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选题意义
1.4.1 商至秦古车的设计思想探索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器物文化积淀,留下了丰厚的设计遗产,是构建适合中国的设计理论体系的重要资源,因此对于中国传统设计文脉的探索和继承我们责无旁贷!中国古车不仅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典型代表,也是和我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紧密联系的观念之物,尤其是商至秦这个历史时期,是文化思想的百家争鸣时期,在我国学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显著的本源地位。本课题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商至秦独辀马车的制造工艺、成器范式、设计思想等,重点探研了古车的成器范式和设计思想,并尝试与现代设计理论互读互释,为中国器物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贡献绵薄之力。
1.4.2 设计理论体系构建
20世纪初期,留学归国的陈之佛、刘既、庞薰琹、雷圭元等对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国外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国。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诞生,刺激了中国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然而国外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或许可以解决一时之需、燃眉之急,但是绝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殊语境下的设计艺术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现今这个充满差异性需求的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趋同化造成了全球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各个地区正在竭尽全力突出其产品的本土特色,打造自身独有的产品风格和设计文化。国外的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对于国外的设计研究、设计实践、设计教育等也许会比较适用,但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厚重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则未必完全适用。德克霍夫(Derrick de Kerckhove,加拿大媒介环境学家)在《文化肌肤—真实社会的电子克隆》一书中说:“当引入某一新技术时,它都会对现有的文化发动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设计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对象或产品生产线,所以它引起的变化可以成为文化的泛音”[96]。设计固然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但是国外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全盘引入同样会对中国文化“发动一场战争”,如何去避免这场战争带来的文化灾难?如何使得二者的关系更加协调?是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和手工技艺日渐沉寂,我们过多地‘东张西望’但漠视自己的艺术和文化”[10]。中国当代设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质和属于自己并与我们伟大文化传统和悠久历史相适应的精神取向,其显著表征就是它对西方设计的盲从,从而导致中国当代设计身份和话语权的双失落。然而,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价值,却被西方的设计先哲所发现、认同乃至推崇。美国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尤为推崇老子的“有无思想”,并将老子的“空间思想”发扬光大。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Ludwig,1886—1969)以其至简至纯的造型和设计动机使其“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成为经典。“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提出的“少则多,多则惑”[4]的哲理有着某种思想巧合。西方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巧合”或“契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经典性和现实性,也是本文研究意义的重要注解。本文对中国古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设计理论体系,甚至对改变我国设计理论单方面输入的现状有所帮助。
1.4.3 产品设计本土化与国际化
对于国外设计实践和理论体系的盲从和照搬,也给我国产品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造型风格不能体现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本文就以汽车造型作为典型例证进行剖析。
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步伐,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汽车造型也是设计研究和实践的典型载体,具有时代特色的汽车造型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基因、文化符码和流行趋势[97]。我国汽车设计制造业起步晚、基础差,起初多数汽车生产企业是从国外引进车型,进行国产化改造后销售。随着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急剧扩张、制造能力的飞速发展,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越来越不满足于从国外引进车型,因为这种合作方式使国内汽车企业既受到国外汽车公司的技术控制,又要将大笔利润拱手让人,最致命的是对培养国内的汽车自主研发能力非常不利。正如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雷雨成说,“如果过多地依赖国外设计公司,虽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却没有知识,到头来还是被人家牵着鼻子走”[98]。模仿甚至抄袭虽然是起步阶段的必经之路,但是绝非长久之计,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汽车造型设计没有形成本土风格特征,更不具有中国文化意蕴!本土化发展是汽车产业的重要关注点,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现今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由单纯的技术竞争,转换为科技与艺术文化内涵相融合的双重竞争。本土文化的雕琢已成为后工业社会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当今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意识,它体现在汽车造型设计对于文化的继承及发扬上,汽车造型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本土理念已成为汽车造型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国际著名的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认为“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汽车设计缺乏中国元素”[99]。中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历史的国度,这就意味着“从中国传统设计元素以及设计思想中探索本土化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及其设计思想正是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从人为事物的属性层面来讲,古车和现代汽车都是实现人类“引重致远”目标需求的物质载体。中国古车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融合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心理和审美品格,研究中国古车的设计思想势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洞察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挖掘中国文化基因特征。这正是中国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所缺乏的文化基因和设计文脉,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中国汽车造型的本土化发展提供支持。