001年,他们就因为外贸业务来到毛里求斯,发现这里商务环境很好,而且背靠非洲,于是在这里投资棉纺纱厂,2004年又在毛国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到2007年已经成为毛里求斯的大企业,与政府关系良好。

当胡锦涛主席提出要在非洲建立中非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设想之后,他们迅速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凭借其在毛里求斯经营多年的雄厚实力和良好声誉,一举夺魁获得中国——毛里求斯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开发权。

纵观众多国际合作区的发展思路,一是借世界产业转移的天时,将过剩的产业转移到劳动成本和资源成本低的地方,比如三十年前的珠三角地区正是凭借这一点嵌入全球分工体系中;二是借区域合作的地利之便,比如美墨经济合作区,东盟等。但是这两种思路都不是适合毛里求斯天利合作区的情况。

相对于赞比亚和尼日利亚的中非经贸合作区而言,毛里求斯一无丰富资源,二无巨大市场。这个面积不过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不过120万的岛国,人均GDP水平比中国要高,劳动力成本根本没有优势,从国内转移过剩产业的路子走不通。

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不仅是符合中毛两国国家战略的政府行为,更是一个经济合作的市场行为。如果找不到符合经济规律的运营模式,即便强行上马,也难以持久。更何况运作这个合作区的是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也是首先要考虑的。

按照原来的思路走不下去,天利集团就把工作停下来,开始寻求外脑帮助。先后找过诸多世界知名咨询机构,但是仍觉得没有把握。用张董事长的话来说,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这个难题没有固定模式可循。破解这个难题既需要对中国国情,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刻认识,又要有能够快速解读毛里求斯的能力,凭他对工作室多年的了解,他希望工作室能够接下这道难题。

在和张董事长的沟通过程中,王志纲认为,作为民营企业来运作这样一个体现国家战略的项目,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与运作其他中非合作区的国有大企业相比,天利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国家贷款等政策的扶持上肯定处于劣势;但是园区的运营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遵照市场规律,更需要经济规律在其中起作用,需要整合市场的力量按照市场的方式去操作。在这一点上民营企业比国营企业更灵活,更能够找到市场的关注点。加上天利在毛里求斯经营多年,锻炼了一批能战斗的队伍。已经成为当地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享有良好的口碑,与政府关系紧密。

关键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思路,能够既符合两国的利益,又能够在市场上整合商业的力量。要找到这样的思路,必须对中毛两国的经济发展有深刻的把握。对于中国的国情工作室已经非常熟悉,而对于毛国则了解不多,一次毛里求斯之行势在必行。

发现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之行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

在去毛里求斯的飞机上,工作室同事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人们心目中的非洲总是和战乱、贫穷和疾病联系在一起。虽然看到的资料上说毛里求斯是度假胜地,但是一想到是在非洲,不免先在心里打了个折扣。

到达毛里求斯是在深夜,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大家纷纷倒头睡去。第二天大家被小鸟叫声叫醒,推开窗一看,窗外就是海滩,水清沙白,海天一色,站在海水中,色彩缤纷的热带鱼在身边游过。大家纷纷感叹,这里是非洲吗?

几年前,当天利集团踏上这个小岛的时候,也同样感叹这里环境的优美。但是之所以在这里投资,并不只是因为风光。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欧美国家一直把这里作为休闲天堂,作为欧洲的后花园来经营,所以对他们的农产品出口以及贸易上有许多补贴和优惠政策。如今,毛里求斯是南部非洲、东南非两个共同市场的成员,对美国出口有6000多种的产品可以免税,再加上靠近原材料丰富的非洲大陆,众多的优惠条件使得天利在海外布局的时候选择在这里落脚。

在调研过程中,工作室一面感叹毛里求斯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深深理解毛里求斯政府目前发展的困境和希望借力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苦用心。

在与总统的会面中,总统先生给我们介绍了毛里求斯的历史。最早发现毛里求斯的是阿拉伯商人,但是他们并没有登上这座岛。最初登岛的是葡萄牙人,但也仅仅将其作为补给站。毛里求斯岛的得名来自荷兰人,他们登上毛里求斯并把甘蔗带到这里,但是他们也没有把这里当作久居之地来经营,用毛里求斯总统的话说,当年的荷兰人将嘟嘟鸟吃完后就离开了。

18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这里土壤肥沃,可以发展制糖工业,于是从非洲捉来近2万名黑奴种甘蔗,糖厂规模迅速扩大,迄今全岛仍有65%的土地种植甘蔗。糖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大幅提升了毛里求斯的经济实力,也增加了知名度。十九世纪初英舰队打败法国军队,占领毛里求斯,不过经两国协商,法国移民只要接受英国的統治仍可居留当地。这就是为什么毛里求斯官方语言是英语,而通行的却是法语和由法语演化成的克里奥语的原因。

在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之间几易其手后,毛里求斯1968年方宣告独立,1992年成立民主共和政权。但是那些曾经的殖民者希望毛里求斯能够一直扮演休闲天堂的角色,不希望毛里求斯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得太远,尽量保持原始风貌,保持农业社会的特质,所以一直对甘蔗、纺织还有海产品等进行高价补贴,而对毛里求斯其他产业如IT、医药则没有兴趣。

毛里求斯一方面不满足于被设定的这个角色,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的区位和生态资源的优势,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国家战略梦想——“非洲的门户、印度洋上的新加坡”。

纵观世界格局,有一些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地方因为其战略得当,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不可小看的角色,如南亚的新加坡和中东的迪拜,王志纲称其为“小国大政治”。突出的战略地位、花园式的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府以及富有远见的战略使新加坡能够与世界经济潮流同频合拍,令世人瞩目。迪拜同样不大,却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永远追求世界第一的气魄,在乱烘烘的中东地区经营起了一个区域中心城市,融合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高地”。

这也是毛里求斯的梦想,但是必须看到的是,新加坡能有今天的发展,一是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关键位置,二是背靠东盟这一大经济体;迪拜同样处在中东中转站上,汇集中东财富。毛里求斯要想成为印度洋上的新加坡,必须与大经济体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06年的北京峰会上毛里求斯积极要求与中国成立合作区,并且给天利集团多方面的支持。

不难想象,只有中毛合作区能够在这个层面上给毛里求斯带去更多的东西,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毛里求斯更多的支持。否则的话,即便先期有一些产业转移过去,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后续的建设和运作也会遇到相当的阻力。

经过对毛里求斯的全方位考察,工作室系统梳理出毛里求斯的三大优势:

其一、毛里求斯区位优势明显。到非洲大陆不到两个小时,地处非洲东南门户,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线要冲,西临马达加斯加,地理位置优越。

其二、毛里求斯景色优美、风光绮丽,她美丽的海滩和明媚的阳光,有比马尔代夫、巴厘岛更优美的海岛风光,享有“阳光之岛”、“天堂岛”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海上伊甸园”。由于这里长期被遗忘在非洲大陆之外,基本上一直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对于岛国的生态环保、旅游休闲以及社会治安恰恰提供了一种保护。

其三、和战乱动荡、饥饿、疾病频繁的非洲其它地区给人的印象不同,这里长期以来在英法语系下形成的稳定政治局势、良好的社会治安、优良的商务环境、完备的法律体系以及自由的金融环境,这里因此获得了“非洲的欧洲”的美名。2007年毛里求斯人均GDP约为5000美元,是非洲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被喻为“非洲小龙”。

其四、毛里求斯是东南非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共同体、印度洋委员会成员国等组织的发起国和成员国,与这些国家享有内部优惠贸易协定,与欧美许多国家同样享有关税贸易优惠政策,它为中国企业开发广阔的非洲乃至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桥梁。

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一个大胆的设想逐渐成形……

四老满意 对接国家战略

“以前我们做事追求的是‘三老满意’,现在做事情可要追求‘四老满意’了”。在项目研讨会议上,王志纲这样说道。

对于中国和毛里求斯来说,双方合作的需求是存在的,关键是对接的问题。从中国的角度讲,走出去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非洲是首选的战略高地。从投资资源开发来看,非洲拥有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森林等重要战略资源;从投资出口导向型产业来看,非洲拥有9亿多人口的潜在市场,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同时利用非洲国家部分产品可无配额转口到欧美市场的贸易优惠条件,可以开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从发展水平来看,非洲的制度环境与中国更为接近,本地竞争者的实力相对薄弱,对中国产品较易接受。从毛里求斯的角度讲,承接全球投资非洲的浪潮,打造非洲的门户,成为印度洋上的新加坡是毛里求斯的国家战略。

双方的需求怎样对接?工作室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将原有的“三老满意”模式延伸成为“四老满意”模式。所谓三老,一老指“老头子”,即政府,二老是“老板”,泛指企业,三老是“老百姓”,即民众。“三老满意”就是指企业在从事运营活动的时候,要同时兼顾三者的利益,让三老都感到满意,尤其是对那些涉及到城市经营和区域发展的项目时,首先要符合政府的宏观战略意图,其次要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平台搭建好以后,其他的企业也愿意进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最后要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因为民众是最终的消费者。

当我们已经走出国门,在别人的舞台上唱戏的时候,“老外”也必须成为需要照顾到的几老之一了。新的“四老”中“老外”即毛里求斯政府满意,“老头子”即中国政府满意,“老板”即中国的投资者满意,“老百姓”即当地毛里求斯人满意。

如何让“老外”毛里求斯政府满意呢?要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毛里求斯希望成为“非洲新加坡”,我们的合作区能不能推动毛里求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呢?

往毛里求斯转移过剩产业不现实,而毛里求斯自身又没有多大市场,但是毛里求斯自身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商务环境,它的背后有广阔的非洲市场和可以便利进入的欧美市场。如果我们不把眼光局限在毛里求斯,而是着眼非洲大陆,那么完全可以设想,将毛里求斯作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桥头堡和总部基地。

这个思路使天利合作区跳出了传统贸易加工区的简单思维,进入到一个高起点的服务型特别合作区上。这个方案最大限度地挖掘与提升毛里求斯环保生态和旅游天堂的价值,得到了毛里求斯高层高度认可,从毛里求斯的总统到总理各个方面都非常满意,毛里求斯总理先后两次访华积极到中国招商。

从毛里求斯归来,天利集团把方案报告国家商务部、工商联,得到了一致认可。原商务部长薄熙来给予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08年5月带领工商联几十位企业家前往非洲考察,毛里求斯是最后一战。他特别赞赏说,“以前我看我们海外的一些开发区、加工区的作法不对头,全都搞一些加工产业。现在这个思路好,这个思路太棒了”。考察团认为,毛里求斯天利合作区建成以后对于中国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非洲,都会是很好的平台,一方面推动整个中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还是中国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科学发展观在世界上的体现。

对于“三老”中的老板来说,非洲投资的价值已经非常清楚,目前非洲已经迎来中国投资的浪潮,例如以投资能源和矿产开发的中石油、中有色、宝钢等大型企业,以投资工程承包建设的中建、中铁、中国水电等大型企业,以投资轻工品制造和贸易的浙江、福建和广东众多中小型企业都已进驻非洲。对于这些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政局不稳,社会治安混乱、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巨大,这一切严重地阻碍了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投资的进程。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在非洲有一个宜居、宜商、宜休闲的“安全港湾”,而毛里求斯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借道毛里求斯可以利用该国与欧美国家的优惠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绕开欧美国家对我国产业关税壁垒,成为开拓世界市场的桥头堡和战略跳板。

最后,由于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主要是打造毛里求斯的总部经济,挖掘其环保生态效应,增加其就业机会,为“四老”即当地的老百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又怎么会不满意呢?合作区的方案引起了毛里求斯的媒体的热烈追捧。

合作园区最终的成功要靠市场,企业则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政府不可能同时面对成百上千的企业。这时候就需要运营商的角色了,那些具有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的运营商可以承担承上启下的角色。政府代表全局利益,运营商则在体现总体战略和规划的基础上,调动各类企业的积极性。当政府学会与市场跳双人舞,有效地借助企业的力量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才能真正启动合作区,运营合作区。

对接中国与毛里求斯国家战略,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MTET)由此找到了灵感与方向。

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

经中国国家商务部批准,山西天利集团公司与毛里求斯国家政府在位于首都路易港北部约17公里“Riche Terre”地区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2.11平方公里,土地租赁周期为99年,正式成立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

正如王志纲所讲的,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工型合作区,与中国在非洲设立的一批经济贸易合作区相比较,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特色。

共性都是利用国家和当地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有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合作区,有以轻工产品生产加工为主导的合作区,天利合作区由于地处“非洲小龙”的毛里求斯境内,劳动力成本较高、自然资源贫乏,但是海岛风景优美、经济水平较好(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商务环境较优、社会治安良好,如果运作良好,完全可以建成一个非洲的特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里是“进入非洲的最佳跳板,生产加工和区域总部基地,政策优惠交通便利的贸易枢纽,风光秀美的后勤生活休闲平台”,成为中国企业走向非洲、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和最佳战略跳板。

在这个定位的基础上,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进一步倒过来与毛里求斯在法律和金融政策上对接,把一个常规的贸易合作区升级为对方的国家战略,又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涵。明确战略定位以后,毛里求斯天利海外经济特区进一步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策略。首先勾画“三自由区、两基地”的总体布局构架,即国际商务自由区、国际贸易自由区、出口加工区、休闲旅游集散基地和生活居住配套基地;其次提出“三个先行”的开发次序,即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和生态环境先行;其三实施“两大主导”的开发阶段,即2008-2009年以基础开发为主阶段和2010年以后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阶段;其四,采用“三个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即休闲旅游拉动、金融贸易拉动和生活居住拉动,最终推动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真正的非洲门户。

在和毛里求斯政府交流的过程中,工作室提出的海外特区设想让毛里求斯政府非常兴奋,所以在我们提出应该给这些投资者毛国护照的时候,总统先生也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为了吸引中国企业家到毛国投资,毛里求斯政府还调整了相关政策,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法规,包括金融政策、教育政策、实行落地签证等,合作区平台的含金量大幅提高。

毛里求斯总理拉姆古兰对该合作区寄予厚望,他表示希望通过这种特别合作的方式,使该合作区成为中国经济特区经验传递非洲的试验田,成为中非友谊与合作共同铸就的新的丰碑。他说,“二十年前,中国打造了一个特区深圳,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天,我们在毛里求斯打造这个经贸合作区,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

过河卒子大过车

好事多磨,正当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得到中毛双方高度认同,准备开始奠基建设的时候,一场几十年未遇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以外贸起家的天利集团带来严峻挑战。

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外贸出口一路下滑。国外市场风声鹤唳,原来具备投资意向的企业纷纷调整战略,转向国内市场,天利合作区的招商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天利集团的民营背景,在获得国家发展银行甚至中非基金的贷款的过程中也远不如国资背景的运营商,天利自贸区的建设放慢了脚步。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虽然遇到困难,但是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就像一块美玉,虽然只是初露雏形,就已经焕发出掩饰不住的光芒。它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它不会随便被埋没掉。作为中非战略合作的一种全新模式,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得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2009年初,胡锦涛主席出访亚非五国,将最后一站放在了毛里求斯。对胡锦涛主席的此次出访,国际上高度关注。这次加强中非传统友谊之行在一些西方媒体眼里变成“抢底盘”,甚至“夺资源”的动作,虽然西方媒体自身也承认,胡主席访问的非洲四国“既非能源大国,也非经济富国”,指责“中国在非洲只寻求利益”的说法并不成立。

正是由于西方国家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发展和非洲的合作,所以建设一个中非合作的样板意义非同一般。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具备成为这样一个样板的潜质。它能够对接双方的国家战略,对于两国甚至中非之间的合作都极具意义,所以胡主席在出访前亲自过问毛里求斯天利合作区。

在与胡主席的会谈中,毛总理拉姆•古兰强调,中毛天利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毛里求斯的一个梦想。他们看到中国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希望能够借助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中非深入合作的机会,帮助毛里求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在06年的中非峰会上达成了这一合作项目。经过长达两年的筹备和运作,目前战略思路已经清晰,未来的合作区将成为毛国的一座极具活力的新城。

会谈中,胡锦涛表示,中方愿同毛方携手努力,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开启了中毛友好新时代,建交37年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政治上两国相互信任不断增强,双方在涉及各自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一贯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经济上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逐年增长,在劳务、工程承包、农业、投资、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文化上毛里求斯是第一个设有中国文化中心的非洲国家,双方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民间交往更趋活跃。在国际事务中,中毛保持了良好沟通和合作。

胡锦涛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毛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此就发展两国关系提出5点建议:一、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两国政府、立法机构、政党、地方友好往来,增进政治互信。二、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两国经贸混委会等机制作用,就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经常交换意见,共同搞好经贸合作区建设。中国政府继续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加大对毛投资,愿积极推进两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三、加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合作,中方愿同毛方就加强金融监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交流经验,共同探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办法。四、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领域合作,扩大两国妇女、青年组织交往,使中毛友谊世代相传。五、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中方愿就气候变化、小岛屿国家可持续发展、安理会改革等问题同毛方保持磋商和协调,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胡主席的访问极大地推动了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据悉,目前山西省已经成立更高级别的投融资平台,支持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太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表示极大兴趣,预计经贸区将于今年正式开工建设……

中非合作是一盘大棋,天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过河卒的角色。最开始的时候它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作为从山西走出来的一家民营企业,它在毛里求斯这个岛国发现了商机,就在此实打实地投资开发。当中非合作,建设合作区的大气候来临,天利凭借其实力和良好的口碑一举拿下合作园区开发权。在一年多的探索过程中,它认识到简单进行产业转移不现实,但是要怎么做又还不清楚。于是在工作室的帮助下,确定了经济特区的远景方向,并获得了毛里求斯方面的高度认同,反过来又从国家的层面推动着中国政府给与更大的支持,由此走上良性循环的道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引进来”战略扮演了主导的作用,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走出去”战略无疑将扮演更关键的角色。在这样一盘大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天利这样的过河卒,去建设更多像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这样的阵地,实现“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梦想。

战略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四老满意”其实体现的是一种经济规律。无论哪一方都是这场博弈的参与者,只有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找到彼此的需求点,才能实现最后的共赢。实现共赢的根本出路在于把原来的蛋糕做大,共同协作,提升价值。

毛里求斯天利合作区的建设过程一波三折,其间更有几十年未遇的经济危机对作为开发商的天利集团和园区可能的商家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正是因为在“四老满意”的原则下提出的这个思路得到各方的高度认同,所以在尽管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也一直有力量在推动着它往前走;正因为这个思路的实现将给中国的海外投资树立一个标杆,所以最后引起最高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